今年以来,免费短剧市场增长势头显著。近日,河马剧场发布的分账报告显示:7月平台TOP10短剧分账总额突破400万元,25部单剧分账超10万元,分账激励剧目数量较此前翻倍;同时,其“合伙人计划”推出150天以来,累计发放额外激励已超千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河马剧场7月分账数据较3月同比提升110%,增速显著。在免费短剧赛道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河马剧场会成为市场的新增长点吗?
一、合伙人计划实行150天,累计发放额外激励超千万
(一)短剧分账表现
从分账报告看,7月河马剧场TOP10短剧分账总额超400万元,25部单剧分账突破10万元,这一数据较此前月份有明显提升。
在播放量方面,单月分账TOP10作品累计播放量超过37亿次。其中,《爸爸,你凶我我也爱你》与《逍遥四公子》两部短剧播放量均超过5亿次;此外,共有7部短剧的播放量超过3亿次。
(二)内容合作方分账表现
内容合作方层面,7月河马剧场TOP10合作方分账总额超600万元,其中前两名合作方单月分账均破100万元。
从合作案例看,花生、爱奇艺、天桥、快创、九州、掌阅等头部合作方为平台提供了多元内容,也实现了稳定分账。如爱奇艺出品的《掌上珠》播放量达3.6亿次,分账金额进入单月TOP10;花生出品的《肥妻皇后不好惹》播放量达2.1亿次。目前,河马剧场与头部内容合作方已形成了“内容供给-分账回报”的良性合作循环。
此外,“合伙人计划”的激励效果逐步显现。该计划推出150天以来,累计发放额外激励超千万元,单个合作方单月最高收入超190万元。值得关注的是,平台7月的分账数据较3月同比提升110%,实现了二倍速的增长,可见平台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合作方的策略已初见成效。
(三)题材趋于多元化
从7月分账TOP10短剧的题材来看,涵盖家庭萌宝、现言虐恋、奇幻脑洞、历史古代、男性情感等多个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
值得关注的是,历史古代题材表现突出:《逍遥四公子》《出师一表真名世》两部作品均进入单月分账金额TOP10,播放量分别超5亿次和4亿次,打破了家庭、现言、萌宝等传统热门题材的垄断。
此外,单月分账金额TOP10中还出现了奇幻脑洞题材的《掌中万物》、男性情感题材的《不在灯火阑珊处》等作品。上述作品的入围,也反映出平台用户对差异化题材的接受度正在不断提升。
二、河马平台的差异化优势
那么,究竟什么类型的短剧更适合上线河马剧场?
(一)题材布局:男女频比例相对均衡
与部分平台侧重女性向题材(男女频比例常达3:7甚至2:8)不同,河马剧场在题材覆盖上更趋均衡,男女频比例约为4:6。这种布局使其在男频题材上形成了相对优势——相较于其他平台,河马剧场的男频内容不仅数量更多,且涌现出多部爆款作品。
例如,男频剧《逍遥四公子》和《出手》播放量均超过5亿次。其中,《逍遥四公子》以江湖权谋与兄弟情谊为核心,《出手》则聚焦在短剧市场中较为少见的反赌题材。这类作品的出色表现,充分说明其男频内容与目标用户需求的匹配度较高。
(二)运营模式:兼顾免费与付费模式
今年以来,免费短剧依托流量优势保持高速增长,而付费市场则表现相对低迷。根据DataEye-ADX数据,今年上半年近九成的短剧热力值不足500万,付费投流效果面临挑战。
在此背景下,“付费+免费”的双轨运营模式成为内容方平衡收益与流量的重要选择。
对于付费阶段表现平平但内容优质的作品,免费渠道可成为其突破瓶颈的关键。例如,某短剧在付费推广阶段反响一般,转入河马剧场免费播出后,最终斩获超3亿次播放,成功实现“二次破圈”。可见,免费模式能为这类作品延长生命周期,助力其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而对于已在付费阶段验证市场潜力的作品,在免费端上线后,能够实现流量的二次爆发。
从7月数据来看,河马剧场有多部作品在付费与免费两端均表现亮眼:单月分账TOP10中,2部作品热力值超3000万,4部超2000万。通过双端运营模式,不仅有效延长了内容的生命周期,也为剧方增加了收入来源。
(三)演员选择:不依赖爆款演员,侧重内容本身吸引力
