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迭代的当下,AI已从广电行业的边缘辅助,一跃成为重塑行业格局的核心力量。曾经以传统内容制作为主的省级电视台和广电相关机构,正经历着从理念到实操的全面革新,开启一场关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转型。
技术渗透:从单点实验到全流程革命
过去,AI在广电领域的应用多是零散的尝试,而如今已全面融入内容生产全流程。省级台在选题策划时,借助AI分析海量数据预测热点。新闻采访环节,智能设备助力素材采集,编辑制作中,自动剪辑、智能配音、多语种转换等功能大幅提升效率。
上海广播电视台打造的“一中台五中心”智慧媒体数字底座,集成30余项AI能力的Scube(智媒魔方),在两会报道中实现新闻高效产出 。湖南广播电视台的芒果TV大模型也深度参与节目创意与制作,极大提升了内容生产的速度与质量,推动行业形成“AI初稿+人工审核”的全新模式。
广东广播电视台打造的南粤云智算平台,将内容生产延迟控制在200毫秒以内,为实时报道提供了有力支撑,极大提升了内容生产的速度与质量,推动行业形成“AI初稿+人工审核”的全新模式。
跨界融合:广电+政务+服务的新生态
广电借助媒体力量,推动AI在更广泛的社会场景中发挥作用,进一步拓展“广电+”的生态边界。比如凭借广泛的传播力和深厚的公信力,积极跨界政务与公共服务领域。山东广播电视台开发基于政务咨询的行业大模型,结合数字人技术,让网络问政更便捷高效。江苏广电“AI荔枝”客户端构建“生产—传播—服务”闭环,“苏小闻”“苏小服”等7大垂类智能体覆盖多领域,“苏小服”对接政务知识库,推动广电服务从“内容供给”转向“体验运营”。
北京电视台的“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平台”,实现了对民生诉求的实时响应,通过和已有知识库的对接实现了基于 DeepSeek的实时间答,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智慧服务。这种跨界融合不仅拓展了广电的社会价值,也为自身发展赢得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构建起“媒体+政务+服务”的创新生态。
文化创新: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为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各省级广电利用AI技术让文化遗产以新颖形式呈现,赋能文化两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显著。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甘肃广电传媒集团推出的马家窑文化系列探秘微短剧,大胆引入AI技术,精准复现5000年前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原始森林、部落风貌,在海量考古数据、研究报告以及无数次的调试优化中最终实现虚拟场景的高度还原,首轮播放量突破8000万次,互动量超500万人次,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亿。浙江卫视依托智媒果AI大模型,在纪录片《飞来峰》中运用AI多模态识别技术,挖掘珍贵素材。在《越韵中国年》春节晚会上,借助AI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为用户提供专业戏曲解读与互动教程。
广东卫视在文化创新方面成果显著,在2025年蛇年粤港澳大湾区春节晚会和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上,联合岭南文化数智化传播研究院、广工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创新中心参与舞美创作。《推开未来之门》以骑楼街区为核心元素,用AIGC细腻还原岭南建筑特色;《一身正气》则以AIGC将潮汕祠堂民居搬上舞台,蓝红主色调配合光影,呈现古典与科技交融的英歌魅力。
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大型考古纪录片《AI里的北辛》,融合VR、AR与AI技术,精准还原7000年前北辛地区人类生产、生活场景,展现人物故事,突破史前纪录片传统制作局限,打造全新沉浸式交互体验、提升文化传播力。
在全球化传播浪潮中,省级卫视借助AI技术打破语言和地域限制。
深圳卫视在两会报道中,利用“夸父”机器人搭载的AI同传与多语种播报技术,实现多语种“零延迟”采访,助力地方媒体在国际舆论场发出强音,提升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
广东卫视也在国际传播方面积极探索,联合中国青年报、友邦保险打造全国首档融合AI、AR技术的大型城市地标融媒歌会《“花开春正好”春日绽放歌会》。歌会全程启用人工智能技术(AI)与增强现实技术(AR),运用“文生视频”AI技术进行大屏视觉内容创作,演艺嘉宾参与视觉内容共创,把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传递给全球观众。
尽管AI应用前景广阔,但省级广电仍面临多重挑战。
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如何在充分利用用户数据的同时,有效防止泄露与滥用,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算法偏见可能导致内容推荐失衡,使信息传播呈现片面化趋势,影响用户体验与公共信息生态。技术整合上,不同系统、平台间的接口与协议差异导致兼容性不足,制约了AI功能的规模化部署。商业模式上,AI产品普遍面临“有流量,没收入”的境地付费困境在B端、C端都存在,真正可规模化、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尚未完全跑通,探索可持续盈利模式迫在眉睫。同时,多家广电机构在推进AI项目时,遭遇数据安全合规、跨平台系统兼容等技术阻碍,商业变现也尚在摸索阶段。
未来图景:AI原生与生态共生
总体来看,省级广电的AI转型已经从零星探索迈入全链条、多场景的深度应用阶段。展望未来,省级广电的AI转型将呈现三大趋势。
一是迈向“AI原生”,AI深度参与内容策划与生产,彻底重塑内容形态。
二是深度融入智慧城市、文旅、政务等生态系统,构建“媒体+服务”的多元格局。
三是依托多语种、多模态技术打造国际知名媒体品牌。上海、北京、江苏等地的广电机构已布局AI原生内容生产,广东广电加大算力基础设施投入。
未来,能否在“AI原生”内容形态、跨领域生态融合以及国际化布局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将决定省级广电在行业竞争中的位置。那些能够在技术、内容、服务与商业模式之间形成良性循环的机构,有望在新一轮的行业重构中脱颖而出,成为智慧生态的真正枢纽。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重磅】某广电“投资”超聚变公司,啥意图?! 2025-09-10
- [常话短说] 【解局】各广电网账上有多少“余粮”? 2025-09-09
- [常话短说] 【快讯】系统性变革,多省70后一把手! 2025-09-08
- 短剧榜单|美团继续领跑8月短剧榜 2025-09-05
- [常话短说] 【骄傲】辛苦了,广电人! 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