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服务为青少年打造松弛假期,定制化内容拓展平台活跃度
| 收视中国| 2025-07-03
【流媒体网】摘要:在整体电视大屏收视中,25-44岁观众是具有较高营销价值同时又较难触达的群体。

  随着6月考试季落下帷幕,快乐轻松的暑期即将到来,面向青少年的文化消费也拉开帷幕。在经过一学期的紧张学习后,大屏上丰富有趣的视频内容是学生们的情绪出口。本文将先通过CSM全国网数据了解青少年用户的大屏收视行为,之后通过CSM大屏分平台收视数据,分析不同品牌智能电视观众青少类节目的收视差异,探索通过陪伴收视场景助力平台提升用户活跃度的差异化路径。

  电视大屏是青少年用户的主要收视终端

  视频内容是青少年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在选择收视终端时,出于对视力健康和内容管控的考虑,电视大屏是众多家庭的首选终端。CSM全国网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有6595万4-14岁观众会使用电视大屏进行收视,约触达36%的青少观众。

  从使用时长看,4-14岁观众日均大屏收视时长为182分钟,超3个小时。青少年观众周末大屏使用时长超4小时,电视大屏占用了青少年用户的大量注意力。

  作为重要的青少年用户收视终端,面向青少年的内容运营是各大屏内容平台在暑假期间的重要工作。随着终端的普及,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0%的家庭拥有智能电视机,更灵活的视频点播收看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接受。CSM大屏分平台收视数据可以对不同品牌智能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进行分析,通过数据了解不同品牌智能电视观众的差异,为各品牌智能电视的内容运营策略的制定提供服务。

  四大品牌智能电视青少类节目收视差异小,互动收视仍有扩展空间

  本文选择了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四个品牌智能电视终端收视数据进行分析。CSM全国测量仪数据显示,C品牌智能电视青少年观众比例最高,达16.28%,其余3个品牌智能电视青少年观众比例均未超过13.4%。

  CSM全国网大屏分平台收视数据显示,C品牌智能电视的观众中有16.84%收看过青少类节目,人均收视时长为53分钟,居四品牌之首。A品牌收看过青少类节目的观众比例为12.07%,为四品牌中最低;D品牌观众人均收看青少类节目41分钟,为四品牌中粘性最低。

  从收视方式看,C品牌观众的互动收视比例最高,B品牌则最低。结合青少类节目观众数据看,A品牌观众中,青少类节目观众与互动收视观众的重叠比例为56.15%;B品牌观众的重叠比例为52.40%,为四品牌中最低;C品牌观众的重叠比例为58.89%,为四品牌中最高;D品牌观众的重叠比例为52.97%。

  作为更灵活的收视方式,以点播为代表的互动收视可以在任意时间点为青少年观众提供优质的视频内容。从数据结果看,各品牌青少节目观众中,都有超过40%的观众并未使用点播等互动收视方式,互动收视仍有很大的用户提升空间。

  35-44岁观众是主要的陪伴收视群体,体育类节目受各品牌智能电视观众喜爱

  青少年,尤其是低龄观众收视时,通常会有成年观众陪伴。数据显示,陪伴4-14岁青少年观众收视的群体中,35-44岁观众是主要的陪伴收视群体,在四个品牌智能电视的陪伴收视观众中占比均最高,25-34岁观众次之。其中,D品牌的陪伴收视群体中,35-44岁观众的比例达到46.31%,为四品牌中最高。

  在整体电视大屏收视中,25-44岁观众是具有较高营销价值同时又较难触达的群体。在陪伴青少年观众观看大屏内容的同时,陪伴群体也被大屏上的内容曝光,是平台内容的难得的推广机会。通过为观众推送感兴趣的内容,提升平台的观众活跃度,增强观众对平台的使用粘性。

  针对性的内容推送建立在对用户收视偏好深度洞察的基础上。综合来看,各品牌智能电视观众的收视偏好略有不同。数据显示,电视剧是四个品牌观众消费时长最长且观众规模也较大的类型;体育类节目在A、B、C三品牌观众中消费时长位列第二,但观众规模相对较低;新闻类和电影类节目的收视时长也较高,同时,新闻类节目的观众规模也在各品牌中位列第三。

  数据显示,电视大屏是青少年的主要视频收看终端。作为更加便捷的收视方式,以点播为代表的互动收视方式在青少节目观众中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除青少年观众外,陪伴青少年收视的成年观众也是平台在青少类节目运营中需重视的群体,有针对性的视频内容推送也可以帮助平台增强成年观众粘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平台商业价值。

  多元化的高质量内容结合直播频道与互动收视服务两大内容收看方式,让青少年更松弛地度过假期。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