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ReelShort下载量超Netflix和HBO,好莱坞的失业演员,等来了中国老板
孔小柒| 短剧大世界| 2025-06-17
【流媒体网】摘要:中国短剧平台ReelShort征服北美市场,为好莱坞失业者创造就业,实现文化反向输出。

  “ ReelShort代表中国文化输出,又一次征服了美国。”

  近日,美国娱乐业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一款来自中国的短剧应用ReelShort,全球下载量竟然连续两个月超越Netflix、HBO!

  更令人震惊的是:它仅创立了3年,就压倒了经营多年的传统流媒体巨头,这标志着中国短剧出海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长期以来,文化产品的传播多是西风东渐,而今这种流向悄然发生逆转:

  以“霸道总裁”“扮猪吃虎”“打脸逆袭”等元素著称的中国网络爽剧,正通过竖屏微短剧的形式席卷大洋彼岸。

  美国观众一边在吐槽剧情的夸张无脑,一边却又欲罢不能地追看下一集。

  在好莱坞影视业陷入罢工与萧条、众多影视从业者失业之际,来自中国的短剧产业链反向输出,不仅征服了北美观众的手机屏幕,也为当地影视人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

  当“Made in China”的网文爽剧成为好莱坞演员的“新饭碗”时,这一跨文化现象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

  如果把“爽剧”带到美国,会怎样?

  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是一位名叫贾毅的中国创业者他的ReelShort,正在用中国短剧的模式,重塑好莱坞的生态。

  这位曾在美国工作生活近20年的华人,戴着黑框眼镜、气质温和,但却兼具了硅谷技术精英的敏锐中国商人的果决

  在ReelShort横空出世之前,贾毅和他的团队早已是北美女性向付费内容市场的老手。

  他们打造的互动小说App“Chapters”和女性网文平台“Kiss”,早已将“霸总”、“狼人”、“吸血鬼”这类题材,变成了北美全职妈妈们欲罢不能的“精神食粮”。

  他们深谙如何用跌宕起伏的情节,去精准地撩拨用户的情绪,并引导她们为故事付费。

  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电影院关门,流媒体平台却迎来爆发。

  贾毅注意到,中国短剧在抖音、快手火得一塌糊涂:1分钟一集,剧情高能,观众刷到停不下来。

  他突发奇想:如果把这种“微型爽剧”带到美国,会怎样?  

  “中国观众喜欢,我们的IP又现成,为什么不试试?”贾毅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回忆。

  他开始研究TikTok,发现美国用户也沉迷于短视频的快节奏。

  他找到好莱坞制片人,提出低成本拍摄短剧的想法,却被泼冷水:“投资这么少,谁会看?”传统分发渠道对这种“另类”内容嗤之以鼻。  

  贾毅没有退缩,他决定自建平台2022年8月,ReelShort正式上线。

  他从Chapters的IP库中挑选“霸总”“狼人”题材,改编成90秒一集的短剧,锁定25-45岁女性观众

  初期,ReelShort并不顺利。

  贾毅在《时代》杂志采访中坦言:“我们太注重角色弧光,忽略了观众想要的‘钩子’。”他调整策略,强调“黄金三分钟”:前三集必须有冲突、反转和悬念。

  2023年6月,《命中注定我的禁忌之恋》成为了转折点,这部狼人题材短剧在TikTok上爆火带动ReelShort下载量迎来了第一波激增。  

  没过多久,《我的亿万富翁丈夫的双重生活》播放量近2亿彻底引爆了市场!

  剧中,女主堪称“北美陆依萍”,从小被亲爸抛弃,为了给母亲筹钱救命,不得已求助后妈,却被要求嫁给传言中又穷又丑的傻小子,最终喜提帅气多金的钻石王老五,逆袭翻身。

  这部教科书式的古早“霸总”剧,仅用49集、每集1分钟,征服了北美观众,YouTube上大批外国网友催更,迫不及待要看后续剧情。

  贾毅的策略简单而高效:低成本、快节奏、强情绪。

  每一部短剧的制作成本控制在30万美元以内,远低于Netflix一集动辄千万美元的预算。

  剧本由算法驱动,标题直白到不能再直白,这些标题看似“土味”,却精准抓住了全球观众的心理。

  如今,ReelShort三年总内购营收已达4.87亿美元,位居所有海外短剧平台收入榜首

  旗下诞生了单剧播放量4.7亿次的惊人纪录(短剧《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以及荣获美国泰利奖剧集大奖的本土原创短剧(《The Quarterback Next Door》)。

  从Chapters到ReelShort,贾毅用中国短剧的“爽点”公式,撬动了美国娱乐市场。他的冒险,不仅让枫叶互动跻身《时代》2024年“全球100家最具影响力公司”还为无数从业者打开了新世界。

  90%的中国影视留学生,都去拍短剧了

  洛杉矶的清晨,Evey站在片场外,手里攥着一份剧本,阳光洒在她有些疲惫的脸上。

  作为查普曼大学电影导演专业硕士,29岁的她曾梦想执导一部好莱坞大片,但2023年毕业后,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好莱坞因罢工陷入低迷,制片助理的岗位都僧多粥少。

  “同学群里有人提到短剧,我一开始觉得low,根本没考虑。”Evey在接受采访时回忆。

  直到2024年初,朋友推荐她试试短剧导演,她抱着“先赚点钱”的心态接下了第一部作品——《从合约恋人到亿万富翁的未婚妻》

  拍摄现场像个“游乐园”。Evey指挥着20人的小团队,演员多是新人,布景简单到只有一张床和一块绿幕。剧本要求每集塞进一个“爽点”:女主被恶毒继母羞辱,下一秒霸总男主送上豪车反击。

