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技术的革命,都会给行业带来范式转移。而文娱行业本身就是科技发展的产物,那么,快手可灵AI如何颠覆传统的文娱行业?又打开了什么样的想象空间?
技术革命
在人工智能技术呈爆发式增长的2025年,快手可灵AI作为国内领先的多模态创意生产力平台,正在深刻重构中国文娱产业的内容生产逻辑与工业流程。基于自研大模型“可灵”与“可图”的技术底座,可灵AI通过持续迭代实现了视觉生成领域的突破性进展。2024年6月发布的可灵2.0与可图2.0已在多项评测中稳居业内第一,在运动表现优化、复杂指令响应、物理模拟等方面全面超越国际竞品,成功破解了视频生成领域的行业难题。而短短一年后的2025年7月,可图2.1模型的推出进一步将图像生成能力提升至新高度,其支持180余种艺术风格响应,在电影质感渲染、人像美感呈现及文字融合生成等维度实现跨越式突破,用户只需输入如“电影质感,东京空荡荡的车站月台的广角镜头,一个亚洲男子坐在长椅上等车,身后有白蓝色标志,灰蒙蒙天空,窗外高楼耸立,风格酷似韦斯·安德森”等复杂描述,即可获得构图精良、光影考究、充满质感的专业级画面。
这一技术突破直接带来了内容生产领域的效率革命。在传统视频制作中,一段5秒1080p视频的制作成本动辄数千元,而瑞银研究报告指出,使用AI视频生成技术可将成本压缩至传统制作的0.1%以下。快手财报数据显示,可灵AI自2023年6月推出至今已完成超20次迭代,累计生成3.44亿张图片和1.68亿个视频,服务全球2200万用户及1.5万名开发者和企业客户。这种规模化生产能力标志着中国文娱产业正从劳动密集型手工生产向智能化、工业化转型。
首先,可灵AI重构了影视制作流程。以快手与中科金财联合出品的古风微短剧《浮梦吟》为例,该剧将实景拍摄与AIGC技术深度融合,在多个制作环节实现效率质变。剧本创作环节,多模态大模型通过分析历史剧本数据和社会热点,辅助编剧团队快速生成剧本大纲、人物对白和分镜脚本;场景构建环节,传统影视制作需耗费巨资搭建的唯美奇幻场景,通过图像生成技术被低成本创造;特效制作环节,可灵AI的视频生成与运动控制功能实现了天气变化、猛兽特效等元素的快速生成与合成。这种全流程赋能使《浮梦吟》以远低于行业平均的成本完成了28集精品内容的制作,展现了AI技术对传统影视工业链的系统性优化。
同时,可灵AI极大地推动了创作民主化进程。可灵AI首创的Multi-modal Visual Language(MVL)交互理念,彻底改变了创作者与技术工具的关系。这一创新允许用户结合图像参考、视频片段等多模态信息,将脑海中的复杂创意——包含身份、外观、风格、场景、动作、表情、运镜等多维元素——直接高效地传达给AI系统。创作门槛的降低直接激发了全民创作热潮,普通用户无需专业训练即可生成高质量视觉内容。2025年一季度,可灵AI单季度营收突破1.5亿元,这一商业成功验证了其技术赋能模式的可持续性,也预示着中国文娱产业基础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多领域应用
可灵AI的技术突破正在中国文娱产业的多条赛道上引发连锁反应,其中最为显著的变革发生在微短剧领域。2025年,中国AI短剧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从抖音九五二七剧场的《无名特工队》、红果短剧APP的《玄幻:从拉二胡开始》,到快手的全球首部AI科幻单元剧《新世界加载中》,各类平台纷纷入局。在这场AI短剧革命中,可灵AI不仅是技术提供者,更是产业生态的构建者。快手先后推出“星芒短剧×可灵AI”创作者孵化计划和“星有灵犀”AI短剧创作大赛,从平台参投、流量分账等多维度为创作者提供支持,构建起创作者超10万、日均DAU达3亿的生态系统。
这一短剧生态繁荣背后是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驱动。2025年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文艺创新,积极探索微短剧创作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地方政策更是真金白银支持:深圳对短剧技术研发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上海鼓励AI赋能内容创作,单剧最高可获100万元资金;四川成都对影视科技创新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资本层面,自2024年起至少有四笔与AI短剧相关的融资完成,总额突破亿元,其中百度领投AI短剧公司井英科技尤为引人注目。
从更大范围来看,可灵AI的产业重塑力远不止于短剧领域,其影响已辐射至三大核心板块:
一是广告营销领域的革新。可灵AI通过智能创意生成与投放优化,大幅提升内容效率与转化率。传统的广告制作流程中,一个营销海报从创意到成品往往需要设计师数小时甚至数天的工作,而可灵AI的图文融合生成能力可将这一过程压缩至几分钟。其文字生成功能的增强——能够产出清晰准确、设计感十足的中英文字效——让用户制作营销海报、电影海报、唱片封面等创意内容的效率显著提升。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能力正通过平台化服务向全行业输出。2025年,可灵AI被评为“北京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彰显了其在赋能广告、教育、动画、游戏等行业创意内容生产方面的标杆价值。
二是推动全民视频内容创作热潮涌现。创作门槛的降低激发了普通用户的创作热情,在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一批让猫狗“站起来”演戏的AI短剧正在收割巨额流量。小红书博主“LT小狗日记”凭借以宠物为主角的AI短剧《比熊殿下她权倾天下》一个月内涨粉过万;抖音平台上的《橘猫短剧》累计播放量达1084.1万次;带有“AI宠物”标签的内容播放量在30天内增长420%,话题#AI宠物挑战的累计播放量高达16.8亿次。这种全民创作浪潮正在改写文娱产业的内容供给结构,传统专业制作机构与新兴个体创作者并存的双轨制生态正在形成。
