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侵权热播内容被判赔8910万,短视频“无本万利”不再被容忍
| 新剧观察| 2025-08-26
【流媒体网】摘要:短视频平台因侵权被判高额赔偿,版权保护进入严监管时代。

  短视频侵权高判赔案件标志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进入“司法严保护,侵权高代价”时代。近日,快手App因未经许可传播《德云斗笑社》第一季和第二季、《长相思》(第一季)侵权纠纷两案,分别由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分别赔偿权利人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6000万元和2910万元。此前,爱奇艺起诉该短视频平台侵权《狂飙》案,由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获赔3000万元。

  为了加大打击侵权盗版力度,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剑网2025”专项行动的重点整治工作之一就是视听作品版权整治:加强对电影、电视剧、微短剧、短视频的版权保护,打击非法搬运、传播、售卖视听作品的侵权行为,加强对网站平台帮助侵权治理。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张丰艳表示,从影视行业的长期生态繁荣来看,唯有通过司法判决、行政执法与市场自律协同发力,才能夯实文化强国之路的法治根基,让诸如《繁花》《三体》等标杆性精品内容持续绽放。

  “播出即盗版影视剧行业损失超200亿

  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几分钟看完一集电视剧……近几年,随着短视频平台崛起,短视频侵权案常有发生。由于智能算法、AI视频生成等手段的使用,出现了大量未经许可剪辑的影视剧、照搬其他用户的内容,短视频头部博主作品、热门影视综艺作品均成为被侵权的对象,权利人深受其害。

  2025年2月,在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晓在谈及行业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时表示,“全国电视剧行业每年因为盗版侵权造成的平台损失达到200亿元以上,这不包含电影、微短剧被侵权的数字,光长剧就200亿以上”。

  芒果TV 法律事务部总经理邹旭仔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影视剧的侵权已经呈现秒级再生的特征。一方面,分钟级抓取技术应运而生,正版内容上线瞬间即被精准抓取;另一方面,智能切片分发技术借助AI 自动分割聚集功能,实现内容秒级全网传播;再者,动态对抗技术使盗版网站域名实时更换,令权利人难以捉摸。

  数据显示,自《德云斗笑社》《长相思》开播以来,快手平台上出现大量与最新更新正片同步发布的侵权视频,并在侵权视频搜索结果页面投放广告。 同时,还存在大量侵权视频合集,如账号“七七看剧”创建的侵权短视频合集“长相思”,播放量为2159.1 万次。

  《德云斗笑社》的侵权视频自第一季首期播出时出现,至次年第二季首期播出,乃至一审开庭期间,侵权视频前后累计达到2万多条,数量巨大。在快手APP上搜索“德云斗笑社”后点击“话题”,显示多个搜索结果,“德云斗笑社”话题的播放量达到21.4亿。

  在爱奇艺诉快手侵权《狂飙》一案中,判决显示,2023年1月《狂飙》热播期间,快手平台在其APP内设置“狂飙”话题专区,用户上传侵权视频达45.3万个,累计播放量116亿次;平台还通过“综合-影视”专区提供《狂飙》直播及回放1100个,总观看量超40万人次 。法院认为,上述短视频对涉案作品部分内容具有替代性,已超出合理使用范畴,系侵权视频。

  创作者辛苦耕耘的成果被随意窃取,极大挫伤创作热情。2024年11月,在《风流一代》定档前一天,网络上开始有盗版流出。“已经请了两个维权团队日夜工作,但在互联网面前还是力不从心。”导演贾樟柯在微博上发文称,“作为拍电影的人,我有一个卑微的请求。大家如果有条件、有兴趣,《风流一代》的第一次体验还是留给电影院吧。”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兵教授表示,文化产业创新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与资金成本;若创新成果可以被轻易、低成本地大规模搬运,将严重挫伤企业长期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优酷维权负责人杜远芳也表示,盗版给影视平台带来的损失是多方面的,包括流量的损失、投资回报的损失、平台竞争优势的削弱,同时还会阻碍影视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地,盗版对于整个文化产业也有很严重的负面影响,包括威胁正版化进程、破坏创造力、打击创新、打击就业市场等。

  平台放任侵权,需承担责任

  针对权利人多次的投诉和平台上屡禁不止的侵权行为,一些短视频平台主观上故意放任侵权视频在平台泛滥;且平台对平台中零散的侵权行为归纳到合集中,系对侵权视频进行主动的选择、编辑和推荐等。

