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高清领域,我国自主可控的超高清标准HDR Vivid三维声音频标准Audio Vivid(以下简称“双Vivid”)正逐步登上世界舞台。
2025年1月,Audio Vivid三维声音频标准正式纳入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发布的BS.2493最新版本,充分彰显了中国超高清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在超高清产业发展的浪潮中,芒果系正以独特的全链路布局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据芒果TV副总裁、首席技术官卢海波介绍,依托湖南卫视与芒果TV的协同优势,湖南广电正构建起从内容制作到终端播放的全链路超高清能力,自主研发基于中国标准的“双Vivid”(HDR Vivid、Audio Vivid)全链路解决方案,并在头部综艺节目《歌手2025》中实现突破性应用。
节目首次面向包含电视大屏、车载智能座舱在内的全终端超高清直播,其中OTT端用户超高清观看占比突破30%,IPTV端更推出36M码率的顶配直播流。尽管为此增加带宽成本,芒果TV仍坚持免费升级,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推动超高清规模化普及。
技术创新层面,芒果TV展现出强劲的自研实力:通过“超高清+高清”同播模式、35套4K超高清摄像机的立体拍摄网络,打造“台前幕后”沉浸式观看体验;创新轻量化调色系统,调和高清与超高清色彩差异;成立声学实验室,研发三维声多终端渲染算法,实现“三维菁彩声”在大型音综直播与车载直播场景的行业首次应用,并与华为鸿蒙等车企合作,构建车载智能座舱音频生态。
在成本控制上,自研超高清云制播系统将制作成本压至高清的1.2倍,效率提升超3倍,同时通过上变换算法实现存量内容低成本超高清修复,推动芒果系新增4K内容占比超70%,稳居行业头部。
值得关注的是,芒果系在“双Vivid”标准推广中亦扮演着关键角色:不仅以多项技术创新填补标准应用技术空白,更将中国标准推向国际——国际版APP覆盖195个国家和地区,入驻苹果Vision Pro,《乘风》等节目创意与制作技术输出至越南等国。
卢海波强调,未来将持续突破国产化技术瓶颈,完善全链路生态,推动中国超高清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展现出从“技术追跑”到“标准领跑”的行业担当。
▍首开4K超高清直播,增加带宽费用超3000万元
「视听潮」:如何认知超高清发展的“芒果模式”?
卢海波:电视台的重心在内容制作,传输到覆盖网后就不再干预;而大部分视频平台侧重于播放,制作方面又没那么深入。芒果恰恰是全链路的:不仅拥有湖南卫视、芒果TV的双平台制作规模,通过新媒体技术底座即可实现端到端的超高清能力耦合。
我们是第一个全链路自主研发了符合“双Vivid”中国标准的一系列解决方案,所以我们也有责任更好地推广中国标准超高清,而不只是一种任务心态。就像今年《歌手2025》开了超高清直播,是我们主动推进的,为了给湖南广电和整个行业打个样。
「视听潮」:《歌手2025》是头部综艺节目,是否代表了你们在超高清方面的最高标准?
卢海波:是的,除了在制作环节我们大规模使用了超高清设备,在传输覆盖和终端呈现方面也是以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湖南卫视的超高清基建规模大、任务重,预计要在10月才开播,所以今年超高清的主力是OTT和IPTV。我们面向电视大屏,首次完成OTT和IPTV两个端的4K+HDR直播。
OTT超高清直播方面,去年《歌手》高清直播就增加了一笔带宽费用,今年超高清直播带来了更大的带宽成本压力。为了保证覆盖最大化,我们承担了超高清传输的额外带宽成本,让用户无需因为超高清升级增加额外费用。
首期直播数据显示,互联网电视端用户使用超高清观看的占比突破30%,节目取得了超高清规模化的用户覆盖,提升了用户对超高清和菁彩视听标准的感知度。
IPTV超高清直播方面,我们落地了高规格的超高清直播流,向湖南电信、湖南移动、湖南联通三大运营商IPTV业务推送不低于36M码率4K/50P/HDR高规格超高清直播流格式。
湖南IPTV在网超高清机顶盒超800万台,机型众多,我们做了大量的测试与适配工作,力求每一款超高清机顶盒都能完美播放我们的高规格直播流。我们希望通过高规格的精品内容让电视相较于手机形成更大的体验提升,让观众回到电视前来欣赏好内容。
「视听潮」:达到4K直播标准,在制作环节你们做了哪些配置?
