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23日,由流媒体网主办的「中原论道暨第29届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在河南开封隆重举行。
本届论道以“新局新视 智合聚变”为主题,共启视听新局,共创智屏新篇。在5月22日举行的“AI+新视听技术论坛”上,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大屏运营中心高级系统分析总监沈昕做了主题为《AI时代,超高清的新起点、新机会》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非常荣幸在论道和大家一起探讨AI与超高清。
2025年被称为“超高清发展年”。超高清业务,特别是电视大屏业务的超高清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2019年左右就已经开始了。
目前,超高清正面临“五大变革”。
一是内容革新,全国新拍电视剧/网剧/纪录片基本实现超高清化。
二是播出覆盖,“1+3+6+6”体系,中央总台+3省市+6省市卫视+6大平台同步开播,北京卫视已覆盖全国31省用户。
三是网络强化,光纤改造+网络扩容,年内实现新开播频道全国落地。
四是终端普及,新增1800万台超高清机顶盒,总规模达3亿台(占比80%);推动5G手机/车载屏等消费电子升级。
五是产业爆发,专业设备(摄像机/转播车)+ 消费终端(8K电视/VR)全链升级,撬动万亿级市场。
在业务试点上,也形成了3+X体系,“3”是北上广实施超高清先锋行动,“X”是各区各平台协同发展。
多重驱动持续释放超高清市场潜力
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当前文创消费占比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超高清内容需求将持续增加。在政策、用户、技术、应用多重驱动下,2030年超高清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
实际上,这些变化正在发生。从电视销量上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整体销量趋于下降,但大尺寸屏幕等终端设备在持续增长,AR/VR、超高清芯片等出货量也是持续增长的。在政策上,无论是总局等主管部门引导的超高清发展,还是以旧换新政策等,都将加速整个超高清终端的消费。
所以,对于超高清,我们不应该探讨有没有价值做,更应该讨论的是怎么做。
超高清技术对应用消费的推动作用
电视是用来看的,用户需要精彩丰富的内容、清晰流畅的画质、沉浸式观看体验。而AI技术可对视频画质进行明显提升,加速超高清内容生产进程,赋能超高清规模应用。
从技术层面看,用户体验受以下因素影响:空间分辨率(决定图像清晰度)、时间分辨率(决定图像流畅度)、色彩分辨率(决定颜色种类丰富度)、声音分辨率(决定声音空间效果)、空间自由(决定交互沉浸感)、数据表示(决定逼真感)。
超高清能为用户带来的主观体验升级。比如分辨率上,4K分辨率较2K提升11%;帧率上,4K + 50P较4K + 25P提升19%;色域上,4K HDR较4K SDR提升15%;位深上,4K 10bit较4K 8bit提升11%;内容制作上,4K HDR BT.2020较4K SDR BT.709提升20%。
超高清是关注用户对音视频内容的主观感受,提供更清晰、更真实的沉浸式体验。AI则是影响产业链全流程,带来更精彩的内容生产、更高效的内容运营、更智能的展现交互。
咪咕大屏业务对超高清的关注重点
咪咕大屏业务对于超高清的关注点,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从技术成熟度出发,找到AI+超高清技术的快速变现路径;从行业关注度出发,考虑AI+超高清技术对内容交互的革命性变化。
从技术成熟度的角度,目前应用最成熟的是AI+超高清内容的画质增强;在体育类节目上,用得最多的还是在采集编播领域;AI原生内容的自由拍摄,也是目前关注比较多的,同时也会受到电力、算力以及大模型等方面的影响。
AI+助力超高清发展
内容生产上,视听体验的超高清化发展,意味着需要更大的信息量采集、更快的素材制作速度、更新的播出效果。AI技术能在“采编播”全链路上提供高效助力,实现互动式观看新体验。
内容运营上,体育赛事瞬息万变,对实时性要求高,AI+内容运编实现全链路高效快速的内容生产制播,基于现场多机位信号,依托AIGC能力丰富制播形态,提升制播效果。
比如对于现场比赛,AI直播运编不仅是整理比赛情况,还需要关注整个互联网的情况,进而快速形成传播矩阵。对于AI素材的生成,比如比赛会有一些精彩射门,按照以前传统方式,都会通过人力解决,AI 通过对于视频内容的理解,能快速生产对应的视频并发布到相应的媒体平台上,这样能够加快内容的传播速度。
此外,AI+还能助力存量内容超高清升级,这也是的面向用户真正能够直接产生收益的部分。可以围绕内容本身进行画质提升,包括分辨率、帧率和色域的提升等。
咪咕AI+超高清的实践
在AI+超高清画质增强方面,咪咕已实现规模应用,持续优化大模型适应更多内容类型。2023年,规模应用于影视综少体各类内容,并推动移动高清试点,2024年大屏AI超高清画质提升产能已达40小时/天。内容落地26个省,服务1.4亿移动高清用户。
比如针对老片子,会有不同风格,如果采用同样的大模型进行加强,会造成有的影片过曝,有的影片昏暗,所以需要对不同的类型如动画片、电视剧进行分割。
在画质增强服务体系方面,咪咕利用AI技术针对不同内容场景,在分辨率、帧率、色域等方面实现效果提升。面向广电、省公司、CP/SP提供适用于IPTV业务的画质提升及内容分发一站式服务。
比如不同的省公司对于内容的编码要求、分发接口等都不一样,所以我们把AI画质的提升能力、算力能力、分发能力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体系。
总之,站在当前的时间点,我们并不应该再讨论做超高清有没有价值,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应对变化、寻找机会。
最后,分享一下我对于未来的判断。从时间节点上说,1936 ~ 2006年,是满足最初的观看需求;2006 ~ 2018年,画面更清晰、动作更流畅,进入到高清阶段;2019 ~ 2030年,体验更沉浸、感受更真实,进入到超高清阶段;2031 ~未来,2031 ~ 未来,观看更自由、创作更自由,是元宇宙/沉浸式的下一代视听体验阶段。
所以,2031年开始,产业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就是变成沉浸式/元宇宙+AI的过程。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感谢各位!
查看更多演讲内容:【专题】中原论道|嘉宾演讲集萃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见微知著|对话爆款制造机听花岛,短剧的“短”究竟是什么? 2025-05-19
- [常话短说] 【重要】5G能否救广电?! 2025-05-13
- IPTV月报|2025年3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5-08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