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一代《地球超新鲜》:新鲜之后,怎么续?
五月| 传媒1号| 2025-09-08
【流媒体网】摘要:《地球超新鲜》以新鲜嘉宾阵容破局,靠真实互动吸引观众。

  国内综艺市场常年被「综N代」所霸占。这一点我们已经在「1号蓝皮书」系列中进行过相关总结与分析。而腾讯视频的《地球超新鲜》突然带着一股「野生感」杀了出来。

  截止9月5日,这档全球生活探索类真人秀,硬是在被综N代霸屏的TOP10综艺排名里,挤成了唯二的「综一代」幸存者,以5.55%的正片播放市占率稳坐前五。没有成熟的IP底盘,没有「熟人局」的天然默契,它凭什么让观众追着看孙红雷、陈赫和龚俊、刘宇宁这群「一分熟」的嘉宾互怼,又凭什么让社恐的陈星旭变为「综艺圣体」以及让王玉雯的「虎系人设」圈粉无数?

  地球的新鲜,来源于「人」

  「游戏任务+文化介绍」是旅行探索类综艺的经典模式。通过游戏环节串联叙事,再借文化解密、风土讲解传递地域特色。这种形式的优势在于受众接受度高、内容节奏易把控,但也容易因模式固化陷入「换汤不换药」的困境。

  而《地球超新鲜》的突破点,恰是用「新鲜」的嘉宾阵容重构了这一惯常框架的内在张力,让「老形式」生出「新趣味」。

  新趣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嘉宾们之间新鲜的化学反应。

  不同于《哈哈哈哈哈》《极限挑战》等节目主打的「熟人社交」,它让一群「一分熟」的嘉宾在旅行中培养默契。节目邀请孙红雷、陈赫等综艺老将,龚俊、刘宇宁等当红小生,李乃文等实力派演员及王玉雯等新生代演员,构建跨越代际的「生人局」

  以初见面的「耳麦指挥」为伊始,嘉宾们在游戏环节中逐渐拉近距离。例如,如果你从第一集直接看第六集,你会惊讶于社恐人士陈星旭的蜕变。在节目最开始的时候,陈星旭的紧张感、手足无措感要溢出屏幕了,而经历过几期节目后,在后期,陈星旭便变得能够自热玩梗。

  例如,在第六期下集做游戏为自己的动作起名字时,他已经可以自告奋勇第一个站起出「钻石王老五舞」这样有梗的名字。随后,在他与王玉雯、林一的游戏挑战中,因为输了游戏能立马玩起李乃文的梗。陈星旭从最初的极致社恐,到后期在游戏中放得开,能够大笑、搞怪,这种真实的成长轨迹承载了观众的情感投射。嘉宾们之间自然生长的化学反应,让节目充满了「松弛感」,形成了独特的「团魂」。

  此外,王玉雯「虎系女嘉宾」的人设也为节目增加许多新鲜之处。敢跟着孙红雷闻臭袜子、主动帮老前辈破冰,甚至在团队中扮演「人形弹幕」角色,怼前辈时毫不怯场,其直爽性格与行动力让人看着非常舒服。

  其次,非综艺咖但是「天生综艺圣体」不经意间的自然搞笑。一些嘉宾没有经过综艺套路的刻意训练,他们的搞笑不是预设好的剧本,而是源于生活本能的反应和个性中的幽默因子,这种真实感往往比刻意设计的笑点更能打动观众。

  例如,在第六期节目中,王玉雯、林一与陈星旭组成组合进行任务挑战,在打卡完美食,完成任务后,为了获得「免单」而向节目组提出希望进行「免单小游戏」的想法。结果,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在立瓶子游戏里,陈星旭上一秒说完「我是立瓶子王者」下一秒就失败。

  不仅他失败,其余二人也接连失败,弹幕评价「三个倒霉蛋的一天开始了」。这种真实的抽象感能够让观众生出「这不就是我和我的朋友在玩游戏」的即视感。

  对于综一代而言,观众的初始关注往往源于「形式好奇」,但长期留存依赖「内容共鸣」。《地球超新鲜》的新鲜嘉宾阵容,恰好将观众的注意力从「看节目模式」转移到「看嘉宾互动」。因为嘉宾之间没有成熟的综艺默契,每一次任务合作、每一次观点碰撞都充满不确定性,这种「新鲜感」成为吸引观众持续追更的核心动力。

  从「新鲜」到「可持续生命力」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尽管《地球超新鲜》利用嘉宾阵容的新鲜化学反应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当观众对「一分熟」嘉宾从陌生到熟悉,对他们之间的互动模式形成固定认知后,最初的新鲜感便会逐渐衰减。