卢海波:一是设备高规格升级。
节目按高规格、树标杆的要求来制作,现场部署了多达35套4K超高清摄像机,配合伸缩摇臂、顶机位、斯坦尼康稳定器、轨道机器人、飞猫索道摄像及无人机航拍等特种设备,构建起覆盖舞台全景、观众席、高空视角的立体拍摄网络。
二是“超高清+高清”同播。
节目创新采用“16讯道超高清4K转播系统+12讯道高清转播系统”的级联模式,湖南广电集团技术调度中心通过4K HDR与HD SDR同播方式制作。超高清系统捕捉竞演舞台的精彩细节,高清系统直播演员在后台区的真实互动,为观众打造“台前竞演+幕后纪实”的沉浸式观看体验。
▍创新视频编码处理系统,成立声学实验室
「视听潮」:现场应该既有高清设备又有超高清,视觉上的差异是如何调节的?
卢海波:超高清与高清标准在视觉上的差异不只是分辨率、帧数上的差异,两者的色彩标准也不一样,比如超高清的肤感更倾向高饱和,而高清的肤感更白皙清透,严格来说需要两套制作体系才能保证两种标准下色彩的一致性。
为了降低制作成本,我们在制作设备的编码系统方面做了一些创新工作,让两种色彩标准共用一套制作体系,同时又保证了用户观感上的一致性。
「视听潮」:您提到的菁彩声(Audio Vivid,也称三维声)也是广电总局推广的重要标准,这次在《歌手2025》里有应用吗?是否进行了迭代升级?
卢海波:本次《歌手2025》芒果采用国产音频标准AudioVivid实现了从制作到终端播放的全流程升级,让用户在家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手比赛现场的魅力。
本次《歌手2025》通过芒果TV自研技术实现了两个行业首次应用:一是“三维菁彩声”在舞台音综类节目直播的行业首次应用,二是在车载智能座舱的行业首次应用。
「视听潮」:菁彩声跟车载的适配度很高。就Audio Vivid而言,你们是否对不同的播放环境作了相应适配?
卢海波:目前智能电动车对音频系统的投入越来越大,大多已拥有三维声多声道投放环境,车体一般有一二十个音响,非常适合三维声技术落地。我们去年就跟华为鸿蒙智能座舱签订了战略合作,将音乐制作成三维声,他们也很需要这样的内容。
当前,芒果车载APP已在包含特斯拉、鸿蒙智能座舱等数十家车企落地。结合超高清内容的智能车载业务是芒果未来发力的重点。
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声学实验室,推出了一种算法,能够把过去老版本的比如说《歌手》《声生不息》,或者演唱会的音轨都提取出来。目前这套系统能够支持四五十种声音的提取,包括不同乐器的声音、歌唱的声音、观众的鼓掌欢呼声等,在终端播放时把它们还原、分布到不同音响里去,比如车载环境中前后左右环绕、家庭环境中歌手声音的还原等,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目前,这种提取的算法是业内第一阵营的水平。
「视听潮」:竖屏在微短剧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歌手2025》也一直在推“横竖结合”,但目前似乎还没有相应的竖屏超高清视角,未来是否有打算?
卢海波:竖屏播放近年来确实成为数字内容消费的重要趋势,但其适用场景、技术逻辑和用户习惯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边界,不用刻意将横屏的做法复制在竖屏上。
例如《歌手2025》,舞台的震撼感是很难用竖屏的构图来呈现的。这是两者的客观差异,不是靠分辨率提升就能看齐。
▍“超高清制作成本控制在高清的1.2倍,效率提升超3倍”
「视听潮」:4K目前多应用在纪录片、剧集方面,这也是政策主要鼓励的方向。在综艺节目上,你们未来的运用会主要聚集在《歌手》这样的头部项目上吗?
卢海波:客观来讲,综艺超高清直播是道附加题,能够把剧和纪录片做到超高清就已经很不错了。去年,《中国官箴》是第一个国产“双Vivid”标准的纪录片。纪录片的超高清制作已经是标配,今年我们的影视剧也全部采用超高清标准制作播出。
综艺是芒果的强项,制作量尤其大,但综艺节目的超高清远比剧和纪录片难得多,主要是在拍摄制作体系上更加复杂。
对剧来说,超高清摄像机只需要三四台就够了,但综艺的超高清摄像机可能一场要五六十个,因为方方面面都要采集,不能漏过任何一个画面、任何一个角落。
拍摄量大,意味着存储量也很大,很多成片跟原始素材的比例可能达到1:200。而且,像《歌手》这样的大型舞台综艺节目对超高清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画面还是声音,需要更多技术投入。
现在综艺超高清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我们希望从最难的直播中打磨我们的生产体系,再找到规模化应用的最佳方案。
「视听潮」:这个片比的成本确实不低,优化流程很必要。
卢海波:《歌手2025》是我们首次在大型综艺直播节目中采用超高清标准制作,但其实芒果TV在综艺上的超高清探索已有数年。
我们研发的超高清云制播系统,主要解决超高清制播流程中的预算大幅增加与效率低下的问题,目前已将超高清制作成本控制在高清的1.2倍,效率提升超3倍。
这两项指标在行业内都属于非常优秀,使得我们目前的自制大型综艺都已经采用超高清原生制作。随着制作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迭代,以及流程上的不断成熟,成本还可以进一步下降。
「视听潮」:目前数据显示4K内容在视频平台整体占比还未过半,就您统计,芒果系内容的超高清程度在行业内是怎样的水平?
