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长剧制作公司们要「华丽」变「短」了?
茯苓| 传媒1号| 2025-05-11
【流媒体网】摘要:长短融合正重塑影视生态。

  「短剧业务快速提升产能规模,打造多部爆款作品,但盈利模式仍在探索阶段。」——柠萌影视2024年度业绩公告

  「公司将积极扩充微短剧专业人才和团队,提高短剧产能;夯实内容基础、加强IP研发,发挥长剧优势,实现长短剧联动。」——华策影视2024年度报告摘要

  「公司将结合市场变化,缩减影视业务整体投入规模,并将加大在短剧赛道的布局。」——完美世界2024年年度报告

  从3月末到4月末,已上市的影视公司陆续披露了2024年年报。其中,柠萌影视、华策影视、完美世界是具代表性的、最早躬身入局短剧的三家长剧制作公司。在它们的报告中,1号发现了一个共性:2025年将继续重兵布局短剧赛道,且兵刃有两个朝向,商业化、精品化。

  商业化:由短向长靠拢

  从2023年开始,短剧的造富故事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玩家,也颠覆了传统长剧公司的业务规划。

  柠萌影视是首家完整披露短剧「成绩单」的上市影视公司,在其2023年的年报中,业务直接被划分为长剧、短剧、其他三大板块。

  作为「电视剧第一股」的华策影视于2023年正式成立微短剧创业中心,2024年播出《寻宋》《我的归途有风》《留住时间的人》《重生之农门肥妻》《再见亦初见》《21和31》《我在冷宫忙种田》共7部短剧。

  完美世界影视于2022年成立了专注于创新内容赛道的工作室「完美宣言」,聚焦微短剧市场。其依托游戏IP开发的首部短剧《全职主夫培养计划》直接带动影视板块营收增长222.46%。2024年,完美宣言针对30+女性市场深度调研后打造的短剧作品《大过年的》播放量破10亿,并入选广电总局新春档精品推荐片单。

  这些传统长剧公司在短剧领域的成功实践似乎表明,无论「长」or「短」,深厚的制作积淀+优质的内容基因=市场爆款。

  于是,各家长剧公司纷纷「下海」:华谊兄弟创建短剧厂牌「华谊兄弟火剧」;慈文传媒签约古龙IP,启动微短剧开发;欢瑞世纪已完成短剧运营投放平台的建设;幸福蓝海《破晓》《神兽河行纪》等四部微短剧入选红果精品短剧……

  轻舟易转舵,巨轮难调航。2024年整个影视市场遇冷,受到其他主营业务的牵扯,在财报的呈现上,长剧公司们的前景不容乐观:营收全线下滑,亏损已是常态。

  而再看短剧业务,「热度」和「爆款」就等于「利润」吗?柠萌未在2024的财报中公布短剧具体的营收数据,繁荣背后,其实是资本密集竞争的修罗场。2024年柠萌「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长70.7%增至1.58亿元,不难猜测其中的大量支出都用于了短剧的推广投流。

  传统影视剧的营销费用只占总成本的15%-30%,而短剧的投流成本要占到80%以上。剪辑切片——精准投放——引导付费,最开始,短剧就是这样赚钱的,即IAP(In-App Purchase)。这是一种「以现金流换增长」的商业模式,使得产能扩张反而陷入"规模不经济"的悖论。艺恩《2024短剧营销白皮书》数据显示,每增加10%的剧目产量,需要承担23%的边际获客成本增长。

  制作成本与宣发成本严重倒挂,利润空间被无限挤压,短剧制片方仿佛都在给平台打工,这种商业模式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IAA(In-App Advertisement)来了。用户无需花钱,观看广告就可解锁剧情,短剧赚的是广告商的钱。

  2023年5月,红果短剧上线,主打「自然推荐+广告变现」,助推了IAA的爆发。根据《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IAA短剧的市场占比从2024年1月的11%攀升至10月的50%,并从11月开始形成反超。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红果短剧的月活从2024年1月的3685.7万迅速增长至11月的1.4亿,同比增长626.3%。截至2025年1月,红果月活高达1.66亿,其用户增速(551%)远超「爱优腾芒」。这款上架仅一年多的App,或将颠覆运营十余年的长视频平台竞争格局。

