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论道|乐播投屏林悦聪:扫码即投屏与AI投屏——智启大屏新纪元
| 流媒体网| 2025-10-31
【流媒体网】摘要:投屏正在由功能升级为入口,由工具演进为平台。投屏的未来就在于向智能入口的升级。当手机的便捷交互能力与电视的大屏体验融合,当AI的智能决策能力与传统广电业务结合,我们将为终端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价值。

  2025年10月30日-31日,流媒体网主办的「天津论道暨第30届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在天津隆重举行。

  本届论道以“视听破圈  智联无界”为主题,围绕产业破圈展开积极探讨。10月31日上午的主论坛上,深圳乐播科技有限公司 新媒体运营总监 林悦聪发表了题为《扫码即投屏与AI投屏——智启大屏新纪元》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全文:

  各位现场的电视机厂商代表、电信IPTV行业同仁以及运营商伙伴们,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个论坛与大家交流大屏投屏领域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两项能够革新投屏体验的核心创新:微信扫码即投屏和AI智能投屏。我们都清楚,在座各位长期深耕大屏设备和IPTV生态,对于用户在会议室或客厅将内容投射到大屏幕时所遇到的困难一定深有体会。让我们一起看看,投屏这个熟悉的“老伙计”,如何进化成开启智能生态的超级入口。

  投屏的痛点与行业难题

  相信在座的各位,无论是在紧张的会议中,还是在家庭放松的时刻,都曾经历过这样一个“尴尬瞬间”——当你准备投屏时,问题来了。

  首先,是连接的烦恼。传统的会议投屏,就像一场“线缆的纠缠”。你需要拖着笔记本,满世界找合适的转接头——HDMI的、VGA的,现在还有Type-C的。桌子上一堆线,又乱又容易松。最要命的是,轮到下一位同事分享时,大家只能等着,手忙脚乱地插拔线缆,会议的思路也跟着被打断了。

  其次,是网络的束缚。很多无线投屏方案,都要求手机、电脑和大屏必须在同一个Wi-Fi下。但想想看,来访的客户怎么办?公司的访客网络和内部网络常常是隔离的,难道为了投个屏,还得把内部Wi-Fi密码告诉所有人吗?有些方案还要求你提前安装特定的App,但企业的安全策略往往不允许。这一系列的前提条件,让临时起意的分享变得几乎不可能。

  再者,是设备的隔阂。我们手里的设备越来越丰富,但很多投屏工具却非常“挑食”。它可能只支持某个品牌的手机,或者只允许笔记本连接。当你迫切地想将手机里刚做好的方案、平板上精美的图片直接投上大屏时,却发现无能为力,只能先费劲地传到电脑上。这种不便,无疑拖慢了我们工作的节奏。

  最后,是协同的缺失。传统的投屏,就像一支“独奏曲”,一次只能有一个人表演。我们无法将两份方案并排显示在大屏上进行比较。多人协作时,只能轮流切换,等待的过程不仅浪费时间,更打断了思维的连续性。而且,缺乏权限管理还可能带来风险,万一有人误投了机密内容,后果不堪设想。

  总而言之,这些看似微小的痛点,日积月累,正在大量吞噬我们宝贵的会议时间,降低我们的协作效率。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可能都曾是这些问题的“受害者”。那么,一个更简单、更通用、更高效的投屏方式,是否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呢?

  创新一:微信扫码即投屏 —— 零门槛,随扫随投

  因此针对上述难题,我们的第一项创新便是微信扫码即投屏。其核心理念是利用微信这个全民应用,彻底简化投屏连接流程。具体来说,在电视或会议大屏幕上生成一个二维码,用户只需拿出手机微信“扫一扫”即可瞬间建立连接,将手机内容投射到大屏!整个过程无需任何额外的APP安装,也不要求手机和电视处在同一个Wi-Fi网络 。

