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电视诞生百年,国家广电总局将今年定为“超高清发展年”,并作出了强化科技支撑、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发展的工作部署。9 月 28 日,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山东卫视、湖南卫视、四川卫视等6个省级卫视超高清频道将集中开播。这是继北京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超高清频道开播后,广电超高清发展的又一重要进展。这场超高清频道开播浪潮,不仅构建起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川渝等核心区域的超高清传播网络,更以技术革新、内容升级与生态重构三重力量,推动广电视听行业完成从 “看得清” 到 “看得真” 的历史性跃迁。
报告推荐|《2025年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专辑》(更新版)
一、超高清重新定义了
视听内容的创作逻辑与用户体验
超高清技术作为全球视频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不仅是一项视听升级工程,更是纳入国家“两重”“两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高清视频相比,超高清从五个维度实现了画质的质的飞跃:超高分辨率(3840*2160)、高帧率(50P)、高动态范围(HDR)、广色域(BT.2020)和高量化精度(10Bit)。这些技术特性分别从视频的像素数量、动态流畅度、明暗层次、色彩的丰富度以及色彩和亮度的平滑度等五个维度综合提升画质的细腻度。可以说“超高清不仅是分辨率的提升,它正在重新定义视听内容的创作逻辑与用户体验”。
超高清技术赋予创作者更大的艺术表达空间,使画面能够更精细地刻画纹理、图案、场景的细节,显著增强视觉的沉浸感。这一技术飞跃为用户带来更加自然和逼真的视觉体验,画面达到800万以上像素,色彩更加自然逼真,让视听内容更加赏心悦目、栩栩如生。
二、超高清视听全链条贯通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我国超高清发展按照“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全链贯通”的思路,实现了全方位、体系化推进。
1.内容生产超高清化。新拍摄制作的电视剧、网络剧、纪录片等已基本实现超高清化,新闻、体育、综艺等多类型节目超高清占比持续扩大。网络视听平台也加快超高清建设,芒果TV、爱奇艺、优酷、腾讯、哔哩哔哩和咪咕视频等六大平台在今年底,预计新增节目中超高清内容平均占比将超过40%,其中芒果TV今年二季度已达到75%。
2.频道开播规模化推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前期已开播2个4K超高清频道,2025年上半年新开播了北京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三个卫视的4K超高清频道。北京卫视超高清频道作为全国首个卫视超高清频道,已于4月22日正式开播。9月28日,上海东方、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四川6个省级卫视超高清频道集中开播,标志着超高清频道建设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3.传输网络扩容升级。有线电视、IPTV正加快超高清承载能力建设,通过光纤改造、系统升级和网络扩容,如北京卫视就通过升级实现了超高清频道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有线电视和IPTV的用户。中国广电湖南公司已完成湖南、四川、江苏卫视等6路超高清频道的接收与测试,网络传输优化、频点资源调配等开播前准备工作均已就绪。
4.终端普及率持续提升。当前有线电视和IPTV超高清机顶盒总规模已超过2.8亿台,85英寸以上的超高清电视机销量大幅上升。预计年底前将新增1800万台有线电视和IPTV超高清机顶盒,超高清终端总规模将达3亿台,占比超80%。
三、“三个突出”引领广电视听超高清发展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推进超高清发展过程中强调“三个突出”的策略,确保超高清科学发展、有序推进。
1.突出全面性
超高清涵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两大业务”,覆盖广播电视网、IPTV、互联网电视以及公众互联网这“四个层次”,协同电视大屏和手机小屏。
2.突出贯通性
推动内容生产、节目制作、网络传输、终端呈现、产业支撑端到端全链条超高清发展。广电总局正实施“制作一批、修复一批、引进一批”策略,在内容生产端加大扶持力度。
3.突出主频道和主平台示范带动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九省市超高清卫视主频道建设,以及6家头部网络视听平台内容超高清化,共同构建了超高清发展的示范体系,带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超高清视听激活数字经济新动能
超高清技术的价值远不止于视听体验的升级,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作为一种基础性、引领性的技术力量,为文化产业、数字经济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1.驱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超高清技术为内容创作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它不仅促进了纪录片、影视剧、体育赛事等传统内容形态向高质量迈进,更直接催生了沉浸式展览、VR/AR互动体验、超高清慢直播等文化新业态,拓展了文化消费的场景与边界,有力推动了新型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2.拉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超高清视频数据量巨大,是高清视频的3-5倍,这对网络传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直接助推5G、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普及与应用。同时,从前端采集、内容制作到终端显示的超高清产业链条长,涉及芯片、显示面板、摄录设备等多个关键环节,有效牵引着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市场空间。
3.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超高清的应用正加速向安防监控、工业互联、远程医疗、智慧教育等垂直领域渗透。通过“超高清+AI”的融合,实现了从“看得见”到“看得清”再到“能分析、会决策”的飞跃。例如,在工业质检中,超高清细节捕捉能精准识别微小瑕疵;在远程诊疗中,医生可获得逼近现场的清晰视野。这些应用正在重塑生产生活方式,创造巨大的社会与经济价值。
4.构筑人工智能发展的优质数据基石
高清视频所蕴含的海量、高质量数据,是训练先进人工智能模型不可或缺的“优质语料”。推动超高清发展,在源头上有助于形成规模大、质量高的视听数据资源,为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研发与训练提供关键支撑,从而形成超高清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生态。
五、推动超高清视听
“从有到优”实现整体生态跃升
面向未来,我国超高清产业正从“从无到有”的突破,迈向“从有到优”的整体跃升。进一步打通现存断点,构建一个协同共进、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
一方面,技术标准融合创新将成为核心驱动力。目前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动态范围和三维声等超高清视听领域的关键技术,已形成3项国家标准、66项行业标准,标准体系逐步健全,技术和产业能力快速提升。未来,人工智能、光场技术等将与超高清深度结合,攻关高质量视频生成等关键技术,推动国产化制作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同时,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为基础,持续健全涵盖制作、传输、呈现等环节的标准体系,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政策引导产业生态协同共进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促进内容生产、网络传输、终端呈现与行业应用的紧密对接,形成供需双侧的良性互动。上海市对超高清内容制作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扶持,深圳市对标准化应用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激发各环节创新活力,最终实现全产业链的价值提升。
未来三年,超高清频道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落地,加速形成技术自主可控、应用丰富多彩、生态健康繁荣的超高清发展新格局。这不仅将极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视听生活的新期待,更将成为文化繁荣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驱动力量。
(作者:张苗苗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胡小庆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处2024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楠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立即行动】四部委联合规范酒店电视服务,广电抓住机会! 2025-09-30
- [勾正科技] OTT月报| 2025年8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9-29
- [常话短说] 【解局】这个省广电自我救赎,出招! 2025-09-29
- [常话短说] 【重磅】新型广电网络咋理解?! 2025-09-28
- [勾正科技] 勾正科技郑婷婷:2025大屏营销新机会 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