  与此同时,制作方也在探寻更多可能,在to C的基础上,拓展更多to B、to G的业务,比如品牌定制剧、与政府部门合作的文旅短剧。还有——端原生,即建立抖音端内的短剧剧场原生账号,比如柠萌的「好有本领」、华策的「她见四季」、完美的「她的世界」。投流成本降低了,用户粘性提高了,端原生账号收入过百万的同时,也有品牌冠名和广告收入。

  在IAP和IAA之间,平台方又推出了会员订阅模式。2024年11月,抖音推出「短剧卡」,免除广告可观看4000+部短剧,连续包月8元、7天周卡5元、普通月卡18元。2024年12月,快手推出了付费短剧会员,会员期限可观看8000+部短剧,3天、7天、30天的价格分别为2.8元、4.8元、15元。这种方式节省了用户的购买成本,制作方也可通过分成获得更多收益。

  2025,短剧免费化的大潮已呼啸而来。3月,红果短剧单月分账金额突破5亿元,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微短剧商业逻辑质变的信号。

  在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上,红果披露,跟制作方的分账合作主要有三类:定制剧、版权剧、引入剧。1号蓦然惊觉,这种盈利逻辑竟与长剧如出一辙,这番产业生态的悄然靠拢,似乎为在雾锁重峦间摸索前行的长剧制作方们,送来了一缕破云的晨光。

  精品化:由长向短凝聚

  广电总局自2022年开始加大对微短剧监管和引导力度,特别是2024年以来出台了「短剧精品化」的一系列措施,这是政策的红利。同时,商业逻辑的变化也使得微短剧的发展从流量红利转向内容红利。

  免费短剧利用算法推荐的自然流量代替投流的付费流量,分账模式也使得内容创作从「拼下限」转变为「拼上限」。制作方们可以尝试更广泛的题材,也不必担心观众弃剧、投流不精准。不再局限于「霸总」「狗血」等滥俗题材,也可向传统文化、历史故事、英雄人物、自然人文等方向拓展,当爆款衡量标准从「充值额」转向「播放量」与「用户留存」,短剧自然就从次品、产品,演变为了作品、精品。

  微短剧行业从「流量收割」转向「价值深耕」,这恰恰是长剧制作公司的看家本领。

  首先,「内容基因」,是长剧公司相对于大多数纯短剧团队的优势之一。好有本领的《二十九》就是由柠萌影视的《三十而已》转变而来,结合柠萌在现实主义题材领域的优势,后续也推出了《大山的荣耀》《贤妻扶我凌云志》等现实题材爆款短剧。2025春节档,好有本领为伊利定制的品牌短剧《废柴厨娘之逆天改命》,由《甄嬛传》中安陵容的饰演者陶昕然出演女主,以精品化的剧情制作搭配实力演员,同时汲取经典IP固有流量池的热度,开局就达到78.5w赞,整部剧播放量达1.2亿+。

  其次,「借长补短」,也是长剧公司可做文章之处。华策影视连续几年凭依托长剧IP开发的衍生短剧超车,今年初,她见四季剧场基于长剧《以家人之名》推出了短剧《以爱之名》,总播放量破5.1亿。

  短剧江湖风云际会,群雄逐鹿间大致形成三股鼎立之势。除传统长剧影视公司和近年成立的原生短剧公司外,还有如听花岛这样转型短剧制作的MCN、短视频制作公司,他们是最懂短视频受众的创作者,凭借敏锐的嗅觉,总能掀起流量风暴。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引她入室》《闪婚老伴是豪门》《家里家外》,陆续有爆款作品产出的听花岛有一套高度标准化的生产流程。首先要对目标受众进行精准调研,了解其情感需求的痛点;其次按秒拉片,总结爆款模型;最后,再从市场趋势和团队擅长的内容中选取交集,筹备剧本,大概历时一个月。「逻辑不顺,就不推进故事。」他们求质而非量。

