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风追影》:港片美学逆市重生
11| 骨朵网络影视| 2025-08-20
【流媒体网】摘要:《捕风追影》票房口碑双丰收,动作戏惊艳,融合AI元素获好评。

  《捕风追影》上映4天,总票房突破2.78亿,豆瓣评分高达8.1分,成为近十年国产动作犯罪电影最高分。昨日其单日票房超过蝉联榜首多日的《浪浪山小妖怪》,正式登顶。

  张子枫、此沙、文俊辉等年轻演员的动作戏又帅又利落,71岁的成龙和67岁的梁家辉在电影中亲自完成了多场动作戏,也让人惊叹他们的老当益壮。观众看打戏看得过瘾,而《捕风追影》的亮点还有很多。它在传统的跟踪术、动作戏中加入了AI、加密货币等现代元素,让警匪片有了新味道。

  很多人说港片卖不动了,但《捕风追影》证明了只要有好故事、好制作和好演员,港式犯罪动作片依然能赢得观众。虽然影片主要由大陆团队制作,严格意义上不算是传统港片,但其展现的风格让观众看到了上行时期港片的影子。作为近年来由众多港星主演的电影,这个票房表现已属不易。

  不少观众评价《捕风追影》是成龙近十年来表现最好的电影。片中他饰演的角色黄德忠的那句“尚能饭否”,既是角色的内心自问,也像是对港式动作片现状的叩问。

  新瓶装旧酒,依然是赏味期

  其实《捕风追影》的故事架构不算太新。

  电影改编自任达华和梁家辉2007年主演的悬疑警匪片《跟踪》。原作描述了香港情报科旗下一组跟踪队员,俗称香港警察的“狗仔队”乔装跟踪,却遇上凶暴多疑的珠宝劫匪,整批跟踪队陷入空前危险的故事 。

  《捕风追影》同样围绕跟踪队与抢劫犯的较量展开,但在设定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影片开场即是一场极具现代感的银行劫案,警方已告别国产悬疑剧中常见的“90年代无摄像头”设定,转而接入强大的“天眼”系统,并依赖高效AI助手“辣妹”研判罪犯动向。与之相对的劫匪也摒弃了蛮力,转而运用AI伪造技术实时篡改监控视频流,以一出“鬼车陷阱”成功欺骗警方并逃脱。

  劫匪更在酒店利用监控盲区,结合变装易容等高技术手段实施反侦察,再次骗过监控系统和经验丰富的刑警。影片围绕传统跟踪术与AI天眼技术之间的张力展开探讨,将AI深度融入警匪类型片堪称一大亮点。它也并未过分夸大AI的作用,而是突出在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类的观察力与直觉依然拥有着不可替代性。这种对AI的诠释和对传统跟踪技艺的重新引入十分精妙,也切合当下社会语境。

  新瓶装旧酒,主角团的跟踪小队也就此登场,故事主线依然聚焦于警方对犯罪集团的追踪。

  为了应对如此狡猾的对手,澳门司警不得不召回已退休的资深跟踪专家黄德忠(成龙 饰),由其带领何秋果(张子枫 饰)等一众不扎眼的警察重组一支神秘跟踪队。

  其中一场在电梯内的紧张戏份颇具代表性,何秋果需要在密闭空间内与反侦察意识极强的影子(梁家辉 饰)共处,既要留意其踪迹,又要避免身份暴露。环境融入、记忆追踪等传统跟踪技艺与高科技反侦察手段之间的博弈,带来了极强的戏剧张力。

  除了追踪时的刺激感,影片中动作场面占比很高,强调真实感和硬桥硬马的实战风格,无疑是《捕风追影》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尤其是成龙和梁家辉饰演的两个角色,让观众不禁感叹“真的不是在虐待老人吗”。71岁的成龙利用晾衣杆、水壶等环境物品作为武器,重现了他充满喜剧色彩的标志性灵活打斗风格。梁家辉贡献了从影以来最凶狠的表演,影子在孤儿院里以一敌多,战斗值和生命值拉满,即便身中刀伤、遭遇爆炸依然战力不减,动作兼具优雅与暴戾,极具视觉冲击力。

  二位前辈老当益壮,年轻演员的表现同样扎实。“养子团”的此沙、文俊辉、林秋楠等人均有深厚的武术功底,他们的高空跑酷、近身格斗招式凌厉逼真;张子枫为了饰演女警角色也进行了刻苦训练,持枪、上膛、滑跪射击等战术动作完成得精准利落。

  总体来看,《捕风追影》已然成为今夏动作片爱好者的心头肉。

  父与子,新与旧

  打戏拳拳到肉,故事框架也足够创新,而《捕风追影》的讨论度集中在角色塑造上。正如电影对AI和传统追踪术的讨论,这种新旧对比的焦点同样放在了两代人身上。

  先说说黄德忠与何秋果之间的特殊情谊,它既像师徒的传承,又掺杂着类似父女的羁绊。

  何秋果的父亲、黄德忠的老搭档在一次任务中殉职,他的死是两人的心结,也是跨不过去的那道坎。黄德忠因为自己的失误间接导致战友牺牲而心怀愧疚,何秋果因缺少父爱而渴望父亲战友的关怀。