卢海波:目前芒果新增4K内容占比已超过70%,这也是采用上面提到的超高清云制播系统,实现新增节目的大规模量产。
同时,我们研发了超高清上变换算法,在符合广电总局《视频修复增强技术要求和评价方法》的前提下,对存量内容进行品质提升,效果也是非常显著。这样双管齐下,保障了芒果在4K内容占比处于行业头部水平。
「视听潮」:存量作品提升的成本大概是怎样的?
卢海波:比如我们帮助内容团队或公司将电视剧转换为超高清,一集才几百块钱,对于剧集来说实际产生不了什么成本,而且远低于他们自己研发软件的成本,转化过程也完全不需要人为干预。
这是我们应对超高清推广的一个战略,核心就是帮助大家实现更低成本的转化。推广超高清不得不面临成本的问题,我们有意做了这些方面的技术积累。
「视听潮」:超高清的推进成本还是不低的,有的台跟文旅联动,或者在下游产业链布局等,你们对超高清是否有类似的带动或溢出诉求?
卢海波:超高清内容确实带来了带宽成本的显著增加,我们也希望有产业角度发力。
一是我们在努力推动降低带宽消耗和费用的技术或政策出现;
二是我们围绕超高清积累的一些自研技术,也在逐渐找到市场化变现的机会;
三是我们正在和湖南广电旗下的芒果数智一起探索超高清在数字文博方面的创新应用,找到更多产出的机会;
四是芒果的节目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及众多受众用户,借助更广泛的传播路径,能将国产标准等技术实现更快速广泛的应用,从产业角度促进成本的降低。
▍填补标准应用技术空白,推动“双Vivid”标准走向国际
「视听潮」:在推动“双Vivid”标准技术落地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卢海波: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在推进“双Vivid”中国标准(编者注:针对图像的HDR Vivid,以及针对声音的Audio Vivid)方面,我们的推广工作做得非常多、非常好。
芒果TV是世界超高清产业联盟理事单位,很早就开展了“双Vivid”菁彩视听标准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是标准的代码实现贡献单位,参与了多项相关标准的编制。
芒果TV APP也是首批支持“双Vivid”标准的应用软件,自主研发的“双Vivid”编解码器、Audio Vivid双耳渲染器等是目前业内仅有的几个实现业务成熟应用的方案之一,填补了“双Vivid”标准应用的一系列技术空白、技术断点。
「视听潮」:推动“双Vivid”标准走向国际,你们目前有哪些研发或实践?
卢海波:我们是中国首批把这个标准推到海外去的,在推广上做的贡献还是比较多。
苹果发布头戴设备Vision Pro,芒果TV是第一个进驻的视频软件,而且是在Vision Pro第一批在中国发布的时候。所有视频均采用4K、HDR Vivid编码,探索下一代音视频应用场景国产化标准落地,可以说一开始对标的就是杜比。
《乘风》等节目模式的输出,以及与越南等电视台合作,也是按中国标准的超高清来制作、传输、分发、播放,算是技术与内容的双向输出。
我们的海外版芒果TV也支持双Vivid标准。芒果TV国际版APP累计下载量2.9亿,支持9种界面语言与17种字幕语言的自由切换,今年2月新上线了阿拉伯语界面,覆盖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
「视听潮」:超高清国标目前还有哪些可进步和延展的空间?
卢海波:总的来说,我国在视频压缩编码标准、数字版权保护、浅压缩实时传输等超高清领域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双Vivid”制作生态体系方面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一方面,熟悉“双Vivid”技术的专业制作人才相对匮乏;另一方面,全链路配套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优化。
近年来,我们以超高清原生制作为核心抓手,一方面,持续打造专业化超高清制播团队,积极推动超高清战略落地;另一方面,在技术研发层面,团队聚焦国产化自研路径,着力突破行业共性难题。
以《歌手2025》制作为例,针对AudioVivid音频剪辑处理中市面软件无法解决的技术瓶颈,芒果TV通过自研剪辑软件成功打通制作链路堵点,为超高清内容生产提供了自主可控的技术支撑,进一步完善了“双Vivid”生态体系的国产化解决方案。
未来,随着技术研发的深入与产业生态的成熟,我国超高清领域有望在标准引领、技术创新、人才储备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推动中国超高清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盘点】全国付费频道活得咋样?! 2025-07-10
- IPTV月报|2025年5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6-24
- OTT月报|2025年5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6-19
- OTT节目榜单|2025年5月OTT点播节目排名发布! 2025-06-18
- OTT月报|2025年4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