三是创造短剧出海的新动能。随着国内短剧市场竞争白热化,出海成为行业新蓝海。可灵AI的多语言生成能力为文化产品出海扫除了语言障碍。影伙引擎等公司基于自研短剧垂类模型和术语词库,推出“油管短剧解决方案”,结合音色克隆和唇形同步算法,低成本生成英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45种语言配音。DataEye数据显示,2025年6月在投译制剧数量已突破2000部,“一剧多译,全球同步”的发行策略成为现实。中东、非洲、俄语区等新兴市场因“低渗透、高潜力”的特点,正成为AI短剧出海的重点目标市场。
挑战与未来
尽管可灵AI的崛起为中国文娱产业注入了强劲动能,但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仍面临多重挑战。最突出的问题体现在内容质量与商业化之间的鸿沟。市场反馈显示,当前多数AI生成作品仍存在画面不连续、人物表情僵硬、嘴部动作与配音不适配等问题。这些技术局限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制约了AI内容的商业价值实现。尽管平台重金押注、资本热钱涌入,但AI短剧领域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现象级作品,多数项目仍依赖平台托底,未能形成健康的自我造血能力。直到2025年,国内才出现首部纯AIGC制作的付费短剧《兴安岭诡事》,但行业整体仍处于“平台输血期”。
更深层次的挑战来自版权归属与伦理边界的模糊地带。当AI系统基于海量训练数据生成内容时,原创性与版权界定成为悬而未决的难题。传统文娱产业的版权保护体系在面对AI生成内容时显得力不从心,法律滞后性凸显。此外,AI深度伪造技术带来的身份盗用风险,以及AI生成内容对文化多样性的潜在影响,都需要产业各方共同建立伦理框架与技术标准。
面对这些挑战,可灵AI及相关产业参与者正从技术迭代与生态构建等维度寻求突破:
一是技术上的突破。可灵AI的MVL多模态交互理念代表着行业进化的重要路径——通过结合图像参考、视频片段等多模态信息输入,使AI能在多轮交互中精准遵循包含身份、外观、风格、场景、动作、表情、运镜在内的复杂创意指令,这种对叙事和角色设定一致性的赋能,有望解决当前AI短剧的角色连贯性问题。同时,实时渲染技术与物理引擎的结合将成为突破画面真实感瓶颈的关键。谷歌Veo 3集成原生音频生成功能的技术路线,以及火山引擎Seedance1.0 pro的迭代方向,都预示着多模态融合是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二是产业协同的生态突破。2025年7月,爱奇艺发起的“与AI共生”短片创作大赛提供了一种行业协同范式。该赛事面向全球创作者开放,由火山引擎、谷歌免费提供Seedance 1.0 pro和Veo 3等前沿工具,学界与业界专家组成评审团,从创意、AI技术运用、制作质量等维度综合评审。这种“技术平台+创作激励+学术支持”的三位一体模式,为AI文娱应用建立了良性发展框架。政策层面,深圳构建的“AI数字动漫影像推优体系”与上海设立的“AI内容创作专项基金”,标志着地方政府正在从单纯资金支持转向系统性产业生态培育。
三是面向全球化发展的视野突破: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可灵AI将加速国际化布局,推动中国AI模型标准“走出去”。一方面通过短剧出海积累跨文化内容生产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国际赛事、技术开源扩大全球影响力。爱奇艺“与AI共生”大赛的全球参赛机制、快手可灵AI的45种语言支持能力,都是中国AI文娱平台国际化的重要铺垫。与此同时,人机协作创作将成为主流模式,AI不再简单替代人工,而是作为创意伙伴增强人类创作力。正如爱奇艺基础架构与智能分发事业群总裁刘文峰所言:“AI不止是工具,更是创作伙伴”。
结语
快手可灵AI的崛起标志着中国文娱产业已进入智能化转型的深水区。通过技术赋能,它不仅重构了内容生产链条,降低了创作门槛,更在短剧、广告、影视等领域催生出全新的产业生态。尽管在内容质量和商业化层面仍面临挑战,但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可灵AI代表的AI创意生产力平台正推动中国文娱产业向“效率与艺术表达双重飞跃”的目标迈进。
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可灵AI的成功是中国数字经济创新的一个缩影。它展现了中国企业在AI视频生成领域的早期优势——据Artificial Analysis数据,中国模型在文字转视频和图像转视频排名前15名中分别占据60%和50%的份额。这种技术领先地位,叠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与政策支持,使中国文娱产业有望在全球AI创意经济竞争中形成独特优势。随着技术伦理框架的完善与全球化布局的深化,以可灵AI为代表的中国AI创意平台将持续重塑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条,最终实现“技术赋能创意,创新重塑行业”的愿景。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文娱产业不仅是技术应用者,更将成为全球创意经济新范式的塑造者。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盘点】全国付费频道活得咋样?! 2025-07-10
- IPTV月报|2025年5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6-24
- OTT月报|2025年5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6-19
- OTT节目榜单|2025年5月OTT点播节目排名发布! 2025-06-18
- OTT月报|2025年4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