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待机的《花少7》,借恋综还魂?
李蛋| 骨朵网络影视| 2025-09-19
【流媒体网】摘要:《花儿与少年》本季主打CP互动,热度低开高走成功转型。

  《花儿与少年·同心季》第5期里,龚俊一句“你也是啊,有啥就说”的温柔叮嘱,不仅让李沁眼神闪烁感动,也成功在各大社交平台掀起了“沁年才俊”CP粉的狂欢。

  过去观众看“花少”,看的是几位明星一起出行后碰撞出来的性格差异,如今大家看“花少”。则更像在看偶像剧。毕竟,相比以往几季的抓马剪辑和各种冲突,本季明显有了新气象,少了火药味,多了共情感,少了撕扯,多了温柔。

  也正因如此,《花儿与少年·同心季》的热度低开高走,慢慢变成了当下最有话题性的一档综艺节目。节目一边输出治愈的旅行画面,一边打造出CP间的高光时刻,让观众在治愈与嗑感之间来回切换,逐渐上头。

  “同心季”成“CP季”?

  如果说旅途中的风景是《花儿与少年·同心季》的底色,那么CP互动就是让底色变得鲜活的那道高光。本季“花少”最吸引人的不是国外的风景有多美,更不是明星的出行预算有多紧张,而是马思纯、张晚意、李沁和龚俊之间若有若无的情感张力。

  虽然节目组没有在明面打上“恋综”旗号,也没针对CP做出硬核剪辑,却在镜头语言上暗暗发力,把“同心”做成了“成双”,观众也逐渐习惯把“同心季”称呼为“CP季”。

  目前节目中最火的,当属龚俊和李沁的“沁年才俊”CP,两人的相处细节多到能写一篇“龚俊守护李沁指南”。

  比如,大家一起出海观鲸,龚俊会对李沁说“抓着我的救生衣也行”;李沁摔倒,龚俊第一个冲过去检查她有没有受伤;李沁为了陪陈数永远走在队尾,之后龚俊就悄悄站在李沁身后,等待她。第一次吃饭的时候,龚俊得知李沁爱吃辣椒面,之后每顿都提前帮她准备好。所以,也难怪观众会嗑到不能自已,大喊:“这是男友力啊,磕到了磕到了!”

  与此同时,“沁年才俊”的CP感还体现节目组的镜头营造上。在捷克街头,龚俊背包松弛贵气,李沁倚车窗冷艳港风,弹幕夸成他们是“晋江在逃男主+复古画报女神”,网友剪出无数小短片,搭配上BGM直接变成了偶像剧。

  而另一对马思纯和张晚意的“不可思意”CP,则是少了一些暧昧,多了点灵魂伴侣的味道。

  第二期节目里,张晚意提到自己爱看日落,马思纯随即就哼起了《日落》。随后几人出发去追日落,马思纯和张晚意边走边聊。马思纯感慨:“七个人一起看日落是不同的。”张晚意秒懂:“这是不可复制的时刻。”

  还有,马思纯在船上被鸟屎砸中,张晚意为了缓解气氛,对马思纯说:“你很幸运,更幸运的是我带了纸。”并立刻帮马思纯擦干净了衣服。机场候机时,张晚意主动“倾囊相助”,给饿了的马思纯拿零食,还调侃“帮我消化消化。”

  上下车、过台阶,张晚意更是永远第一时间向马思纯伸出手。这些不刻意、不悬浮的小动作,比很多都市情感剧都更治愈。观众形容这是长期相处里自然长出来的熟悉与信任,“比剧本更好嗑”。

  不难发现,这两对CP带给观众的是完全不同的感觉。“沁年才俊”是怦然心动的苏感,“不可思意”是慢慢心安的陪伴感。前者满足了观众对理想爱情的幻想,后者让人相信灵魂知己真的存在。节目组等于一季提供了两套磕糖菜单,要心跳有心跳,要暖心有暖心。

  部分网友曾吐槽过,把旅综拍成恋综可能会让综艺变得不伦不类。但从数据看,CP恰恰成了带动“同心季”热度的最大杠杆。微博上“沁年才俊”“不可思意”两个话题已经破亿,相关热搜刷屏社交平台,小红书、B站的二创短视频更是动辄百万播放

  可以说,“同心季”既保留旅行体验,又用互动填充了故事线,硬核与柔软两头兼顾。节目数据从低开到高走,越播越热闹,不是没有理由的。

  “花少”为何突然转型?

