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骚扰乱象尚需真章
尧九| 常话短说| 2025-08-04
【流媒体网】摘要:三大运营商统一外呼号码”这一消息被通信行业内媒体争相转发。

  “三大运营商统一外呼号码”这一消息被通信行业内媒体争相转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终于在8月1日迈出了规范电话营销的关键一步。

 “统一号码”识别“李鬼”

  其实,广大用户已经饱受营销电话轰炸、虚假宣传困扰多年,统一官方外呼营销号码、明确禁止虚假诱导、强制短信确认、承诺拒绝后不再扰民等举措的集体出台,无疑是对此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行政约谈外卖平台后,百万网友“点名”运营商民意浪潮的直接回应。

  电信10001、移动10085、联通10016——这组数字的明确,为用户识别官方营销电话提供了清晰的标尺。长期以来,用户接到的所谓“运营商”营销电话来源五花八门,固话、手机号、甚至虚拟号码层出不穷,真假难辨,成为诈骗和灰色营销的温床。统一官方号码如同竖起一面“防伪旗帜”,让非正规渠道的“李鬼”营销无处遁形,用户只需牢记这三个号码,即可在接到其他任何号码的“办卡办套餐”推销时,果断判定其非官方身份,大大降低了误信风险。这是遏制乱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升用户安全感的第一步。

  执行才是试金石

  这次新规的亮点在于直指用户最深恶痛绝的营销痛点:

  拒绝权保障:“用户明确拒绝后不得再呼”是尊重用户选择权的底线要求。关键在于“明确拒绝”如何定义?系统如何精准记录并执行?能否彻底终结“拉黑一个号,换号继续打”的游击战?

  信息透明化:强制要求“全面准确介绍”、“不隐瞒关键信息(资费、限制条件等)”并将所有方案在官方渠道公示,是对抗“话术陷阱”和“模糊地带”的利器。但如何确保庞大的一线营销人员(尤其是外包团队)不折不扣执行?如何监管话术不“变形”?

  流程规范化:“全程录音、全量复查、全流程质检”是事后追责和保障诚信的技术手段。“短信二次确认”(说明关键信息,用户回复确认才办理)则是保障用户知情权和自主权的关键闭环。这极大提高了营销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是防止“被开通”业务的有效机制。

  小编也跟申报的亲朋说了下这件事,但是家里老人们也说出来了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真相:运营商在执行层面的表现常常令人失望。“回T退订”形同虚设、客服承诺与实际办理不符、投诉处理推诿拖延等问题屡见不鲜。新规的“全程录音”能否被有效调取用于用户维权?“全量复查”的尺度、深度和违规成本如何设定,才能避免沦为形式主义的“走过场”?“短信确认”环节是否足够简洁明了,用户回复的意愿和操作便捷性能否保证?这些细节的执行力度,将直接决定新规的成败。没有严格的内部监控、严厉的违规处罚(包括对合作外包方的有效约束)以及畅通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再好的规则也只是一纸空文。

  服务为本才是关键

  运营商,其根深蒂固的“增量焦虑”与服务理念的错位,才导致了如今的乱现象。当KPI指标层层加码,压力传导至基层营销人员(包括大量外包团队),在生存压力下,“不择手段”完成业绩就可能成为无奈的选择。骚扰式推销、隐瞒关键信息、诱导性话术等“恶疾”便由此滋生。

  所以,一纸新规真的可以扭转吗?我觉得必须要触及根本,并且,广电也要以此为鉴。

  一是改革考核机制。不能总拿数量卡基层,要那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投诉解决率来提高服务质量。

  二是外包管理要严格把关。目前广电也在搞直销、代销、直播,对于这些外包人员,更要明确准入、培训、监控和惩罚标准。

  三是维权途径要畅通。不能你推我我推你,除了跟用户说“我们已经反馈了”,更要确保用户能够通过官方客服热线获得快速、有效、公正的解决。

  四是拒绝后免打扰机制要建立。小编作为移动保号用户,在明确拒绝套餐推销后,仍会接收到相关电话。这种情况应该通过大数据、AI等技术解决,精准识别“已拒绝”用户,确保在一定时间内不重复打扰。

  这次广电并没有一起发布统一电话,因为我们起步晚,目前还没有乱现象爆发。但是,广电必须引以为戒。做好服务,差异化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责任编辑:赵莹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