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播放量的《盛夏芬德拉》撕开短剧行业遮羞布
高闻君| 高闻Gomagic| 2025-10-20
【流媒体网】摘要:当短剧开始拍"细糠",我们在看什么。

  18天30亿播放量,豆瓣8.9分,30岁以上中产观众占比42%——《盛夏芬德拉》用一组漂亮数据给短剧行业扔下了一颗炸弹。

  当其他短剧还在靠"下药绑架""手撕小三"博眼球时,这部没有强冲突、没有快节奏的"慢剧",却让观众高呼"终于吃上短剧细糠"。这碗"细糠"究竟是什么?它的爆红又给疯狂内卷的短剧行业带来了哪些启示?

  反套路叙事:当霸总开始煮红糖水

  《盛夏芬德拉》最颠覆性的创新,在于它彻底抛弃了短剧行业奉为圭臬的"强冲突"法则。没有霸道总裁强制爱,没有失忆误会老套路,男女主角周晟安和白清枚的感情线,像剧中反复出现的芬德拉玫瑰一样,在细节中缓缓绽放。

  导演张大马和编剧宇航用"生活流"的叙事方式,构建了一个成年人的爱情乌托邦:周晟安会在白清枚生理期时笨拙地煮红糖水,会在她穿高跟鞋不舒服时默默递上拖鞋,甚至会为了学做她爱吃的手工面苦练两个月。

  这些看似平淡的细节,恰恰戳中了当代观众对健康亲密关系的渴望。正如网友评论:"周晟安不是霸总,是'兜底式恋人'——他不会为你遮风挡雨,但会在你淋雨时默默递伞。"

  这种"反套路"在关键情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剧中最经典的浴缸吻戏,剧本原本设定是女主主动,但演员刘萧旭和郭宇欣在实拍时即兴发挥,改成了男主从震惊闪躲到相拥痛哭的情感递进。这个没有激烈动作却充满张力的场景,被观众封为"短剧史上最有尊重感的吻戏",单条抖音剪辑播放量突破5000万。

  电影级制作:800万成本花在哪里

  "每一帧都像电影截图"——这是观众对《盛夏芬德拉》最直观的评价。这部成本高达800万的短剧,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50%的预算,没有花在流量明星上,而是全部投入制作细节。

  导演张大马10年广告导演的功底在剧中展露无遗。他摒弃了短剧常用的碎片化剪辑,大量采用长镜头和光影叙事:初见时用逆光模糊女主的脸,让芬德拉玫瑰成为情感的视觉焦点;隧道吻戏用蓝光营造暧昧氛围,把人物剪影刻在观众记忆里。这些电影级的视听语言,让习惯了粗制滥造的短剧观众眼前一亮。

  剧组为追求真实感,跑遍浙江选定东阳李宅和磐安"水光隧道"作为主要取景地。没想到这个蓝色隧道场景意外带火了当地文旅,国庆期间游客量暴增220%,当地文旅局紧急推出"跟着芬德拉打卡"主题公交专线。这种内容与文旅的自然联动,比生硬的植入广告效果好上百倍。

  配乐团队更是下足功夫,8首定制歌曲与剧情深度绑定。当白清枚在雨中躲避时,周晟安撑伞出现的画面配上陈绮贞的《鱼》,瞬间成为全剧催泪弹。有观众调侃:"光为了BGM都值得二刷。"

  演员即兴:当科班演技遇上短剧工业化

  《盛夏芬德拉》的爆红,让两位主演刘萧旭和郭宇欣一夜成名。刘萧旭抖音粉丝从2万飙升至200万,被网友戏称为"小孩叔";中戏科班出身的郭宇欣,终于摆脱长剧配角身份,跃升"短剧女神"。

  这对"叔系CP"的成功,源于导演对演员表演的极致要求。剧组11天拍摄期内完成了8场高密度哭戏,杀青时两人相拥痛哭5分钟的花絮在抖音播放量破亿。最令人称道的是演员对细节的把控:刘萧旭为角色设计了"无名指戒痕""口袋薄荷糖"等专属符号;郭宇欣则通过眼神和微表情,将白清枚的原生家庭创伤演绎得入木三分。

  值得玩味的是,两位主演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流量明星。刘萧旭在话剧舞台摸爬滚打7年,日薪300块的日子里连一句完整台词都捞不着;郭宇欣此前在《长月烬明》《一念关山》等长剧中演配角,始终不温不火。《盛夏芬德拉》证明:当短剧开始重视演技,科班出身的"宝藏演员"终将发光。

  短剧爆款方法论:克制美学×细节共情×文化赋能

  《盛夏芬德拉》的成功绝非偶然,它实际上构建了一套可复制的"短剧精品化"公式:

  克制美学×细节共情×文化赋能

  克制美学体现在对叙事节奏的把控上。导演张大马敢于在快节奏的短剧市场里"反其道而行之",用留白和停顿制造情感张力。白清枚祠堂罚跪时,笔下反复书写"周晟安"的纸页被风吹散,这个没有一句台词的镜头,却比任何激烈告白都更动人。

  细节共情是俘获观众的关键。剧组花费两个月时间打磨生活场景:周晟安办公室的钢笔摆放角度、白清枚摄影包里的旧胶卷、两人常去的咖啡馆靠窗座位,这些精心设计的细节让虚构故事有了真实温度。有观众甚至按图索骥找到拍摄地打卡,带动周边消费暴涨。

  文化赋能则提升了剧集的长尾价值。芬德拉玫瑰的花语贯穿全剧,从含苞待放到绚烂绽放,对应着两人情感变化;苏州评弹和苏绣元素的融入,让短剧有了文化传播的功能。这种"内容+文化"的模式,比单纯的娱乐消遣更有生命力。

  短剧2.0时代:从流量狂欢到内容深耕

  《盛夏芬德拉》的爆红,撕开了短剧行业"唯流量论"的遮羞布。当30亿播放量与8.9分口碑并存,当30岁以上中产观众占比超四成,这个行业终于开始思考:除了低俗爽感,短剧还能提供什么?

  马厩制片厂的成功经验表明,短剧的下一个风口不在"快"而在"慢",不在"爆"而在"精"。正如导演张大马所说:"观众不是讨厌爱情故事,只是讨厌不尊重智商的敷衍之作。"《盛夏芬德拉》用诚意证明,即使在碎片化的观看场景里,优质内容依然能穿透屏幕直抵人心。

  对于从业者来说,这部剧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与其在题材上跟风模仿,不如深耕细分领域;

  与其在成本上拼命压缩,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

  与其在流量上孤注一掷,不如打磨内容建立口碑。

  短剧行业正在从野蛮生长走向精耕细作,那些能提供"情绪价值-情感价值-文化价值"的作品,终将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盛夏芬德拉》的故事还在继续,它的长尾效应已经显现。当其他短剧还在追逐下一个爆款时,聪明的玩家已经开始布局"短剧+文旅""短剧+文化"的新赛道。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像《盛夏芬德拉》这样的作品,让短剧真正摆脱"低俗"标签,成为传递文化价值的新载体。


  2025年10月30~31日,由流媒体网主办的「天津论道暨第30届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将以“视听破圈 智联无界"为主题集结产业链各方,共探融合路径,共创商业新机。

  10月30~31日,天津鹏邸·凯悦尚选酒店,邀您共赴这场关于融合与新生的行业之约。

责任编辑:凌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