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广播电视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重大战略部署,于5月20日举行改革大会,从内容、渠道、技术、产业、机制五个维度,强化新闻立台、全媒传播、技术引领、产业再造、机制重塑,正式落地“第一现场”客户端、顺利开播深圳卫视4K超高清频道,实现70%以上人力投入新媒体生产,正式拉开系统性变革的序章。
一、强化新闻立台,重塑内容生产体系
进一步强化“党媒姓党”“政治家办台”理念,紧密围绕党委政府核心工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喉舌作用,精心做好核心宣传,打造好“头条工程”“首屏首页工程”,守正创新做好政务报道。
升级重建四大内容生产中心。打破以往按频道、频率组织生产内容的模式,从内容生产端入手,根据内容生产专业性要求及资源集约化、高效化利用原则,升级组建新闻中心、卫视中心、国际传播中心、民生服务传播中心四大内容生产中心,各中心内容生产各有侧重,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统筹分发。
再造全媒体内容生产传播机制。打破以往按广播电视生产流程组织内容生产再转换成互联网传播的模式,按照集中策划、统一采集、多元创制、全媒传播原则,重塑内容创意策划、产品制作、运营宣推等生产流程,加强内容产品整体采集、统筹策划、视觉设计和运营宣推,构建全媒体多元化专题内容生产机制,全面推进以全媒体内容生产传播为逻辑原点的内容生产流程再造和资源布局调整。
调整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打破以往传统收听收视评价模式,全新建立全媒体优质内容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全面强化“内容为王”业务导向,真正做到用传播效果说话。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制定台层面和中心层面的考核评价体系,重点考核客户端日活、收看时长,以及重点账号的播放量、转发量、点赞量,包括导向、流量、质量、社会效益等维度,加大原创力、本地新闻首发率、独家性等考核力度。设立1500万元专项奖励,对优质内容即时激励,最大程度调动积极性。
二、强化全媒传播,重塑渠道传播体系
打造“第一现场”新一代智能旗舰客户端。将原“壹深圳”“直新闻”“深爱听”3个客户端“三端合一”,以“主流媒体精品内容+城市生活综合服务”为核心定位,以“互动+数智”为特色,进一步强化内容、运营、经营、技术四大能力,真正成为集全媒体内容集纳、产品分发、活动交互于一体的超级入口。自客户端上线后,已完成所需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等各项工作,实现端内日活增幅18.4%;端外日活实现破万,增幅46.2%。
打造“第一现场”“直新闻”两个大号。“第一现场”着重营造“即时感”“现场感”,让用户第一时间获取新闻动态;“直新闻”依托国际时政等优势资源,打造国际传播头部IP。
打造特色化垂类栏目IP集群。在文化、科创、财经、时尚、教育等领域培育和壮大“科创最前沿”“深圳国防教育频道”“管见天下”等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头部账号,打造多个新媒体矩阵及外宣新媒体账号矩阵。
探索发展特色个人账号。打造一批网感强、特色鲜明的名记、名评、“名嘴”IP,提升新媒体吸引力和影响力。
以更大力度精简精办频道频率。将资源与力量集中到新媒体和主力频道频率上来,积极推进关停并转收视不佳、定位模糊、功能重叠的频道频率,近两年关停比例接近50%。同时,优化调整保留下来的频道频率,做精《深视新闻》《第一现场》《直播港澳台》等品牌节目,更好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需求。
三、强化技术引领,重塑技术支撑体系
打造数智媒体生产传播核心平台“深圳数媒”。打破传统广播电视制播架构,全面构建“创作、审核、传播、决策”全链路智能化内容生态,打造开放智能的全媒体多场景技术体系,构建集“策、采、编、审、发、评、馈”为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底座。
构建前沿视觉技术创新应用体系。一方面,着力推进超高清融合制播平台建设,于6月28日顺利开播深圳卫视4K超高清频道,并更新了一批轻量化、便携化采录设备,为记者前线采编单兵作战提供了可能,也为新媒体转型发展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积极推进XR、VR等前沿视觉技术创新应用平台建设,不断探索升级新视听科技拍摄系统和内容制作方式。
构建智能化信息化创新运营体系。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创新,打造全国数智媒体运营新范式。依托“第一现场”旗舰客户端建设,聚焦智能推荐与客服、互动工具集、会员运营系统等功能板块,强化互联网软件开发,不断打造深圳政宣精品、便民服务、深企商拓等多元化应用场景。
四、强化产业再造,重塑产业经营体系
升级五大产业板块。进一步发挥媒体集团汇聚资源的枢纽、平台作用,优化升级数字科技、文化金融、影视文化、数字创意、园区运营五大产业板块,充分整合优化内部资源,关停并转效益差、前景弱的下属企业,将台属二级企业数量从19家压减至13家,提升产业经营效能。
重点发展平台经济与数字文化经济。下大力气打造深圳文交所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平台、天威资本运营平台、“广电+百千万工程”助农平台、“悦焕新”全国“两新”工作服务平台、深圳文旅智能体平台、天空美术馆等多维度平台经济和数字文化经济,以高质量产业发展为主责主业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在地化服务场景,扩大服务半径,增强用户黏性,不断提高以产业反哺事业发展的能力。其中,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平台自去年8月互联网打通上线以来,目前已经实现全场景交易额累计突破578.7亿元,今年已突破542.70亿元。
五、强化机制重塑,优化绩效支撑体系
重塑考核分配机制。将互联网传播力、影响力作为主责主业的考核指挥棒,对市场化业务按市场化方式考核分配,加大员工考核分配力度,拉大分配差距。出台二次分配基本制度,在保障员工基本生活的同时,对员工绩效进行更大比例倾斜,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改革经营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现代企业治理,加强日常经营高效化管理,加强整体产业系统化管理,加强重大项目精细化管理,加强风险事项集约化管理,进一步释放经营活力,适配新的改革发展需要。最新上线的综合管理平台,从内容端到产业端进行全面流程再造,逐步落地财务、审计、采购、合同、节目等各大子系统,实现所有业务一体化运作和全流程可视化、可追踪、可量化,有力推动了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按照“大部分人员转战新媒体、一部分人员转岗新赛道、小部分无法适应人员淘汰分流”的原则,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打造全员全覆盖的人才培养规划,构建鼓励优秀人才主导互联网主战场的激励机制。面向互联网传播主战场,在确保广播电视优质内容生产和安全播出所需基本人力前提下,将总体人力资源的70%以上策采编播及技术力量投入到新媒体,全面激活采编人员新媒体创新创造能力,推动“正能量”与“大流量”的双向奔赴。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既需要触及“观念的禁区”,也需要触动“利益的雷区”。深圳台通过本次破局,建立了以互联网主阵地为媒体生产传播的逻辑原点,单条单平台破百万、千万的作品数量激增,入选中宣部“三好作品”、中国记协“代表作”的原创精品数量持续攀升,改革成效初显。下一步,深圳广电将持续对标行业一流,力争以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标志性成果,努力推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全国一流的数智化传媒文化集团,以更好担负起新时代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为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IPTV月报|2025年6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7-28
- [常话短说] 【盘点】全国付费频道活得咋样?! 2025-07-10
- IPTV月报|2025年5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6-24
- OTT月报|2025年5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6-19
- OTT节目榜单|2025年5月OTT点播节目排名发布!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