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统跨院融合的攀枝花样本
| 中国广电| 2025-11-06
【流媒体网】摘要:两院信息系统深度融合,打通数据壁垒,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近日,由中国广电四川公司攀枝花分公司承建的“攀钢集团总医院与十九冶医院信息系统深度融合项目”成功上线运行。作为两家大型医院合并后的核心信息化基建工程,该项目依托攀枝花分公司在通信网络领域的技术优势,有效打通了院区间数据壁垒,实现了医疗资源与信息平台的高效整合,为区域医疗协同与服务能力提升注入了新动能。

  医院“联姻”,系统“同心”

  在“健康中国”战略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医疗信息化已成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引擎。攀钢集团总医院与十九冶医院作为服务大型国有企业职工的核心医疗力量,其合并后的信息系统能否实现深度融合,不仅关系到医院能否高效协同,更直接影响到每一位患者的就医体验。

  攀枝花分公司致力于让两家医院的系统从“各自为政”走向“一盘棋”。面对原有系统版本不一、接口复杂、数据标准各异等多重挑战,攀枝花分公司深入梳理系统历史版本与功能差异,全面调研数据采集流程及医务人员、患者的实际关切,最终确立了“核心统一、差异融合、平滑过渡”的总体设计原则。项目创新采用“共库模式”进行优化部署,成功实现了在多套系统平台上对多家院区的集约化运营管理,为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信息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那段时间,团队几乎是‘连轴转’,在确保数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两院区融合项目经理介绍,“面对两院四区系统不兼容、等级不同的‘硬骨头’,我们一边攻克多源数据融合等十余项技术难关,一边深入一线,为做好适老化改造组织了200余人次调研,收集了500多条宝贵需求。

  最终,团队创新提出 “同质化管理+个性化功能” 的双模式方案,既统一标准,又保留特色,实现“平稳过渡、精准融合”。

  看病更快、排队更少、数据更安全

  融合系统上线后,成功实现了新老系统间业务功能的无缝切换,显著缩短了用户因系统更替所需的适应时间。与此同时,系统在提升诊疗效率、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推进医疗数据标准化治理等方面展现出多重效益,有力促进了两家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与整体运营效能的双重提升。项目上线后,其成效已在三大关键维度集中显现:

   诊疗更智能

  医生可一键调阅患者跨院区、跨时间维度的影像及报告,实现诊疗信息全面共享,并为多学科会诊等先进模式提供支持,显著提升诊断效率与准确性;

   患者更省心

  系统通过整合检查流程、推动跨院区信息互通与无胶片化操作,有效缩短患者等候时间,降低就医成本,切实提升其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数据更安全

  项目对药品、耗材、医嘱等核心数据实施标准化治理,结合稳健的系统架构,全面保障系统稳定性与数据一致性,并依托完善的保密制度与权限分级,从技术和管理双重维度筑牢数据安全防线。

  该系统的成功上线,不仅实现了医疗资源与信息的深度协同,更在服务质量、运营效能与数据安全方面构建了体系化支撑,为区域医疗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攀枝花市首个成功落地医疗信息系统融合平台的单位,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广电智慧医疗系统带来的变革性体验。”攀钢集团总医院项目负责人在使用新系统后表示,“如今审批材料大幅精简,事项办理周期显著缩短。特别是‘电子化签名’等特色功能,让患者和医护人员无需多窗口奔波,即可轻松完成医保认证等高频业务。窗口排队现象得到根本缓解,群众满意度实现了实质性提升!”

  “攀钢集团总医院与十九冶医院信息系统深度融合项目”的成功落地,是中国广电四川公司由传统网络服务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的一次重要突破。该项目不仅为广电网络以数字化赋能垂直行业、开拓信息化市场树立了标杆,更积累了宝贵的跨界融合经验。展望未来,中国广电四川公司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夯实技术根基,拓宽服务领域,致力于以更高质量的数字化成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信息融合,不仅是系统的打通与数据的连接,其本质是一场医疗服务模式变革与体验升级。攀枝花分公司的成功实践,正是《“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所倡导的“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在基层的鲜活样本。攀枝花的探索,为区域医疗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信、可及的答案,也为“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写下了一个扎实的注脚。

责任编辑:凌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