  这一方案的技术逻辑如下:电视端内置了投屏服务程序,当需要投屏时电视生成对应投屏二维码。二维码中包含电视设备的唯一识别信息和一个安全连接令牌。用户微信扫码后,会通过微信小程序或H5页面直接接入投屏连接,云端平台根据二维码信息自动将手机和电视配对完成数据通道打通。不用统一Wi-Fi,不用下载APP,只需扫码即可连接,大幅降低了投屏门槛 。 举个例子:在会议室中,与会者打开电视的投屏待连接界面,屏幕上出现一个二维码。新的演示者只需微信一扫,2秒内手机就连接上大屏,马上可以投屏展示,无需任何调试 。

  实际落地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扫码即投屏省去了繁琐设置,实现了“零学习成本”的投屏体验。每个人都会用微信扫码,这几乎不需要教学,真正做到了开箱即会。不用配网不用安装,一扫即投 。又如MAXHUB会议平板等也支持手机扫码分享内容,让与会者无需摸索网络或线缆 。可以说,扫码即投屏把过去复杂的技术步骤隐藏在背后,前台呈现给用户的只有一个动作——扫码。这种用户友好性极大提升了投屏的使用频率和接受度。

  更重要的是,设备兼容性得到提升。无论安卓还是苹果手机,只要有微信都能扫码投屏;电脑端也可以通过乐播投屏的网页版输入投屏码实现快速投屏 。以前跨网络投屏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因为通过云端中转,手机无需和电视在同一局域网 。在家庭场景中,亲友来访想分享手机照片到客厅电视,只要一扫码瞬间就能在电视上一起观看;在教育培训场景,学生也能扫码把自己平板上的解题过程投到课堂大屏,方便老师点评。这些变化极大地拓展了大屏作为共享显示的应用场景。

  简而言之,微信扫码即投屏技术以其零门槛、免安装、跨网络的特性,一举扫除了传统投屏的诸多障碍。它为所有用户提供了一个傻瓜式、一键式的大屏分享手段。这不仅改善了用户体验,对于电视机厂商和运营商而言,也是一种提升产品价值的机会——更简单的投屏意味着更多的人会去用大屏展示,自然而然提高了大屏的使用黏性。

  创新二:AI智能投屏 —— 用自然语言对话大屏

  如果说扫码即投屏解决了“连得上、投得出”的问题,我们的第二项创新AI投屏则进一步思考:投屏后能做什么?我们希望用户不只是把画面投上去,更希望通过智能交互直接控制大屏完成复杂任务。这里引入的核心是“MCP+Agent”的AI投屏方案:用户扫码连接后,可以直接对着手机上的AI助理说出想要在大屏上完成的操作指令,由AI理解意图并在大屏执行相应操作。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您在客厅打开电视,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连接了AI助理,然后对手机说:“打开我手机里的某个PPT文件”。几秒钟内,电视大屏自动打开了该PPT,在客厅中开始展示幻灯片。又或者在办公室里,对着手机说“加入腾讯会议,会议号六个8”,随后会议室的大屏TV自动启动腾讯会议应用并输入会议号,直接加入会议。【注: 您甚至可以说“播放《某某剧》的最新一集”,AI会帮您在电视上打开对应的视频应用并开始播放剧集。】这一切过程,不需要您摸索遥控器,也不需要逐字逐句在电视上输入文字,完全由AI代理您完成。如果还没想像出来这些场景也不要紧,这里也给大家做了个视频,可以一起来看下:

  那么,这套AI投屏交互模式背后的机制是怎样的呢?简单来说,它由三部分组成:用户的自然语言指令、后端AI Agent解析决策、以及MCP系统执行。用户通过微信扫码建立手机与电视的连接后,在手机上的微信小程序中唤起语音助手界面。用户的语音指令首先通过语音识别转成文本,再由云端的AI Agent进行语义理解和任务规划。这一步AI Agent就是一个强大的大模型驱动的智能体,它能够理解用户意图并代表用户采取行动 。Agent会分析指令,比如识别出用户要“打开文件”还是“加入会议”或“播放影片”,然后基于指令内容调用相应的工具或服务。