  马厩制片厂是推出爆款短剧《情靡》《深情诱引》的制作公司,他们每部剧的制作周期也长达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有意识地将作品重心从情绪向内容转移,故事更严谨,更注重人物塑造。《情靡》剧情钩子很少,但在打光、构图、台词和人物刻画上非常细腻。

  2025春节档的现象级爆款《好一个乖乖女》由于今无量打造,导演诗帆擅长女性叙事,同样注重镜头语言和画面构图的处理,以增强剧情的戏剧感和观众的代入感。

  横向对比这些爆款短剧的成功要素,似乎并非爆在快节奏与强情绪。所以,短剧的「短」,究竟要短在哪里呢?答案是,在更短的时间内呈现更多的信息,提高「信息密度」。这里的「信息」,可以是更妙语连珠的台词,更匠心独运的画面,更丝丝入扣的表演。

  更广义地看短剧,除竖屏外,横屏短剧就是基于观众对注水长剧的疲态而产生的,内容冲击更强、叙事节奏更快、信息点够足、人物够精彩。长剧制作公司在此也更有可为,大芒计划的横屏短剧就是用长剧的制作逻辑与商业模式,去做长剧的压缩版。

  将「短」的概念继续外延,长剧公司「华丽」变「短」的想象空间还可以拓展至类似英美日韩的短剧集。最近,长视频平台们不谋而合的「减集运动」,也预示和重塑着行业的发展轨迹。

  短剧,它可以是BBC经典的4-6集限定剧,可以是HBO风格的8集迷你剧,也可以是Netflix采用的10集季播剧……这些内容虽然「短」,但在制作上追求电影级的苛刻度,叙事里暗藏文学性的纵深度,艺术表现上更因篇幅的压缩而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密度,在有限的时长里淬炼出无限的意蕴。

  而这需要行业内建立高效科学、机动适配、可供判断的「新制作体系」。剧本上,以内容为准则,根据人物成长、情感浓度、时间跨度更灵活地设置集数。制作上,可以根据市场灵活调整,将观众反馈真正融入创作过程。商业上,足够精品化的短剧就有了IP的运营逻辑,利用长尾效应探索版权、出海、衍生品等多种变现模式,短剧也有长期主义。

  短视频收割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培养了用户对快速刺激的依赖。神经学研究显示,短视频滑动行为激活大脑奖赏回路强度比传统视频高41%。但是,这种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的争夺实质是包裹在「快乐」外衣下的伤害:多巴胺即时反馈破坏了时间判断力,持续高强度刺激抬高了兴奋阈值,信息被动投喂抑制了主动思考。

  当用户发觉自己不再能长时间地专注,对平淡的日常社交感到无聊,即时满足后却是更加强烈的心理空虚时,虚假的「安慰剂效应」的泡沫该破裂了。而为了对抗这些焦虑,用户会转而寻求可持续的满足感和内心的宁静。

  当用户选择在一个周末或者小长假宅在家里,恰好完整地、沉浸地、享受地看完一部作品时,可以提供给用户的深度心流体验和引人思考的影像艺术,才是长剧公司以及长视频平台对抗短视频的制胜法宝。

  1号结语

  长剧短制、横竖共生,长短融合的趋势已经凸显。

  我国的剧集发展从「to 电视台」,到「 to 平台」,观众都是被动接受内容的一方,而短剧生态的「用户主动筛选机制」使内容生产真正做到了「to 用户」。当「用户选择权」成为内容创作的核心变量时,影视行业或将迎来从供给端霸权到需求端民主的范式革命。

  而长剧制作方们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把握自身优势,做出收支平衡的好内容,方能华丽转身、驭变而生。


  由流媒体网主办的「中原论道暨第29届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将以“新局新视 智合聚变”为主题,再度携手产业各方,共启视听新局,共创智屏新篇。

  5月22-23日,河南开封·大河希尔顿逸林酒店,「中原论道」邀您共聚。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