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23日,由流媒体网主办的「中原论道暨第29届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在河南开封隆重举行。
本届论道以“新局新视 智合聚变”为主题,共启视听新局,共创智屏新篇。在5月22日举行的“AI+新视听技术论坛”上,成都市广播电视台AIGC创新应用工作室执行负责人、成都橙视传媒科技股份公司总监曾雯做了主题为《AI城市台,不止AI——探索多元融合新路径》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下午好,非常感谢流媒体网的邀请,也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代表成都台、AIGC创新应用工作室、橙视科技公司,带着我们的一些实践案例来到开封,与大家分享我们在AIGC时代下探索多元融合新路径。
记得上次来论道学习还是7年前,那时候我们团队还在专注于成都IPTV的运营,随着AIGC时代的到来,团队也在不断的重塑与再生,主动拥抱新技术。在去年2月23日,我们成都台挂牌成立了AIGC创新应用工作室,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个行业。凭借其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正在深刻改变内容创作的格局。从文字到图像,从音频到视频,AIGC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成为媒体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接下来,我将从三方面给大家分享我们的探索路径。
技术为“骨”——以AI介入全链条融合生产,打造技术底座
随着今年初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开源大模型崛起,整个行业将再次迎来极大的发展机遇。
成都台自2020年起,依托橙视科技公司自研“知著AIGC”智能应用平台,采用混合云方式,接入了多个大模型,开展数据治理、流程处置,构建垂直领域知识库,实现与“媒体融合”“政务服务”“智慧蓉城”等多个场景的深度融合,为成都市主流媒体、区(市)县融媒中心、政务媒体等提供AI对话、AI审校、AI谱曲、AI绘图、AI文生视频、AI数字人等智能化应用场景功能120余项。
今年2月,我们植入了DeepSeek,打造了全国首个全媒介、全链条、全面接入DeepSeek的广电台。同时我们将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能力全面接入到全台的日常办公、新媒体内容生产,以及广播电视生产内网等各环节,实现“策—采—编—审—发—析”全方位智能化升级。
AI+智能客服
今年,我们还为成都市政协、市纪委、市工会及看度新闻、锦界、掌上金牛等13个融媒客户端集体搭建DeepSeek智能客服,开展线下培训和试点运行,逐步介入以人工智能+为特色的本地知识库和信息化建设。
AI+安全播出和广告监播
在安全播出方面,我们推出了一款内容安全巡检应用工具“AI巡警”,以AI底层技术为基座,结合各类权威知识库、对用户平台发布的内容进行AI巡查、出具巡查报告、进行实时风险预警提示。
另外,基于大数据与AI技术,构建了新型智能广告监播系统。不仅利用图像识别实现了对电视画面的实时监测,精准排查敏感、违规图像;还采用了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音频转化后的文字进行分析,检测电视、电台主持人口播过程中的错误情况;还可评估广告投放效果,包括广告是否真实投放、用户收视率、覆盖率等,为广告主和监管部门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同时可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极大地减轻了人工工作压力。
内容为“魂”——以AI开展多模态的融合生产,打开影像创作的新世界
作为媒体,工作室持续聚焦“内容精品化”,发挥AI在重大主题宣传、重大赛事活动、文旅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将文生图、图生图、图生视频等AI基本能力常态化服务于各项目中,通过人机协同工作流,为我们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AI+创意平面视觉
AI文生图、图生图已成为设计师最基本的工具,80%以上的平面作品都会使用到AI辅助;一些更具想象力的作品,设计师们通过AI找到了更多发挥的空间。我们采用AI生成的平面类作品累计达到60W张。
AI+数字人/文创IP
在数字人、智能体及文创IP等领域,AI技术正深度赋能虚拟角色的创作,已不再依赖传统的3D建模流程,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成果质量,有效降低了人力与时间成本。以成都广播电视台的虚拟主播“播仔”“播小妹”、网络视听大会的IP“赞赞”,以及914应急广播主持人“赵小超”为代表,这些由AI技术辅助生成的数字形象,已广泛应用于媒体传播与公众互动。