  这里,就要提到MCP系统的作用。MCP的全称是Model Context Protocol,最早由Anthropic在2024年提出 。通俗地讲,MCP是一套让AI Agent和各种外部应用、设备进行交互的通用协议,可以把它理解为AI世界里的“USB-C接口” 。通过MCP,AI Agent可以标准化地调用外部工具、发送指令给设备,并获取执行结果反馈 。在我们的AI投屏方案中,MCP就扮演了指挥官和翻译官的角色——它将AI Agent解析出的意图转换为对电视大屏可以理解的具体操作指令,然后调度电视端的应用或系统去执行。

  举例来说,当用户说“加入腾讯会议,会议号6个8”时,AI Agent经过语义理解,生成了一个任务:打开腾讯会议App并输入会议号6个8加入会议。通过MCP,这个任务被分解为具体操作步骤并发送给电视上的执行代理(Agent)或者直接调用电视的相关接口。电视于是自动完成打开应用、填入号码、连接会议的一系列动作。在这个过程中,MCP协议确保了AI对电视的控制是标准化、安全且上下文相关的——AI知道当前电视上运行的是什么环境,需要调用哪个应用接口 。

  同理,当用户让AI“打开某文件”时,AI Agent可以通过MCP访问用户手机云盘或本地共享文件,把文件内容推送到电视上显示;让AI“播放某剧集”时,AI Agent可能会调用电视内置的视频流媒体应用的接口或通过IPTV平台的点播功能来实现播放。所有这些复杂的执行链路对于用户来说都是透明的——用户只需动嘴,剩下繁琐的操作链路都由AI在幕后串联完成。

  这种AI驱动的投屏交互带来了质的用户体验变革。它让大屏从一个被动接受内容的显示终端,升级成为一个可以听懂人话、主动为用户服务的智能助手。过去我们使用电视,经常要拿着遥控器一通翻找菜单、输入冗长的文字,过程缓慢且不友好。而现在,通过手机上的语音交互入口,我们以最自然的语言告诉AI想干什么,大屏就能照办。这种体验是颠覆性的:“所言即所得”,用户与电视的交互效率和亲密度大大提高。

  技术上看,AI智能投屏方案充分利用了微信这一入口和手机的麦克风处理能力,避开了电视远场语音识别的硬件限制。同时借助云端大模型强大的NLP和推理能力,理解上下文复杂指令并借助MCP打通应用生态,实现以前难以想象的跨应用操作。正如业内分析所说,AI Agent正从简单问答助手升级为真正的“执行者”,可以独立完成实际任务而不仅仅回答问题 。我们的方案正是让电视成为这种AI执行力的一个发挥场景:大屏变得可以被AI“驱使”,去完成各种各样对用户有价值的动作。

  创新三:抖音青龙计划——短视频投大屏

  除了微信扫码即投屏和AI智能投屏,我们的第三项创新,抖音青龙计划能力,也将在这一领域起到重要作用。过去把抖音投到大屏上,只能通过手机系统自带的镜像投屏操作,投上以后画面有两条黑边,且手机还必须要保证同步,不能熄屏或者做其他操作,而抖音青龙计划就是致力于简化短视频内容从手机到大屏的投射过程,提供更加无缝且流畅的短视频内容分享体验。在用户刷抖音时,可以将短视频内容一键投屏到大屏幕上,不仅保证高清质量,而且可以支持满屏播放、自动续播、倍速播放等,投屏后手机可以继续做别的,不用担心被大屏占用。未来,抖音青龙计划能力不仅仅局限于短视频分享,还将在其他平台和应用中接入,推动大屏端内容消费与互动体验的全面升级。

  结合前面所说的AI的投屏能力,用户甚至可以通过语音命令与大屏进行互动——比如说“跳到下一个视频”或“调高音量”,AI即刻响应指令,让观看体验更加智能化。

  通俗地说,就是通过把手机内容投屏到电视来播放, 同步也会把手机上的运营能力带给电视,让电视能赚到之前只能通过手机来获得的收益。

  你可能都没意识到,你手里的荣耀、小米、vivo、OPPO这些主流手机,早就内置了一个“超级连接器”。它已经悄悄覆盖了超过10亿台设备,让你和大屏之间,真的只剩“一键”的距离。