  她起初不适应这种快节奏,“感觉像在拍广告”,但当这部剧在DramaBox上线,1亿浏览量让她目瞪口呆。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短剧不是低端,它是另一种讲故事的方式。”Evey在采访中说。

  她开始全身心投入,每个月拍一部剧,前半月改剧本、选景、选角,后半月进组,每天工作12小时。

  她学会了本土化:中国剧本里的“长寿面”改成“纸杯蛋糕”,婆媳冲突改成闺蜜争斗,规避“强制爱”情节,加入喜剧和运动元素。

  “美国观众喜欢简单直接的快乐,复杂关系他们看不懂。”她笑着说。

  如今,Evey每年执导数十部短剧,收入是她做独立电影时的三倍。她的同学中,90%的影视专业中国留学生都转行拍起了短剧。

  “这行赚钱快,而且有成就感,”Evey说,“你拍完一部剧,几天后就能在TikTok上看到观众的反应,那种即时反馈,是大片给不了的。

  Evey的成功并非个例。ReelShort的崛起,吸引了大量中国留学生加入短剧行业。

  他们带来了专业的影视技巧,同时也融入了中国短剧的叙事逻辑:高密度冲突、强情感输出、快节奏剪辑。

  这些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悄然改变好莱坞的游戏规则。

  好莱坞的“零工”,中国老板的新宠

  Marc Herrmann站在亚特兰大的一栋租来的豪宅里,穿着笔挺的西装,准备拍摄ReelShort的新剧《卧底监狱王》

  他的角色是一名退役军人,机缘巧合之下,他继承了一座腐败的私人监狱,他决定潜入其中揭发幕后黑手。

  然而,他信任的典狱长竟是犯罪集团的首脑。他必须证明自己不是囚犯,而是这座监狱的真正主人,否则就只能死在自己的监狱里。

  Marc今年35岁,191的身高,棱角分明的脸庞和深邃的眼神,让他成了短剧界的“霸总专业户”

  几年前,Herrmann还是好莱坞的边缘人。他演过几部电视电影,偶尔在好莱坞大片里客串一个小角色。

  2023年的演员罢工,让他的事业彻底停摆。“那段时间,我连房租都快付不起了。”Herrmann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2024年初。Herrmann收到一份试镜邀请,Herrmann起初并不看好:“我以为是那种低质网剧,根本没当回事。

  但试镜当天,他发现导演和制片人都来自中国,剧本虽然夸张,却有着精准的节奏感。他试着演了一段“霸总发怒”的戏,第二天就收到了录用通知。

  短剧的拍摄节奏让Herrmann瞠目结舌。一部90集的剧,拍摄周期只有9天,每天要完成10页剧本的拍摄量。台词夸张得像漫画。

  Herrmann起初觉得别扭,但很快发现,这种直白的表演方式,反而让观众上瘾。《卧底监狱王》在IMDb上竟然获得了高达9.2的评分。

  Herrmann的故事,是成千上万在好莱坞挣扎的演员的缩影。

  2023年的好莱坞大罢工,像一场漫长的寒冬,让整个行业陷入停摆。无数像Herrmann这样的工会演员,面临着无戏可拍的窘境。

  根据美国演员工会的数据,16万成员中,只有2%-4%的人,可以仅靠演员工资维持生计。这意味着,超过10万名演员,需要去餐厅兼职才能养活自己。

  “你是想成为一个一直在等待的演员,还是一个有工作的演员?”一位演员在采访中无奈地表示。

  就在这时,中国老板们带着钱和剧本来了。短剧行业,成了好莱坞的“零工经济”,为失业的演员、导演、灯光师、化妆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工作机会。

  Adam Daniel是这股浪潮的另一个受益者

  他主演的短剧《你炒掉了科技天才》,讲述了一个AI天才被愚蠢的“关系户”老板儿子意外开除后,展开华丽复仇的故事。

  这部剧的观众,有超过60%是男性。Daniel收到了大量来自科技行业的留言,许多正在经历裁员潮的男性观众,从这部剧中获得了极大的情感慰藉。

  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剧情,却精准地连接到了现实世界中普通人的焦虑和幻想。当生活变得艰难,当阶层固化令人窒息,人们需要一个虚拟的出口,去宣泄情绪,去看到“好人有好报,坏人遭天谴”。

  这些好莱坞的“无名之辈”,如今却在短剧中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结语

  从贾毅的硅谷办公室到Evey的洛杉矶片场,再到Herrmann和Daniel的表演舞台,短剧为无数人带来了机遇。它用90秒的“爽点”,满足了观众的碎片化需求,也为从业者打开了新赛道。

  从中国到美国,从“低端”到“现象级”,短剧正在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新载体。

  在过去,掌握文化输出权力的人,意味着可以向世界定义什么是“美”,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梦想生活”。

  好莱坞用一个世纪的时间,通过电影这种媒介,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而今天,在一个被手机屏幕切割得无比破碎的时代里,短剧正成为一种新的、填补精神缝隙的“微型神话”。

  这些关于爱、背叛、不公与逆袭的故事,依然是全世界人类共通的情感刚需。

  而这一次,讲故事的人,换成了中国人。

责任编辑:凌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