与部分平台依赖头部短剧演员带动流量的做法不同,河马剧场更注重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即便作品主演为新人或非头部演员,只要剧情紧凑、题材贴合用户需求,仍能获得高播放量。
7月河马剧场的多部爆款作品便印证了这一点——这些作品的主演多为新人或非头部演员,但凭借“强冲突”“快节奏”的剧情设计,依然收获了大量用户关注。
今年以来,头部短剧演员薪酬持续飙升,顶流演员日薪可达数万元,显著拉高了制作成本。因此,弱化对爆款演员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对内容合作方而言,这一策略可减少在高价头部演员上的投入,有效降低演员成本,提升制作性价比;同时让合作方能够将精力更聚焦于内容质量打磨——只要作品足够优质,即便没有爆款演员加持,也能在市场中实现突围。对演员群体而言,这种模式也为新人演员提供了宝贵的成长空间。
三、免费短剧市场展望
趋势一:部分短剧开始卷“多明星阵容”,但潜力内容仍有突围空间。
今年以来,短剧行业出现“多明星阵容”的趋势,从主演到幕后团队(如制片、导演、武术指导)均呈现“高咖位”配置。刘晓庆、潘长江、万茜、王丽坤等知名影视从业者的加入,更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星阵容成为行业热点的同时,缺乏明星加持但内容优质的短剧依然拥有突围空间。河马剧场通过“蓄水池”运营能力为这类作品提供了机会:依托精准的用户画像分析、智能的内容推荐机制以及多渠道的流量聚合策略,深度挖掘剧集所承载的、未被主流供给体系充分满足的用户需求。
比如,近期上线的短剧《叶问》凭借豪华阵容引发关注,而在同题材赛道中,河马剧场推出的非明星阵容作品《出拳》,目前播放量也已突破千万,追剧人数近30万。
此外,近期在河马剧场上线的大女主题材短剧《铮铮》,两位主演尤洋、谭圳豪均为新人演员。这部剧没有明星阵容加持,却凭借扎实的剧情质量和人物塑造,目前已斩获超7500万次播放量。
趋势二:“季更”模式成为新趋势。
随着用户对优质内容的持续需求,“季更”模式逐渐被短剧行业采用。通过续集开发,爆款作品可延续IP热度,降低新作品的市场风险,同时强化用户粘性。
比如,河马剧场于5月上线的《出手》累计播放量超5亿,其续集《出手2重出江湖》即将上线,目前已开启预约。若续集能保持首部的内容质量,有望延续IP热度。
趋势三:中小内容合作方迎来成长沃土。
在付费短剧市场被头部合作方占据的当下,免费赛道的崛起为中小内容合作方提供了破局机会。
6月底,河马剧场对“合伙人计划”进行升级迭代,通过IP开放、联合共投、流量倾斜等全链路支持,给予中腰部厂商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这种针对性的扶持机制,让中小合作方得以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凭借内容实力获得成长。
从实际成果来看,已有不少中小内容合作方借助河马剧场的平台优势实现快速发展,部分短剧在上线后短期内分账便突破10万元。
而从整体分账数据来看,7月平台TOP10合作方分账总额超600万元,其中前两名合作方单月分账均破100万元。目前,河马剧场已与花生、爱奇艺、天桥、快创、九州、掌阅等头部内容合作方构建起“内容供给-分账回报”的良性合作循环。
对于中小合作方而言,这种以内容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成长环境,是保障其长期生存的关键。
据了解,河马剧场将持续完善平台扶持机制,通过深化赋能为中小合作方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力争培育出更多行业中坚力量,为免费短剧市场注入长久的创新活力。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解局】某广电全国通讯榜首,“低调封神”,咋干的? 2025-08-22
- [常话短说] 【重磅】某省广电大踏步前进,终“开整”!哎! 2025-08-21
- [常话短说] 【信号】全国广电政企业务大排名! 2025-08-19
- [常话短说] 【重磅】某地推行“免一批,减一批”模式! 2025-08-18
- 内容广告+传统广告测量难统一?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