  在《德云斗笑社》被侵权案中,权利人前后长达近三年的维权,向快手陆续共发送2179 封“下线通知函”,快手平台至少存在被投诉一次后仍发布新的侵权视频的账号有793个,被投诉三次后仍发布新的侵权视频的账号有328个,被投诉五次后仍发布新的侵权视频的账号有172个,被投诉十次后仍发布新的侵权视频的账号有62个,显示存在大量重复侵权账号。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经过预警和持续多次投诉后,侵权视频在快手平台仍大量增加,表明传统的“通知-删除”模式已无法有效遏制侵权。作为头部平台,快手对外宣称自身拥有强大的人工智能审查技术,可实现对视频内容的比对和管控,具备信息管理、识别定位、查核处理的技术能力,客观上已具备对侵权视频进行定位和拦截处置的能力。从利益平衡的角度来看,要求平台采取过滤等措施,旨在有效防止侵权泛滥,维护权利人权益。

  在《长相思》(第一季)被侵权案中,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快手在收到原告多次预警函和侵权通知后,仍持续放任侵权,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视频占比较高,其主观故意明显;同时侵权视频数量巨大、传播范围广,侵权的情节严重。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结合侵权视频在快手平台呈现持续频发态势和整体海量规模以及权利人无法穷尽取证的客观现实,适用惩罚性赔偿条款,以违法所得为基数,判决赔偿2910万余元。

  诸多判决都明确认定了短视频平台有技术有能力识别侵权视频,只有提高短视频平台的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内容审核机制,利用人工智能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侵权视频,才能有效保护平台和原创作品创作者的权益。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在“两会”期间建议,平台需要构建“上传前审核+传播中监测+侵权后处置”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比如,平台可以通过内容识别技术、机器学习等手段建立主动防御系统,实现侵权内容的实时拦截,以及明确要求侵权行为发生后须在24小时内采取删除、屏蔽等处置措施。

  加大判赔力度,各地法院纷纷推出高判赔判决

  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但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维权成本过高、侵权成本过低、侵权盗版屡禁不止的问题仍然存在。“对于制片方来讲,如果因为盗版,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收益,那最终的资金回笼也将出现问题。长此以往,也会严重打击其继续创作的信心。”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副秘书长史文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侵权盗版行为,无论对制作方、发行方还是放映机构,都将造成巨大影响。

  2021年3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2025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指出,应依法充分发挥赔偿制度作用,让侵权行为付出更大代价。司法审判应当充分吸收和贯彻司法意见的要求和指引,进一步提高损害赔偿金额。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全面提升,各级法院普遍加大了知识产权领域的判赔力度,审理了一大批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救济的标志性案件和典型性案例。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法院在460件知识产权民事侵权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在一宗技术秘密侵权案中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金额达6.4亿余元。

  2022年8月,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发布的《文创版权司法保护新进展审判白皮书》显示,在判决的文创版权民事案件中,最高判赔金额达到2000万元。

  今年4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通报2024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其中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因平台电视剧《甄嬛传》4000余条侵权短视频,被判赔偿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经济损失。

  4月22日,湖南高院通报湖南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并发布十大典型案例。其中,2022年,《明星大侦探》著作权人快乐阳光公司因B站纵容用户发布侵权视频而起诉B站,长沙中院认为B站构成帮助侵权判赔1000万元。

  在爱奇艺诉快手《狂飙》侵权一案中,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某APP应知网络用户利用其平台侵害涉案作品著作权,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具有主观过错,构成帮助侵权,最终判决全额支持爱奇艺3000万元的诉请金额。

  在《长相思》(第一季)被侵权案中,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结合侵权视频在快手平台呈现持续频发态势和整体海量规模以及权利人无法穷尽取证的客观现实,适用惩罚性赔偿条款,以违法所得为基数,判决赔偿2910万余元。

  北京互联网法院也曾在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起诉快手侵权中超联赛赛事节目著作权的一起案件中,判处其承担2倍惩罚性赔偿责任,赔偿金额达2400余万元。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周源建议,应创新司法惩戒机制,提升违法成本。他指出,应加大盗版行为的司法惩戒力度,通过提升违法成本来增强法律的威慑力。具体措施包括推行“惩罚性赔偿+黑名单”双重威慑机制,对恶意重复侵权主体适用顶格惩罚性赔偿,探索按侵权获利倍数确定赔偿额。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兵教授表示,高额判赔并非打击创新,而是为真正的技术与内容创新提供有力的司法兜底。同时,明确裁判规则和损害计算方法,压缩侵权人的侥幸空间,塑造可预期的司法导向,进一步激励合规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国家版权局国际版权研究基地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卢海君表示,应当尊重市场规律,合理提高损害赔偿数额,并对故意放任侵权反复发生的服务提供者适用惩罚性赔偿,以形成有效威慑。各地法院在科学的损害赔偿计算与惩罚性赔偿适用等关键问题上表明司法态度,对治理网络版权领域的大规模、反复侵权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

