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电视大屏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转型。
虽然表面上看,很多时候依然是围绕出货量、价格战的博弈,但同时,一些更深层次的变化正在发生,电视企业对未来的判断与布局也在发生不少变化。
推动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来自几个方面:
一是存量市场趋于饱和,国内彩电销量持续下滑并屡创新低,行业一度陷入“量难增、价难提”的困局;
二是AI新技术与新终端催生诸多新机遇,厂商纷纷布局以抢占新的增长曲线;
三是行业“双治理”集中整治套娃式收费、操作复杂、开机广告等问题,在提升用户体验、重塑行业格局的同时,也重新定义着电视作为家庭入口的价值逻辑。
于是,在电视大屏化、高端化、布局海外这样的宏观趋势之外,我们还能看到很多电视厂商更加具体的策略调整:
有的全力向AI转型,试图以AI重构大屏价值;有的从电视业务延伸到智能投影、闺蜜机、AR眼镜等新型屏幕终端;还有的则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广电新媒体的联合,在新一轮产业竞合中寻求新增量……
本文将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出发,总结这些行业调整的内在逻辑。
技术驱动与品类外延,电视厂商的多线作战
相较于前些年电视行业多聚焦于硬件升级、内容供给与渠道拓展的叙事逻辑,如今,系统能力的深度构建与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拓展,开始变得愈发关键。
这种转变,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行业竞争已从表层要素比拼,进入更深维度的综合实力角逐。尤其在AI技术加速渗透的当下,这种趋势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比如在此趋势下,酷开科技就提出了“ALL IN AI”战略,加速从互联网企业向AI技术驱动型企业的转型,在AI时代推动着大屏产业的智能化变革。
例如其重点打造了大屏AI智能解决方案,针对电视开机率低、日活低、营收低等普遍性问题,通过专属的数字管家、极简的交互模式、满足场景化需求的专业智能体等,赋予大屏更多新的玩法和定义。
酷开科技六大专业智能体
虽然这种逻辑与AI赋能手机等智能终端的路径类似,但电视的优势在于,它是家庭最大的屏幕,能实现对客厅场景用户的高频触达,且更容易获得用户的天然信任感。
而一旦AI能深度嵌入操作系统与服务生态,电视企业就有机会转型为运营更高价值入口的服务商。
如果说AI是从内核重构大屏价值,那么品类外延则是从形态拓展大屏边界。通过新型屏幕终端,电视厂商们正在填补家庭场景的屏幕空白。
比如过去两年,移动智慧屏(俗称“闺蜜机”)迅速走红,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移动智慧屏市场的全渠道零售量为25.4万台,同比增长65.0%。海信、创维、小米等电视领域玩家纷纷推出相关产品。
VIP专享文章,请登录或扫描以下二维码查看
“码”上成为VIP会员
没有多余的门路、套路
只有简单的“值来值往”一路!
深度分析、政策解读、研究报告一应俱全
极致性价比,全年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更多福利,尽在VIP专享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立即行动】四部委联合规范酒店电视服务,广电抓住机会! 2025-09-30
- [勾正科技] OTT月报| 2025年8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9-29
- [常话短说] 【解局】这个省广电自我救赎,出招! 2025-09-29
- [常话短说] 【重磅】新型广电网络咋理解?! 2025-09-28
- [勾正科技] 勾正科技郑婷婷:2025大屏营销新机会 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