  《地球超新鲜》的首要问题是「花巨资出国却在室内玩老套游戏」。《地球超新鲜》以全球生活探索为主题,但是节目大多时候还是以在室内玩游戏为主,「探索」「旅游」的部分成为游戏的背景板。而以「游戏+文化旅游」为模式的户外真人秀太多了……《现在就出发》《哈哈哈哈哈》《奔跑吧》都是同类竞品。当观众的新鲜劲过去,发现所谓的新节目不过是换个场景玩「抢凳子」「你画我猜」的变体时,节目的核心吸引力必然大打折扣。

  其次,对比其他同类型节目,《地球超新鲜》的嘉宾阵容之间的有效互动还没有形成足够有生命力的记忆点。

  因此,当一档新综艺凭借「新鲜感」撕开市场缺口,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那么,综艺IP的伊始可以怎么做,又怎么保持持久生命力呢?实际上,追溯一下目前市面上依旧流通的「综N代」就会有所启发。

  首先,综艺IP初始的安全牌可以建立在「创新安全边际」的原则之上,即在保留观众熟悉感的经典框架基础上,注入差异化内核与形式创新。从嘉宾选择上看,新综艺IP可以在成熟框架中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嘉宾,让他们在节目中自然地产生互动和冲突,实现「旧瓶装新酒」的有机融合。

  浙江卫视的《奔跑吧13》在延续节目长青的国民综艺属性基础上,实现了多维度的升级与突破。它开创了「文化的娱乐式转译」稳定范式,如第八期《消失的TA》以游戏化形式科普“她”字来历及背后的女性力量,第七期《真正的宝藏》将《道德经》智慧融入游戏。采用「轻直播+爆梗+二创」的流量打法,像「勾践剑」爆梗引发二创热潮;还以「《奔跑吧》+百业」模式赋能文旅等行业,如带动常州青果巷等地成为网红地标。这种创新方式既让观众感受到熟悉的娱乐氛围,又在文化传播、流量运营和产业赋能上带来了新的价值与突破。

  归根结底,想要实现跨越「昙花一现」成为「经典IP」还是要寻找到节目独特的记忆点。

  拿韩国的恋综来看,韩国恋综的创新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极致挖掘。从《换乘恋爱》让前任与新欢在同一空间博弈,到《单身即地狱》用「荒岛生存+情感选择」的双重未知放大人性碰撞,还有《社间相亲》主打制作人自己做恋综。其核心逻辑始终是:以恋爱为框架,通过嘉宾身份的差异、规则的差异、所处环境的差异来进行创新。用低干预的规则设计,让嘉宾的真实反应主导叙事走向。这种不确定性以及各类身份带来的新鲜感,让观众在「猜不透」的悬念中产生「深度追更欲」。

  短暂的注意力抓取或许能让节目获得一时的亮眼数据,但要从「综一代」成长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IP,必须破解「新鲜感衰减定律」——即观众对初始设定的好奇会随时间边际递减,唯有构建动态进化的内容生态,才能将短期流量沉淀为长期粘性。

  1号结语

  《地球超新鲜》的突围,为综一代的破局提供了鲜活样本——以「生人局」嘉宾的天然化学反应打破模式固化,用真实互动与成长轨迹叩击观众情感共鸣,成功在综N代垄断的市场中撕开一道口子。然而,节目暴露出的问题亦值得深思。当「全球探索」沦为游戏背景板,当嘉宾互动尚未沉淀出独特记忆点,初期的新鲜感便难以抵御模式同质化的侵蚀。

  综一代要想跨越「昙花一现」的周期需要构建嘉宾互动的「记忆点生态」,从「自然反应」升级为「标志性关系符号」,让观众从「看热闹」转向「情感绑定」。

  尽管,综艺市场发展多年,完全创新的难度较大,突破原有创作思维的难度也在加大。制作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不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原创研发,许多节目直接购买或模仿国外模式,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各平台对于头部综艺的资源倾斜,也阻碍了新节目研发与迭代升级的步伐。但是,国内综艺市场仍旧需要新鲜血液。

  综艺市场的竞争,从来不是「综一代」与「综N代」的代际之争,而是「内容生命力」的持久赛跑。唯有将「新鲜感」转化为「可持续的情感连接」,让每一档节目都生长出不可复制的独特基因,才能在迭代加速的市场中,从「杀出来的黑马」成长为「立得住的经典」。

责任编辑:凌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