  国家治理升级,剑网行动、刑民衔接持续打击侵权

  2021 年6月1日新修订的《著作权法》实施,引入惩罚性赔偿,为创作者“撑腰”。《民法典》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需采取“必要措施”制止侵权,包括删除、过滤、封号等。

  2025年5月,国家版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部门联合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5”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工作之一就是,以视听作品版权整治为重点,加强对电影、电视剧、微短剧、短视频的版权保护,重点打击非法搬运、传播、售卖视听作品的侵权行为,加强对网站平台帮助侵权治理。国家版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专项行动持续深化网络版权专项整治,以强化版权全链条保护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对于大规模侵权行为,司法机关也开始积极探索适用刑事打击、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推动“刑民”双管齐下,一并解决影视作品权利人的民事赔偿问题,努力破解权利人维权困境,最大限度保障各方权益。2024 年8 月,江苏省无锡市检察机关推动11 家头部网络视频平台共同签署《反“盗链”宣言》,并联合版权、公安部门建立版权保护行刑衔接机制。

  在无锡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全国最大 “盗链” 侵权刑事案件中,芝麻开门公司负责人张明(化名)因犯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00万元;该公司高管孙冬(化名)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400万元。2024 年东阳市人民法院审理的陆某非法传播12 万部影视作品案,通过刑事程序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60 万元,同时支持5 家影视公司的民事索赔,实现 “打击犯罪” 与 “经济赔偿” 双重效果。

  强化全链条保护,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8月20日,爱奇艺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已连续六个季度下滑,净利润更是同比由盈转亏。短视频平台上存在大量影视切条及侵权二次创作内容,这些内容传播力强、破坏性大,严重伤害了创作者积极性,也稀释了长视频优质内容的价值,导致其内容优势难以转化为相应的经济收益。

  这种未授权的“切片”“合集”,不仅消解了一部精品好剧的价值,更重要是长期损害着内容行业的可持续生态。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影视行业不断自我革新,越来越强调用真本事来吸引用户。行业心态与战术上的升级很明显地反映在了作品上,内容质量的广泛提升有目共睹,从《山花烂漫时》《繁花》《我的阿勒泰》这样金字塔尖的口碑佳作,到《折腰》《扫毒风暴》《藏海传》《生万物》等叫好又叫座的多元爆款,这些作品不仅在叙事手法、视觉美学和制作技术上日趋精良,更在情感共鸣、价值传递层面实现了突破,展现出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这样的结果在于行业彻底摆脱了流水线思维,每一部作品从策划到上线往往都要历经数年的剧本打磨、精心选角与细致拍摄。平台和创作者的专业主义、艺术追求与坚定投入,把市场的天花板和整体成功率越拉越高。也正因为作品广泛具备极高的吸睛能力,导致影视行业陷入了侵权盗版“无一幸免”的状态。

  在短视频平台上,侵权账号发布的热播剧切条、搬运视频单条播放量可达千万级,凭借近乎为零的成本就能“躺着”赚取流量红利,而平台也依赖这样的侵权内容来提升用户停留时长。泛滥成灾的侵权视频,挤压了正版内容的生存空间,导致原本属于平台、制作方的流量、收益被窃取。当巨大投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会直接伤害创作热情并冲击可持续的内容生产机制,最终导致创作、传播的源头枯竭,阻碍整个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只有创作得到充分保护,创作者才会创作出源源不断的优质文化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如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凭借全链条版权运营,海外收入超10 亿美元,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颐武、全国政协委员户思社表示,版权保护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盗版手段也在不断升级,盗版问题愈演愈烈,危害全社会版权保护意识及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对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播出即盗版”现象的根治,需要司法威慑、行政执法多维发力。长远看,这不仅是保障创作者合法权益,更是对文化产业链健康发展的护航,唯有让侵权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让创新者获得“看得见的尊重”。这不仅关乎行业生存,更是维护文化主权、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凌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