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论道|天津IPTV刘瑞:回到未来——所有尚未到来的,都在过去向我们打招呼
| 流媒体网| 2025-10-30
【流媒体网】摘要:智能运营日益发达、力挽狂澜。用户行为与内容推荐之间的循环——以“好看剧场”智能运营为例:用户让我们实现自动化运营,用户未来能看什么内容基于其历史兴趣偏好,用户的未来选择信息会“回流”。

  2025年10月30日-31日,流媒体网主办的「天津论道暨第30届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在天津隆重举行。

  本届论道以“视听破圈  智联无界”为主题,围绕产业破圈展开积极探讨。10月30日上午的主论坛上,天津网络广播电视台有限公司 节目部总监 刘瑞发表了题为《回到未来——所有尚未到来的,都在过去向我们打招呼》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全文:

  未来,是一个时间观念,也是表示“尚未到来”,这里充满了各种期待,也有许多焦虑。当科技突飞猛进,需求日新月异,形态变化万千的一切向我们袭来,这可能是机遇,但同时也可能是一颗当年的子弹正在飞回来。

  ‘回到未来’是我们最现实的行动指南

  过去有过的许多行业并非死于无知,而是死于惯性。他们早年的成功模式,在行业发展的抛物线尽头,最终困住了自己。

  我们也同样目睹了科技与狠活儿,陶醉了自己迷惑了用户的例子。他们沉浸在技术的炫酷里,却忘了问用户一句:你需要吗?最终,他们给自己造了一个华丽的高台,却把用户留在了下面,中间是巨大的理解和体验的鸿沟。

  坦诚地说,我们可能都曾是其中的一员。或许是因为过去的成功路径,或许是因为对未来的焦虑,我们都有过徘徊和试错。”

  但今天,我们依然坐在这里讨论未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幸运。这意味着,那颗可能让我们陷入困境的‘子弹’还在飞行途中,我们还有机会!

  所以,‘回到未来’不是一句科幻口号,而是我们最现实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回到’行业的本源和用户的真实需求,才能精准解读这些信号,主动出击,去塑造那个我们想要的、而非被动接受的未来。

  关于用户的哲学三问:用户是谁?用户从哪里来?用户来干什么?

  我的良师益友南敬伟老师说,哲学可以解决各种迷茫。所以我们回到关于用户的哲学三问:用户是谁?用户从哪里来?用户来干什么?

  用户是谁?用户是每一个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的人。用户从哪里来?我们的用户首先从运营商的家庭宽带业务里来,但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安然享受人口红利,我们需要自己去叫醒用户,让他们拿起遥控器开机,最好开始订购业务。最近两年天津尝试了泛文化方向的地面活动,也在互联网社交媒体建立了二次元群,同时通过电视购物等活动,我们呼唤来了许多沉默用户甚至是新增用户。他们打开了尘封的机顶盒,要求运营商重新启动IPTV账号,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开机。用户来干什么?他们对大屏的需求非常朴素:获取必要信息,或者看点儿好看的。也就是必要性和好看。

  需求越简单,维度越复杂。这跟谈恋爱是一个道理,要星星要月亮都不怕,最怕说你不懂我。就为了这个懂我,我们的技术研发和产品经理们呕心沥血,大数据、智能编辑、用户画像能上的全上了。

  用户画像系统够宽够深,总结了几百万用户多维度行为。通过分时分段的方式推测了用户偏好。

  大数据,帮我们完成了自动化编辑和智能运营,运营人员打卡上班,电视屏幕7X24小时千变万化。

  信息流EPG,智能推荐,尽可能排除噪音,给用户最理想的浏览感受。

  产品经理们每天揣度电视机前的用户需求,想办法弄懂几百万个手握遥控器的家庭。工科生恋爱里没吃过的苦,在工作上全补上了。

  科技突飞猛进了,运营开始力挽狂澜。只不过这个力挽狂澜是从兵荒马乱开始的。在天津,以上的所有功能都是运营人员过去无比渴望的,然而梦想实现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一切没那没美好。我们发现所谓的少儿、电影、电视剧等等专区,已经不再需要菜单式样的专题了,我们最擅长的买二赠一因为用户的主动逃离,不起作用了。我们剩下的只有打标签、做短视频、看数据。每天打开当日数据看板,跟算命一样,策略逻辑也是搞不定,摁下葫芦起来瓢,不画个脑图都给不出严谨的规范。体力活儿变多了,脑力有点儿跟不上,技术是来解放我们的,还是来解散我们的?搞来搞去,我成替身了?

