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开头,1号想先问正在阅读的你一个问题:你能看出来,今天这篇文章到底是人写的,还是AI写的吗?
如果你一愣,说明问题已经来了。
这个春节,DeepSeek一炮而红。不仅家乡的聚会里,一起搓麻将的同龄好友透露自己平时会用AI处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甚至,连串亲戚的饭局上,家里五六十岁的长辈都聊上了这件事。
而这,也恰恰是DeepSeek真正的威力。
表面看来,DeepSeek最大的功劳是它有着卓越的性能、极高的性价比,代表中国在AI领域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给美股带来了强烈的精准打击。但实际上,比技术实力提升更令人头皮发麻的,是它如同一记重拳,打破了AI与普罗大众之间的最后一道壁垒。
在这之前,尽管AI已经横空出世,但普通人接触它的门槛并不低。豆包、Kimi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教;ChatGPT又太贵,想用上它还得使一些技术手段。无形之中,沟通成本和技术门槛两道厚墙,把芸芸众生拦在了AI大门之外。
即便那时人们早已经隐隐觉得,AI的时代即将到来,但谁也没想到,蝴蝶的翅膀今天是这样开始扇动的。
DeepSeek炸开了什么?
可以说,DeepSeek产生的最大效应,是让AI这个工具,真刀真枪地走进了中国普通人的视野。现在,只要拿出手机,人人都能跟AI提问。
一时之间,信息壁垒荡然无存。
从前,需要一页一页翻找、一层一层深扒的所谓专业信息、内部资讯,正被拉下神坛。在人人唾手可得的DeepSeek里,只需要一行指令以及一个回车键,数据搜索、报告整理就能轻易完成。说个现实,小编现在找资料,很多简单的东西,都是直接问AI,而不是自己去搜索。复杂一点的内容,也会自己先筛选一遍,然后投喂给AI,让它帮我整理资料,直接用我最舒服的表达方式输出给我。肉眼可见,那些仰仗专业知识和信息差的平台,正在岌岌可危。
不仅如此,所谓的技术护城河也即将被倾覆。
对传媒行业来说,写文章、写小说、写剧本、写宣发,做海报、剪视频,配音、做音乐、写代码……这些看似形形色色的领域,AI几乎无所不能,还能批量生产,更在不断进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创作性的技术都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人人都能掌握的利器。举个例子,下图是笔者在网络上找了三张我个人比较满意的「酸性海报」作品,让ChatGPT以此为参考帮我设计的一张类似图片。说实话,这个呈现效果,在笔者这里几乎可以打80分。
你看,当AI可以把内容复制到80分时,真正稀缺的就不再是技术型的创作。
时间一长,有两个事实已经摆在眼前,避无可避:
第一,技术正变得廉价,便宜到随便谁都能用AI批量做出80分的作品。曾经「一招鲜吃遍天」,现在可能只能「吃一天」。
第二,低成本的AI工具让普通人也能快速制造爆款,结果就是,爆款越来越廉价,不再是创意的较量,而是注意力的混战。人们投放万千个试验品,只要有一个火了,成为爆款,立刻就有成千上万个复制品蜂拥而上,直到彻底消耗掉观众的新鲜感。
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最近,网络上还开始流传一个段子,说当代文科生看见了ChatGPT和DeepSeek,就像是19世纪的纺织女工看见了蒸汽机。
这话说得不假,但其实,这种戏码我们早就看过了——
19世纪,摄影术出现,画师们哀嚎遍野。
21世纪前20年,互联网改写了内容生态,论坛、门户网站、博客、微博、公众号、抖音、快手、小红书……一轮又一轮的淘汰赛,你方唱罢我登场。
10年前,网剧异军突起,冲击着电视剧。去年,短剧横冲直撞,压力给到了长剧……
2025年春节,DeepSeek横空出世,新一轮淘汰赛的齿轮又开始嘎达作响。
这是一个非常割裂的画面——
人们既惧怕被AI抢饭碗,又沉迷于AI带来的高效生产力。于是在不知不觉间,「AI焦虑」已经开始蔓延。
你深夜刷着朋友圈,看到同行感叹「AI要抢饭碗了」,欲哭无泪,点头如捣蒜;白天开会,老板说「我们要跟上AI的浪潮」,只能硬着头皮认同。DeepSeek一天能写100个策划案、剪50条短视频,24小时在线,既不要加班费,也不会摆烂。你一边恐慌「人要被AI干掉了」,一边又不得不学习如何用AI提高生产力。
与此同时,「AI崇拜」也敲响了锣鼓。越来越多人,开始沉迷于AI带来的高效生产力。AI类的教程产品一夜之间成为爆款,「如何用AI提升效率」,绝对是2025最热的话题之一。天赋和资本正在重新洗牌,谁都想要快点抓住机会,谁都害怕被时代落下。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变革,从来都不新鲜。传媒行业的底层逻辑,就是一轮又一轮的技术洗牌,门户网站干掉纸媒、算法淘汰门户,现在,AI又要把内容生产流程砍掉重练。
只不过,这一次,变革的速度更快、动静更大、冲击更猛。
新人的门槛在哄抬,老炮的铲子金灿灿
迎着这场风暴,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AI最先挤掉的,是内容行业的入门岗位。
过去,传媒行业的入门路径清晰可见——剪辑师从素材整理干起,文案从打杂到独立撰稿,策划一步步磨练成为制片人。新人靠着低端但不可或缺的执行力,在金字塔底部艰难攀爬。可现在,AI可以一秒生成分镜脚本、批量剪辑视频、自动优化投放方案……这意味着,企业不再需要「成长型」新人。新人们还没等到机会成长,就已被优化出局。
无独有偶,顺着这场风暴,一个可见的风口也渐渐探头:
当年轻人挤破头找工作的时候,行业里已经有一波人开始赚得盆满钵满。那些曾经靠创作吃饭的老炮们,摇身一变,成为AI培训师、提示词工程师、AI内容顾问,甚至直接开设AI电影工作坊,给新人上课,一节课的收入抵得上过去写一个剧本的钱。他们不再生产内容,而是生产「生产内容的方法论」。
