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庭住房都有有线电视插座,里面也有有线电视信号,而且还包含了至少一套以上的超高清频道,但该插座大部分闲置。
为什么有线电视宁可让这些插座闲置浪费,也不给用户降价、扩大用户群体,在传播党和政府声音上多出一份力、自己也可以多一份收入呢?
欢迎来稿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调查
有线电视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是机顶盒销售商,服务价格偏高。
有媒体做了一个调查,认为应该取消机顶盒的人占比高达77%,有75%的人认为有线电视应该市场化定价。
站在用户的角度,这就是市场需求,站在行业内的角度,就是行业的共识。
不论是需求还是共识,这么明显的问题,为什么存在了那么多年迟迟得不到解决呢?原因背后一定还有原因!
捆绑机顶盒的原因
下面的视频,从发展路径依赖理论角度,解释了有线电视捆绑机顶盒的根源。
(视频:发展路径依赖)点击观看视频
封闭=安全的加密技术体制,与播出安全混在一起,给有线电视造成了技术和思想的双禁锢,与背后的利益驱动机制相互作用,硬生生把本来标准化比较充分的DVB广播变成了封闭系统。
这等于切断了DVB产业与互联网的联系,把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变成了封闭产业,形成了广电三网融合的短板。
为了避开该短板,有的人用全IP化解决,而另一些技术基础薄弱的人,却把封闭的黑锅扣到了DVB的头上,主张要淘汰DVB,将其与IP化对立起来,有的甚至把DVB当作业绩下滑的借口。
这部分人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有线电视封闭低效的运营之所以长期生存到现在,恰恰是DVB高效广播传输红利的支撑。
更严重的是,广电行业专业人员没有话语权,客观的技术路线变成了可被引导的意识形态,对基础理论薄弱的人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了盲目IP化,并有形成路径依赖的趋势,战略决策变成了儿戏。
结果是,IP化后的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照样是封闭的,仍然捆绑机顶盒,服务成本不降反升。
业务的竞争力,源自对技术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创新发展时期,技术本身就是市场要素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IP与DVB的关系,请仔细阅读:
【科普】澄清有关DVB与IP、同轴与光纤的错误认知。
价格管制原因
有线电视数字化之初成本很高。为了加快普及速度,我国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听证,适当提价,既便于有线电视回收传输设备及机顶盒成本,保证合理利润,又不至于价格太高,进而实现快速普及,让更多人受益。
也就是,政府管制价格本身,就包含了机顶盒成本。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提出,价格管制必然导致资源价值的耗散,经营者必须通过捆绑销售的方式,让价格接近市场,才能减少价值耗散:
垄断经营期间,有线电视资源价值较高,不针对第三方终端开放业务,高价捆绑机顶盒,运营机顶盒广告,以弥补较低的管制价格,这等于给主营业务提价。
随着机顶盒成本降低,有线电视收益递增,形成了以机顶盒利益为中心的发展路径依赖,主营业务开始偏离,不能与终端产业产生分工,生产效率低。
市场化竞争阶段,价格管制再加上我国有线电视的国有性质,制定低于管制的价格,可能会被解读成国有资产流失。
所以,当网络资源价值低于市场,除了捆绑机顶盒,还要捆绑宽带、网关等产品,使有线电视服务靠近较高的管制价格,这等于给主营业务降价。
当用户流失严重,有的还试图突破管制价格提高ARPU值,以保收入不下降,出现服务价格随着用户流失反而上升的现象,用户群体越来越窄。
价格管制导致经营思想僵化,直接违背了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比如需求第一第二定律,国有资产反而贬值。
甚至,有的经营者把管制价格当作避免市场崩盘的最后防线:政府定价必须雷打不动!