  那么,不同品牌的手机,这个“魔法”有什么独门绝技呢?我来给大家揭秘一下。

  首先,来看看“魔术大师”小米:

  它不光能让你把手机画面“变”到电视上,它还会“分身术”!比如“小窗投屏”,投屏的应用会变成一个小窗口浮在手机上,这时候你回微信、刷微博两不误,一心二用,毫无压力。

  它还会“隐身术”!比如“息屏投屏”,手机屏幕黑了,省电又防烫,但电视上的电影照放不误。

  更贴心的是“隐私投屏”,你的微信消息、系统通知,只会乖乖留在自己手机上看,绝对不会突然“亮相”在大屏幕上,避免社会性死亡瞬间!

  接下来,是OPPO和vivo这两位“生活艺术家”:

  他们特别懂你怎么分享美好瞬间。在系统相册里,看到喜欢的照片、视频,不用复杂操作,一个按钮就能直接推送到大屏。用系统浏览器上网冲浪,看到有趣的视频,也能一键“发射”到电视上。手机,瞬间变成了你的私人影院遥控器。

  还有努比亚,它玩的是“跨界”:

  拿出手机,对着电脑上的乐播投屏软件“扫一扫”,手机屏幕立刻就“跑”到电脑上去了。开会、演示,从来没这么简单过。

  最后,别忘了实力派“荣耀”:

  它同样具备那种便捷的相册直投功能,让你轻松分享本地存储的精彩。

  所以你看,投屏这个功能,早已不是简单的屏幕镜像。它变得更智能、更体贴、更懂你。它关心你的效率,也保护你的隐私,它让分享成为一种毫不费力的快乐。

  下次当你想把手机里小世界的精彩,分享给身边人时,别忘了试试这个你早已拥有的“超能力”。一键投屏,点亮大屏,也点亮我们共享的时光。

  这些厂商的投屏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设备之间的连接,而是扩展到多种设备的广泛兼容,提升了跨平台设备之间的无缝投屏体验。

  乐播是唯一一家被手机厂商系统集成的投屏能力合作方。如果想要用手机不下载任何应用 ,直接通过系统来投屏,只有乐播能实现。

  对电视和IPTV生态的价值提升

  上述两大创新——扫码即投屏和AI智能投屏,不仅是炫技式的改良,更将为电视行业和电信IPTV生态带来切实的价值和机遇:

  •提升用户黏性与活跃度: 当投屏变得如此简单和智能,用户自然会更频繁地使用大屏设备。扫码投屏降低了使用门槛,让更多用户愿意把手机内容移步到大屏分享观看,增加了电视屏幕被使用的时间。AI投屏进一步解锁了大屏的新用途——例如用电视参加视频会议、浏览文件、查询信息等 。电视不再只是看电视节目,而是融入了工作和生活的更多环节。这将显著提高用户对电视的依赖程度和使用频率,进而提高用户黏性。

  •大屏成为智能服务入口: 随着AI Agent能力的加入,电视大屏有望成为家庭中的智能服务入口。这类似于客厅里的一个“大屏智能音箱”或“大屏助手”。用户可以通过它访问各类数字服务,例如语音点播影视、咨询天气新闻、视频通话甚至购物下单等。行业专家也预见,未来终端将走向以Agent为中心,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专属的智能助手 。那么电视大屏完全可以成为这个专属助手的重要展示界面和交互入口,把过去许多手机上的应用服务延伸到客厅的大屏环境中来。 事实上,利用云端算力赋能后,大屏正在从原来单一的展示窗口,变成可交互、更智能的“超级投屏空间” 。这意味着电视正在升级为家庭的数字生活中枢——汇聚娱乐、通信、资讯和智能家居控制等功能于一体。