不过,这个卖铲子的风口终究只是暂时的。与其簇拥在不理智的风口,倒不如看得更远一点。
值得被预见和反思的东西:「内容为王」还是「王为内容」?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加全景式,就会发现这场AI风暴撬动的不仅仅是表面的表达方式,而是真正重塑了内容生产的底层逻辑。
过去,内容创作是一场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平地起高楼」过程,每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创作者的汗水与智慧。而如今,AI凭借批量生成高质量文本的能力,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将这座高楼迅速复制、横向扩展。现在的关键,不在于创造内容本身,而在于在浩瀚内容中谁能脱颖而出,成为那个被大众认定的「王」。
「内容为王」不再是铁定的圭臬,或许,「王为内容」的时代正被书写。这种变革,是从达·芬奇《蒙娜丽莎》到杜尚「小便池」的翻天覆地。这背后,是一个时代从重视内容架构能力,转向追求挑选和甄别优质内容的品味革命。
从前,内容的稀缺与原创性构成了竞争的壁垒,如今,人人皆可借助AI技术迅速生成80分的作品,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便转移到了如何在海量信息和内容中精准捕捉、深度筛选出真正触动人心的精品上。
换句话说,只有那些既懂技术,又具备敏锐洞察力的人,才能在这场风暴中准确把握住核心资源,驾驭信息洪流,实现从「起高楼」到「挑金钥匙」的转变。
破局思维:与其害怕它,不如拥抱它
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明确,我们谁也无法抗拒这波AI浪潮,要知道,就连昔日的报业大鳄也曾被互联网席卷。
而破局的关键,或许就在于,我们要去大胆地拥抱AI,然后重新开拓一些发挥创造力的场景。
举个例子,苹果团队最近发表了一篇题为《ELEFNT:非人形机器人的表达性与功能性运动设计》的论文。他们从皮克斯那种充满温情与幽默的古早动画中汲取灵感,研发出一款会「跳舞」的AI台灯。这个台灯不仅能精准控制运动,还能在节奏中散发出一股活力与趣味,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将冰冷的机器赋予可爱、活泼、拟人特质的叙事思路,正是传统内容工作者凭借深厚审美和经验所擅长的,而这也恰恰是当前纯粹算法所难以企及的领域。
沿着这一逻辑,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内容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或影像输出,而可能以全新的形式呈现,比如互动式叙事。
当然,以上例子只是一个可能的参考思路。
总之,机会永远青睐那些勇于拥抱变革的人。只要你肯走出舒适区,挖掘AI背后深层次的可能性,你或许就能发现,那些看似天花乱坠的新玩法,正等待着传媒人用创意去重新定义规则。与其畏惧「饭碗被抢」的焦虑,不如放下担忧,拥抱这场颠覆性的革命,用智慧和勇气开启属于自己的全新内容时代。
当AI遇见ESG,未尝不会是传媒业的美丽新世界
从更加乐观的角度去思考,如果AI技术被正确引导,它绝不仅仅是让内容生产「更快」或「更便宜」那么简单,而是有望从根本上重构传媒业的基因。
试想,一个由AI与ESG理念共同驱动的新纪元正在悄然拉开帷幕。在这个新时代里,生产效率将被极大激发,上四休三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常态;曾经令人窒息的内卷时代,也终将在效率与公平的双重推力下无声退场。
各行各业正站在这场变革的浪尖,借助智能技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构筑出一个真正循环、可持续的发展体系。传媒人不再只是为「饭碗」而奔波,而是开始因热爱而创作,从一味的生存焦虑中解放出来,真正迎来内容创作的质的飞跃。与此同时,社会公平和多元化将获得前所未有的保障,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也将不再是理想国中的乌托邦,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这种转变,不亚于历史上那些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到杜尚的「小便池」,那种由传统向颠覆的跨越,如今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在传媒领域上演。当AI与ESG理念碰撞,未来展现的不再是单一的技术奇迹,而是一幅由高效、公平与环保共同构成的美丽蓝图。
而这也是1号一直以来所向往的。
我们相信,这一天终将到来。
1号结语
你看,DeepSeek确实动了传媒人的奶酪,但它也带来了新的蛋糕。问题是,你是盯着空了的盘子,还是拿起新的刀叉?
责任编辑:房家辉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信号】全国广电政企业务大排名! 2025-08-19
- [常话短说] 【重磅】某地推行“免一批,减一批”模式! 2025-08-18
- 内容广告+传统广告测量难统一? 2025-08-15
- [常话短说] 【重磅】这家广电网络,起飞! 2025-08-15
- 《哪吒2》首周OTT点播频次超7亿!点播周榜断层第一! 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