可见,不论从追求利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角度,价格管制都会导致有线电视捆绑销售。这等于提高了广播电视服务交易成本,削弱了它的竞争力。
结果,那些不需要捆绑产品的人,以及只能接受低于管制价格、只需要基础广播电视服务的人,只能放弃有线电视,导致一边是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大量闲置浪费,另一边是有线电视陷入经营困境,公共文化服务职能逐渐削弱。
机顶盒文化
我们从形成封闭技术体制的过程中看到,封闭的技术满足了有线电视封闭捆绑机顶盒的市场需求,二者禀赋相互匹配,价格管制又从利益诉求上将有线电视与机顶盒捆在了一起,把有线电视变成了机顶盒运营商。
有网友对有线电视的机顶盒文化进行了刻画:
这时,有线电视经营者关心的是如何把机顶盒、遥控器做得更好,如何设计界面、如何在机顶盒上增加新功能,这些都是机顶盒的软硬件设计工作。
机顶盒变成了有线电视的主业,这实际上是与整个互联网电视终端产业竞争。
政策保护能让有线电视过得更好吗?
政府高于市场的定价,看似是对有线电视的保护,而且部分有线电视从业者也这样认为。
广播电视服务早已具备市场化竞争条件,IPTV可以低价竞争,OTT广播可以免费。这时,让有线电视卖高价,到底是保护还是伤害呢?站在市场经济角度和站在计划经济角度,对此一定是完全相反的理解。
我们经常听到官方的一个声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40多年前张五常教授在《千规律,万规律,经济规律仅一条》文章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是探索把社会财富的饼如何做大的机制。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特色,是建立了一个更高效、更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
这个经济制度包容了各种所有制,可以发挥体制优势,避免极端自由主义,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不一定像张五常教授所说的那样必须私有化。
巴菲特在谈到中国经济时说,共产国家只要建立起亚当斯密所描述的市场经济,同样能创造奇迹。
比如,三大运营商作为央企,按照市场规则竞争,成为巨大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让每个国人享受到了信息时代的红利。
不仅如此,总理还三番五次要求他们提速降费,为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多做贡献,也让老百姓用网络看电视的体验越来越好。
所以,那些埋怨IPTV/OTT竞争抢饭碗的有线电视从业者,应该去找总理制止电信运营商。如果总理问,你们为电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了哪些贡献,该如何回答呢?
站在国家的角度,政府关心的是企业能否拉动经济、创造财富,提高人民的福祉。
有线电视创造财富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市场竞争,提供人们愿意付费的服务。
政府关心有线电视的正确做法,就是尽快放开价格管制,让有线电视按市场规则运行,发挥广播传输比较优势,具备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
超高清实际上是国家给有线电视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机会,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机会的重要性。
有线电视亟需市场化改革
市场化改革首先是价格改革,它决定了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对创新的激励机制。
技术是市场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线电视的市场化改革当然也包括技术体制的改革,首当其冲的是阻碍创新和阻碍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封闭技术体制。
市场化改革与消除有线电视机顶盒文化必须同步进行。
机顶盒运营商的定位,让有线电视忘记了自己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服务商的使命,偏离了主营业务,把广播电视服务竞争变成了终端竞争,在主流电视媒体与观众之间人为设立了门槛,把本来可以合作的终端产业变成了竞争对手,就像移动运营商与手机厂家竞争那样荒唐。
如果这个时候再高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不是有些讽刺?
这背后说明了一个道理,分工提升效率的经济学原理,与完成使命,践行初心并不矛盾,而且二者目标是一致的,会让有线电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变好。
所以,很有必要重温一下这个最基础的经济规律:
(视频:分工提升效率)点击观看视频
(视频:发挥比较优势)点击观看视频
责任编辑:侯亚丽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解局】“成绩单”,广电四季度这样冲刺! 2025-10-11
- [金博士] 从算法到生态:超级个性化频道的终极实践指南 2025-10-10
- [金博士] 个性化频道的“最后一公里”:触点整合如何重塑用户内容消费范式 2025-10-10
- [金博士] 千人千面进阶史:解码Netflix/Spotify背后个性化算法战争 2025-10-10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人这波操作,杠杠的! 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