  “花少”IP从明星自助游到治愈CP游,其实也揭露了综艺进化的新方向。

  过去几年,很多观众看“花少”就是奔着抓马的情节去的,迷路、吵架、预算危机、社死名场面才是节目组的收视密码。虽然“丝路季”来了个大反转,冲突没了,气氛松弛得像团建,但奈何第六季又开始“战火连天”,连带着周雨彤、荣梓杉和侯明昊等明星的口碑都急转直下。

  而到了如今的第七季同心季,“恋综化”的转型看似突兀,实则暗合了社会情绪和观众偏好的深层变迁。

  先说社会背景。疫情三年改写了大众旅行观,也改写了大部分综艺的调性。许多旅行类综艺都从“去远方”变成“看身边”,从“冒险”变成“陪伴”。如果这时候节目组还死磕“出国+抓马”,必然显得老土。就像“丝路季”开始,观众已经对国外风景不那么感兴趣,而是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尤其,当观众逆反奇葩人设后,对综艺里出现“正常人”的渴望也攀登到了极致。比如,丝路季里,王安宇作为导游,他的焦虑不是制造冲突的噱头,而是引发全员守护的催化剂。秦海璐从霸道御姐变身迷糊大姐,迪丽热巴从妖艳美女变身心思细腻的邻家女孩,这些种种“反套路”,令观众对“花少”松了一口大气。

  反观第六季,节目再次执意复刻早期系列的抓马基因,企图用刻意剪辑、剧本任务和成员间的摩擦来制造话题。然而时移世易,观众早已厌倦了明星互撕的陈旧戏码,这种强塞的冲突感更像是“用力过猛”或“不合时宜”,导致这一整季节目的收视都不如预期。

  于是到了“同心季”,节目组聪明地将重点从冲突转移到CP上,把嘉宾关系做成旅行的核心。正如制片人李超在某次采访中说的,观众更喜欢美好、幽默、轻松、愉悦的内容。“同心季”正是抓住了“后冲突时代”的综艺密码,主动从“抓马感”切换到“治愈感”,再顺势“恋综化”一点,形成差异化优势。

  当然,这种“恋综化”也不是让明星假装谈恋爱,而是诱导观众自然挖掘出CP组合。陈数、马思纯、李沁、张雅琪、龚俊和张晚意都是性格平和的人,这种温柔基调本身就更容易长出天然CP,也容易被B站、抖音、小红书剪成高甜短片,形成自来水式传播。嘉宾性格不设定、不提供剧本,CP感全靠长时间相处来制造。

  更不用说,90后、00后早已习惯了CP文化,嗑CP成了日常。电竞能嗑、体育能嗑,综艺更不用说。“同心季”的CP化正好卡在这一波网络文化红利上。

  但CP化也并不是免死金牌,“花少”成功转型恋综的关键恰恰在于平衡。景点拍得依然美,行程安排依旧多元,然后情绪主线才放在嘉宾关系和心理状态上。观众既能看到布拉格的落日、布达佩斯的咖啡馆,也能在龚俊递给李沁热饮的瞬间被暖到。这种双线叙事是节目内容上的真正升级。

  最后从行业视角来看,“同心季”其实代表了国内真人秀制作理念的一个变迁缩影。如今的网友嗅觉极其灵敏,强行拼凑、做局的温情容易翻车,真正能打动人的,是长时间相处自然生成的默契,让观众自己嗑才是话题能长尾发酵的原因。就如《现在就出发》《种地吧》《快乐再出发》都体现出同样趋势。

  因此,对于其他相似类型的节目来说,借鉴“花少”不是赶紧给观众搞几对CP嗑嗑,而是了解清楚当代年轻人需要什么,想要从综艺里得到怎样的情感支撑。

  保留硬核旅行与文化探索,搭配温柔真实的情感线,同时嘉宾选择更注重性格差异、剪辑保留自然细节、宣发打造“搭子文化”,这些都是可以尝试的方向。

  从“花学1.0”到如今的CP群像,“花少”开始了逆龄生长,焕发出新生机。这不仅是节目自身的迭代,也是整个行业的风向标,更是一档长青综艺能在2025年能跑出“逆袭曲线”的真正原因。

  下次拍综艺前,建议各大制作组可以先问问年轻人:“你们今天想嗑什么?”

责任编辑:凌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