  天津的运营团队尝试两件事情

  但是一切都还在射程之内,我们还都来得及。所以最近两年,天津的运营团队开始尝试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学习使用工具,而不是配合工具,第二件事情是把握用户的深层次需求,利用好必要收视,留住用户。

  使用工具,我们就是从标签开始的。我们发现标签是一切自动化的基础。在天津,所有的合作商小伙伴会帮助我们对点播节目进行基础标签的标注,而我们的基础运营人员会投身于用户流量最大的地方——直播。既然90%的用户第一收视行为都是直播,那么我们率先为所有的直播打上标签。我们为电视频道播出的各大栏目打上标签,在流量最密集的地方收集不同时段用户的偏好。同时再为我们的点播节目补充标签,为购物视频补充标签,所有应用标签库统一。

  以二类广告为例,我知道这马上是一个绝版的例子,以此来纪念一下二类广告。以二类广告为例,我们为天津卫视的健康广告,曾经的,现在没有了。我们为天津卫视的健康广告打上其主要病症、解决方案等标签,收集用户收视的时长和频次,实时推荐由正经三甲医院医生所作的科普点播栏目。我们认为能完整观看完一次几十分钟广告的用户大概率是患有这个疾病或者至少对这个疾病格外关心,如果多次观看,他可能会下单,这时候我们为他提供一个官方有保障的讲座栏目,让他周密思考一下,这也是一次长尾服务。

  当然这是当初的一个测试,测试的结果就是49%的用户完整观看了所推荐的点播节目,20%以上的用户跳转进入该点播节目的合集进行了更深度的观看。而这些用户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收到相关节目的智能推荐,无论点播还是直播,我们为许多本地频道的健康节目也带来了有效的收视。

  现在,我们会在直播频道的栏目里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标签,这让智能推荐发挥了更大的价值。现在我们的用户可以在直播列表或者信息流首页里畅快的浏览,一键逃离不喜欢的节目,渐渐的浏览全是感兴趣的节目,电视台老师们辛苦工作的作品不再被淹没,优质点播内容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我们形成了用户行为与内容推荐之间的自动循环,通过行为积累、模型运算、智能推荐、粘性增加几个步骤让围观者变成发烧友。

  我们最近和欢网的小伙伴一起完成了一次对电影《戏台》的完整推荐,从前期行为积累到最终形成转化,从预售到最终订购的尝试,《戏台》上线当日,产生了比此前《热辣滚烫》这种亿级票房更高的转化率。

  2025年前九个月,点播和直播表现相当。

  说起来,不还是打标签么?但其实打标签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我们今天浩如烟海的互联网数据库,不也是当初一个一个字符的输入吗?而且,这个事情没那么简单。

  比如第二件事,用户的深层次需求,我们是从情绪开始尝试的。我们不只要收集用户的收视分类、年代、演员,我们还要收集用户的情绪。比如之前的必要性收视来自9月3日振奋人心的大阅兵,除了常规标签之外,还有爱国、激情、豪迈这样的情绪标签。我们就抓紧这个必要收视时刻,充分收集前三个月到半年没有开机行为的用户数据,实时为这些用户推荐相关情绪的内容。不仅仅是振奋人心的战狼和红海行动,有所有拯救地球、背水一战、逆袭成功的节目。

  阅兵结束后第一周,这些趋近于沉默的用户中,有98%保持开机,第二周到第三周,仍有88.6%,直到10月份,这个数字来到了89%以上。是一直推荐激情豪迈吗?是实时收集他们的行为,实时推荐相近内容,模型计算新内容推荐的时刻,获取用户每一个瞬间的情绪。

  就在那一瞬间,我们挽回了5万户准沉默用户。

  当然,如何创造开机必要性、如何利用好开机必要性,如何从开机走向高活跃进而形成转化,这是许多个庞大的话题,我们也在摸索,甚至还在犯错。但兵荒马乱的运营人似乎找到了一点儿力挽狂澜的着力点。

  我们终于体验到了使用工具的快乐。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我们觉得研发和运营,都多进化了一次。

  大道同行,保卫大屏

  今天,我还能在这里讨论过去的先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还能一起探索行业发展的未来,是幸运的,我们还来得及让一颗全新的、锃亮的、强大的子弹上膛,沿着本来的方向,果断射出一颗拦截弹。对那些站在过去像我们打招呼的事情,挥一挥手。

  观众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机,无论来自于哪一条网线,他们都至少需要一条网线,无论来自于那一台电视机,他必须有一台电视机,无论收看那个节目,也都是由无数优秀的创编人员用他们的经验结合先进的制作技术形成的优质内容。马拉松的冠军穿什么鞋的都有,我开特斯拉依然是晚高峰里的红蜗牛。忽略本源,模糊本质,当一个行业把蛋糕越卷越小的时候,我们无法解决掉一个哪怕逻辑极简单的问题。

  君子和而不同,行业发展不仅需要技术运营一起进化,也需要生态链上的所有环节一起努力。大道同行,保卫大屏,现在开始,让我们暂时放下越来越小的蛋糕和快要过期的糖霜,把所有关于技术的关于运营的关于渠道的数据,求一个和。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凌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