  •赋能运营商差异化服务: 对于电信运营商和IPTV从业者来说,这些创新意味着新的差异化竞争力。传统IPTV机顶盒如果集成扫码投屏能力,可以极大方便用户将手机内容(短视频、家庭相册等)分享到客厅电视,与亲友同乐,增强家庭用户对运营商IPTV的好感度。进一步地,结合AI投屏,运营商可以把自有的业务(如IMS通话、远程教育、智慧家居监控等)通过语音助手方式呈现在电视上。例如用户对着电视说“我要看监控”,AI就调取家庭摄像头画面到电视;说“预约医生”,电视就打开运营商智慧医疗的应用服务界面完成挂号流程。这使电视成为运营商各类数字化服务的入口,扩大了IPTV平台的服务边界。中国电信等公司已开始打造多个行业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 ,这预示着运营商完全有条件将AI能力融合进家庭大屏生态中,提供全新的智慧家庭业务。

  •促进产业合作共赢: 微信扫码即投屏和AI投屏方案本身就是跨行业融合创新的产物,其成功落地需要硬件厂商、内容平台、通信运营共同协作。例如,电视厂商需要在电视端预置投屏服务和AI Agent客户端,使设备能被云端控制;内容和应用平台需要开放接口(API)供AI调用(比如腾讯会议的入会控制、视频App的搜索播放控制等);运营商则可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和算力支持,甚至将MEC边缘计算用于就近部署AI服务来降低时延。这种多方合作将形成一个繁荣的生态圈:电视大屏作为入口承载各种服务,服务提供商获得了新的流量渠道,用户则享受了一站式的便利体验。

  概括而言,这两项创新为传统电视行业注入了互联网式、智能化的活力,使“大屏价值”得以重新发掘和提升。从用户体验上看,投屏正从单纯的画面投射工具,升级为用户与大屏互动的桥梁,乃至获取服务的门户。这对于正寻求转型突破的电视厂商和运营商来说,是一个值得把握的趋势。

  合作号召与未来展望

  各位嘉宾,大屏投屏向智能入口升级的时代正加速到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是技术的创新者,更希望成为生态的推动者。我在此也想发出合作的号召:让我们产业链各方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下一代的智能大屏生态。

  具体来说,欢迎电视机厂商与我们合作,预装和适配扫码投屏与AI Agent模块,在新品电视中把这些功能直接提供给用户;期待电信运营商开放IPTV平台的能力接口,并提供网络与云资源的支持,将AI大屏纳入智慧家庭版图;也号召内容提供方和应用开发者们,一起探讨大屏AI交互的新范式,创造出更多适合语音助手在电视上实现的创新服务。正如业内观点所言,到2030年智能Agent的数量将超过传统App,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数字助理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产业合作,我们完全可以让每台电视都成为用户专属助理的一部分。

  在展望未来之前,再次强调,我们探讨的这些并非天马行空的愿景,而是已经在眼前起步的趋势。有了“扫码即投”这样贴近用户的入口,有了“MCP+Agent”这样强大的技术中枢,投屏正在由功能升级为入口,由工具演进为平台。未来的客厅,大屏电视将不只是播放内容的屏幕,更将成为家庭的智慧交互中心:您可以和它对话,让它帮您完成从娱乐到工作的各种事情;大屏也将联动其他IoT设备,成为家庭物联网的控制面板。 正如小米等公司所描述的,给电视加入语音语义能力,可以让人机交互更加自然流畅,并使电视成为家庭的智能控制中心。这正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总而言之,投屏的未来就在于向智能入口的升级。当手机的便捷交互能力与电视的大屏体验融合,当AI的智能决策能力与传统广电业务结合,我们将为终端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价值。让我们务实而充满信心地拥抱这一趋势!希望通过我们的合作,下一次用户走进会议室或客厅,迎接他们的是一个听得懂、连得上、办得了事的智慧大屏。感谢大家!

责任编辑:凌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