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遍地男菩萨,“男色经济”正在快速崛起?
香蕉老师| DataEye短剧观察| 2025-09-25
【流媒体网】摘要:短剧男色经济兴起,女性消费力驱动市场多元化发展。

  “现在我多少有点不敢在公共场合看短剧了”,一个资深的短剧爱好者小李(男)这样说道。

  “上次在外面吃饭,正好剧荒,我就在短剧APP上随便点开了一个短剧,刚打开没多久,另外一个工作手机有人找,我就回消息去了。”小李说到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我抬头的时候,发现隔壁桌那个女生看我的眼神怪怪的。

  我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直到我看到我桌上手机播放的画面——男性上半身的特写......”

  一、短剧遍地是男神

  这种现象对观众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短剧里的“男神/男菩萨”变多了。

  最早的短剧,还只是若隐若现的八块腹肌、粗壮有力的肱二头肌、逆光下汗滴缓缓滑过的喉结这些情节。但随着观众的“兴奋阈值”不断上升,原来的画面和桥段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现在的短剧中开始出现了如捆绑、湿身、蒙眼、项圈等越来越多充满诱惑、性张力和想象空间的画面。

  谢沉渊、陆执、周晟安、沈京肆、朱允承……一个个被女性观众津津乐道的“老公”,背后是一个又一个自律撸铁的男演员,而伴随着这些角色的爆火,这些主演也逐一“升咖”。

  现在短剧市场男演员的演员榜,更像是男神的封神榜,以陈添祥、曾辉、王道铁、代高政、马小宇为代表的男演员正凭借着爆款作品和肌肉男形象火爆出圈。

  (一)陈添祥:"天选古人"

  陈添祥被称为"短剧古装天花板",银发狼尾、墨绿长袍等造型随手一截就是壁纸,抖音的相关片段播放量更是超过3亿。他在不同题材的作品中都有着不俗的表现,既能演甜宠剧里的温柔公子,又能演冷酷无情的霸道总裁,无论黑发还是白发都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

  (二)王道铁:叔圈天菜,中戏科班代表

  王道铁是短国早期中为数不多的”科班出身”演员。其凭借《家里家外》中的"川渝理想型老公"陈海清一角迅速走红,圈粉无数,更是被央视网点赞称为"重塑短剧演员专业标杆"。《家里家外》最终以单日充值破亿、红果平台热度值破6000万(红果修改热度算法之前)的核爆数据成为现象级的短剧作品并且成功破圈,引爆市场对短剧的关注。后来其又出演了多部爆款作品,凭《太奶奶2》的“模子舞”再度出圈,成为粉丝眼中的“叔圈天菜”。

  (三)马小宇:我的双开门冰箱男友

  马小宇身高190cm,是全年拍摄72部短剧的行业劳模,拥有8%体脂率的健硕身材,被粉丝们称为"双开门冰箱男友"。他的代表作品《痴人之爱》上线五天即播放量破5000万,话题讨论度破1.4亿。他剧中塑造的"领带捆手"、"掐脖吻"等名场面,展现出男性力量之美,被粉丝们津津乐道。

  二、“男色经济”的崛起

  所谓"男色经济",就是通过将男性外貌和魅力作为核心所带起的吸引力的消费现象。

  这个早在其他行业司空见惯,但对于短剧行业来说,虽然陆续有些相关的作品,但都一直没能成气候,直到今年才开始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风潮。

  从本质上看,"男色经济"的兴起是女性消费力崛起的必然结果。

  根据DataEye-ADX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9月,全平台上线的竖屏短剧中,女频/女性向题材占比超过总数的70%,已经成为短剧题材中的绝对主流内容。女性题材的流行是市场对于短剧内容选择最真实的反馈。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5 年“她经济”的核心市场规模将突破 12.8 万亿元,其中女性用户在短视频上的活跃度是全行业断崖式第一,这为女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收入的基础。

  (一)女性消费力的崛起是核心驱动力

  文娱类的内容本身就是更受女性观众偏好,伴随着近年来女性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女性的消费动力也开始由原来的 "需求驱动"逐渐转为 "情感驱动",越来越多的女性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这种付费习惯的转变极大的提高了“男色经济”的收入上限和变现潜力。

  (二)短剧的媒介特性与男色经济高度契合

  女性观众对于“男神”是花心的,单一形象往往无法满足,而短剧中多样的演员可以满足观众不同的审美和偏好。短剧作为一个以视觉呈现为主的内容载体,高颜值的男演员或者是肌肉型演员,充分符合了观众对于演员“性感而不低俗”的审美要求,逐渐成为了女频短剧中一个愈发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成为“短剧男神”,已有着不低的入门门槛

  随着越来越多的帅哥进入短剧赛道,现在想要上桌也开始变得没那么容易。

  身高180+甚至是185+只是短剧“男神”的基本要求,此外,“棱⻆分明”的脸庞、“深邃立体”的五官也已经是标配。想要从众人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大胸肌,宽肩膀,小头围”之外,还要有“八块腹肌、人鱼线、子弹肌”,甚至逐渐“喉结”、“细腰”、“翘臀”等也逐渐被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同时,目前通过后期技术来辅助演员的“颜值提升”也已经成为了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先医美后进组、单独特殊打光、逐帧精修、AI辅助批处理等方式也逐渐成为常态。

  三、未来几何?

  (一)艺人经纪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商业模式

  相较于原来单纯的内容付费,现在已经形成了包括广告植入、电商带货、IP衍生、商务代言等在内的多元化商业模式。红果等平台也早就开始了相关的商业化尝试:在剧中直接插入剧中角色同款服装、饰品、道具的链接,引导至抖音商城下单等等。相较于早期的短剧演员“爆”以后只能提高下一部剧的片酬议价能力,现在的新晋爆款演员可以通过先接代言,然后做直播带货,最后再拍时尚杂志的封面等也“一条龙式商业活动”将变现效率和曝光度在短时间内最大化。

  (二)粉丝经济不容忽视

  演员梓渝为封面的《时装男士》杂志开售24小时销售近133万份,以销售额7978万+刷新中国杂志历史销售纪录;其他短国头部的演员所合作的杂志也都有着不俗的销售量。

  图片来源:豆瓣-爱短剧组-又又破防了?

  早期的短剧,更像是一锤子买卖的流量生意,依靠强情节钩子吸引用户冲动付费的模式非常脆弱。相关成本高度集中在买量投流上,一旦投流成本上涨或用户流失导致ROI无法打正,行业随时面临“猝死”的风险。

  随着短剧变现模式从单一的IAP走向多元化,短剧行业的抗风险能力也在逐步加强,这也是整个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入精耕细作成熟期的关键标志。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要提高警惕:目前女频中个别镜头、片段一不小心就有“越界”的风险。一旦有些作品因此而引起有关监管部门的注意,那么对于行业来说,又会是一轮新的动荡和洗牌。如何把握好画面呈现的尺度和分寸,是女频最基本的生命线。

责任编辑:凌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