  其实“缺席的父亲与叛逆的女儿”这种人物设定,在成龙的《龙马精神》中也曾出现。但显然,与刻板印象式的人物关系建立相比,《捕风追影》处理得更具说服力。

  跟踪任务中,面对任务和突发情况如何抉择?这个关乎职业规则与人性本能的天平,成为了角色间冲突和人物塑造的重要支点,他们也就此解开了彼此的心结,

  成为真正的“龙叔和小玉”。

  影片的另一条重要脉络,是梁家辉饰演的影子傅隆生与六位养子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傅隆生对养子们的情感混合着病态的依赖与严密的控制,而养子们则在敬畏、猜忌、反抗与一丝难以割舍的忠诚中挣扎。此沙分饰的熙旺和熙蒙,感恩年少时养父的悉心照料,恐惧于影子的心狠手辣,忌惮他被警方发现行踪,下定决心背叛时却又终抵不过一句“他是爸爸”。

  他们彼此周旋、彼此欺骗,背后却隐含着复杂难辨的真实情感。背叛与忠诚交织的灰色地带中,这样的“父子”情谊呈现出明显的扭曲感,但非常态的关系恰恰成为戏剧张力的源泉。

  黄德忠与何秋果、傅隆生与养子团其实是一对鲜明的对照组。

  前者互相支撑、共度难关,其底色是保护与支持,象征着一种健康的情感传承;后者互相猜忌、走向分裂,是赤裸裸的利用与控制,代表着关系的异化。站在傅隆生的角度看,他一定很羡慕黄德忠有何秋果,鲜明的二元对立是角色的遗憾,也造就了人物的复杂感。

  港片中,父父又女女、父父又子子、哥哥又弟弟、师师又徒徒的模式很常见,而这一次《捕风追影》人物关系完成度很高,成了对“父与子”、“新与旧”这两组命题的探讨。

  就像傅隆生的踪迹由跟踪小队调查得来,最终抓捕依然离不开“辣妹”的支持。新老代际的共存,才是新旧冲突在人性光辉中达成的和解。追捕的烟尘散去后,影片真正留给观众的,正是这两代人如何在时代的更迭中理解彼此、定义自身,以及那些关于责任、情感与选择的永恒思考。

  港片上行期的美感

  近年来,动作片的市场表现普遍不理想。

  以成龙、李连杰、甄子丹为代表的一代动作明星年岁渐长,作品的数量、质量甚至影响力都有所下降,直接导致市场上纯粹的优质动作片越来越少。即使近几年动作片依然在少量上新,观众也很容易对相似的剧情产生审美疲劳,影片套路化、缺乏新意成为这一类型的痛点。

  这种背景下,《捕风追影》的上映就具有某种积极意义。它成功启用了成龙和梁家辉两位资深演员,事实证明,成龙和梁家辉对于中年观众群体依然具有显著的票房号召力,猫眼专业版显示,想看用户画像中40岁以上人群占比高达20.9%。

  它妙就妙在有老人,但是没有“老人味”——尽管演员年龄较大,但影片本身的主题、情节和人设并未显得陈旧过时。相反,还让观众看到了上行期港片的美感。

  严格来说,《捕风追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港片”,其主要演员来自香港,但核心制作团队来自内地。当下许多观众对港片的怀念,实质上更接近于对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电影市场整体氛围和作品特质的追忆。

  回顾成龙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如《红番区》《我是谁》,以及《A计划》《飞鹰计划》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动作片,都体现出一种鲜明的精神特质。影片场面宏大,动作设计富有想象力,主角即使是小人物,往往也是无所畏惧,在全球范围内冒险。

  成龙那些经典电影会给人留下充满精神气的印象,与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密切相关。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新世纪初,是香港及亚洲许多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社会氛围普遍乐观向上,人们对未来抱有较强的信心。这种时代气息深刻地影响了电影的创作。电影公司拥有更充裕的资金去尝试大制作、跨国取景和复杂的特效。影片中的英雄角色通常表现出无所畏惧、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品质。

  与其说观众怀念的是特定地域出产的电影,不如说是怀念那个经济蓬勃发展时期电影所承载的自信、充沛的干劲和敢于冒险的精神特质。

  港片逐渐没落后,对于圈层本就较小的动作片和犯罪类型片而言就更加艰难了。观众依然会欣赏《九龙城寨》和《怒火·重案》这种保留了传统港片风格的电影,但放在整个市场上看,它们终究是少数。

  于是,创新变得至关重要。《捕风追影》能够在当前动作片市场相对低迷的情况下获得关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没有固步自封。

  它固然存在不足之处,部分文戏节奏相对缓慢,可能导致观感平淡。然而,影片在其他方面的优点有效弥补了这一缺陷:片中主要人物关系的刻画扎实,动作场面设计更为精彩和激烈,邀请了具有市场号召力的资深明星加盟,为动作片在当代语境下的发展探索了新的可能性。

  归根结底,那些经典动作片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诞生于一个充满活力的时期。而在电影市场不及以往的环境下,观众对《捕风追影》的认可也表明,在经典故事中找到契合当下观众需求的新表达方式,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责任编辑:凌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