AI+交互产品
在H5、小程序等交互式作品方面,我们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为成都文旅荣誉局长“花局”推出了“DeepSeek花式办公”互动H5,“成都有哪些影视剧拍摄取景地”“成都必打卡景点有哪些”,花局真正当起了成都文旅的智能推介官。“播仔”还为网络视听大会开设了AI频道直播间。
AI+精品视频
视频是广电特色,我们全年生产的纯AI或AI辅助视频达到了3000多分钟,AI歌曲500余首。
一是在重大赛事活动宣传应用,例如:成都世园会AI主题宣传片《绽放》、2025成都市两会AIGC城市主题创意MV《成都,AI拼才会嬴》、百花奖AI概念片《花重锦官城》、传承川剧文化的AI动画《芙蓉花仙》等精品视频层出不穷,从歌词、曲调、演唱、画面等全AI流程制作。
二是文旅IP精品短视频应用,团队和成都文旅合作,将熊猫“花花”打造为成都文旅的代言人“花局”,在“花局系列AI文旅短视频”中得到完美呈现,并逐步与成都各区县文旅IP开展联动合作。省、市文旅矩阵及各媒体播放量达到8000余万,成为各地文旅争先学习的案例。
AI+影视创作
在影视剧创作中的“AI含量”也越来越浓,AI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让影视效果提前具象化,帮助影视人打破固有创作思维定式,激发更大的想象空间。这也是广电媒体融合生产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台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走向大西南》初步尝试AI演绎,成功创建气氛镜头和大景镜头,显著提高了制作效率并降低了成本。近期,团队参与联合出品、联合摄制了中国首部AI历史古装精品微短剧《薛涛之风前一叶荷》,先导片在今年网络视听大会正式发布,敬请期待。
生态为“血”——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拓展,再造广电价值系统
AI+智能硬件应用
每一轮科技进步都伴随着新的智能硬件的出现,这些硬件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交流方式。从最初的个人电脑,到后来的智能手机,再到如今的智能穿戴设备,甚至是人形机器人,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带来了交互方式的根本性变化。
我们联合了行业头部机构,积极拓展以AI+AR智能眼镜、机器狗+AI云台等智能硬件为基础的智能应用新场景,融入行业生态。在2025年成都市两会、第12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中我们进行了创新应用:
一是与AR眼镜四小龙之一的影目科技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AI与AR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内容生产环节革新,记者们通过佩戴AR眼镜实现了实时字幕生成、采访对象信息实时弹窗、多语种同传翻译等功能。
二是与具身人形机器人公司合作,将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现实,释放人机协同的潜力,通过机器狗与AI云台的结合为新闻摄影摄像开辟了创新应用场景,协助记者进行实时动态追踪拍摄、高危场景素材采集、沉浸式报道等环节。
AI+智慧会务应用
我们还聚焦文旅产业链场景创新,以移动化、平台化、智能化为核心,自主研发“金芙蓉”智慧票务会务系统,以“智慧会务”为切口,系统集成信息收集、资源管理、AI智能应用等多种功能。以“1个可视化终端 + 2个小程序端口”构建智能服务矩阵,为重大节展活动提供一站式会务解决方案,提升会务效率,保障活动顺利举办。
目前已成功服务于中国电影三大奖(华表奖、百花奖、金鸡奖)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糖酒会、成都国际非遗节、“蓉城之秋”国际音乐季等50余场重量级文化活动及体育赛会,为数以万计的嘉宾、艺人和观众提供了优质服务。
以上是我们探索多元融合新路径的一些实践案例分享,只有当骨(技术)、魂(内容)、血(生态)产生化学反应,广电将进化出「硅基大脑+碳基心脏」的新生命形态,这才是AIGC浪潮下真正的护城河”。
期待与大家一起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筑起全媒体传播的新纪元。谢谢大家。
查看更多演讲内容:【专题】中原论道|嘉宾演讲集萃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见微知著|对话爆款制造机听花岛,短剧的“短”究竟是什么? 2025-05-19
- [常话短说] 【重要】5G能否救广电?! 2025-05-13
- IPTV月报|2025年3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5-08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