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兴文艺形态,微短剧兼具影视的叙事性与短视频的传播性双重优势,已成为视听时代文化消费的新增长极。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网民使用率攀升至59.7%,全年行业总规模突破504.4亿元,同比增幅达58.97%,超越2024年电影425.02亿元的总票房,跻身主流娱乐方式。与此同时,微短剧释放强大的产业带动力,在与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耦合中,经历着由“流量狂欢”到“价值深挖”的深刻变革,日益成为数字时代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多元化、生态化撬动着大视听的新格局。
一、形成生态完整、多维度驱动的产业格局
一是专业力量入场,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石。
广电总局高度重视微短剧这一新型内容业态,近年来连续出台多项管理规定,引导扶持治理并重,加快推动微短剧步入健康有序发展轨道。总台的“微短剧里看中国”微计划,湖南广电的“大芒计划”“星火计划”,江苏台的“潮计划”,东方卫视的“中国微短剧品质东方计划”等,以传统广电的深厚积淀推动微短剧“品质标准”与“作品定位”双提升。传统影视公司凭借强大的资源禀赋和运营效能,引领微短剧制作迈向成熟影视体系。阅文集团通过“短剧星河孵化计划”开放头部大IP的短剧授权;华谊兄弟组建专门团队,推进多部知名影视剧IP的短剧开发;华策在自研 “有风”大模型的赋能下,已完成多个短剧项目拍摄;柠萌影视推出短剧厂牌“好有本领”,并以《二十九》开创明星出演微短剧的先河。另外,头部长视频平台持续强化对微短剧的布局,加快提升微短剧的品质水准。
二是多元产业主体强化产业开放包容的生态特征。
广电机构以“高标准”加持传统内容生产链条,通过精品微短剧,及与综艺、纪录片等形态嫁接形成多层面创作引领;爱优腾芒等长视频平台凭借制作优势,通过IP价值深挖、分账模式升级与资源投入筑起内容护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借助算法优势和用户规模,以高品质和强技术扩大产品矩阵;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强化“内容即交易”消费场景;华为、百度等科技企业更将短剧作为跨业务引流枢纽,实现生态整合及增量市场开辟。数据显示,2024年微短剧相关企业已达到8.49万家,涵盖内容创作、技术支撑、商业变现等全链条,微短剧产业已经进入生态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在产业链层面看,上游以阅文集团、番茄小说、各类影视公司为代表的版权机构以及地方广电与文旅机构,形成了版权孵化、资源融合的创作体系;中游依托巨量引擎等智能分发机构实现流量的精确分配与内容的垂直触达,形成长短视频平台、垂直微短剧应用与广电媒体交织的立体传播网络;下游则将用户行为数据反哺创作与分发,形成从消费数据到算法优化再到内容开发的产业循环。这种多主体跨界协同、全链条深度互联的发展格局,不仅加速微短剧产业体系走向成熟,更推动其从单一的内容生产维度升级为大视听产业的基础设施。
二、突破传统商业模式,构建多元变现体系
当传统影视剧单集成本突破500万元时,微短剧以30万元的平均制作成本,实现着单日充值高达2000万元的商业神话。微短剧小成本、高回报的变现“超能力”奠定了其商业价值的坚实基石,而多元的盈利模式则进一步打开了产业增值空间。IAP(In-App Purchase)模式,即用户付费观看短剧,是腰尾部小程序微短剧的主要选择。CSM《2024短视频用户调查》显示,76.9%用户愿意为微短剧优质内容付费。IAA(In-App Advertisement)模式,则通过广告和流量分成实现盈利,市场占比从2024年1月的11%攀升至10月的50%,逐渐超过IAP模式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IAAP即IAP 和IAA的融合模式,给予用户付费与否的多种观看选择。
品牌定制剧的爆发进一步拓宽微短剧的商业边界。2024年美妆、电商、快消领域的348个品牌投放微短剧,其中星巴克推出的《我在古代开星巴克》以8000万抖音播放量触达1亿用户,为星巴克带来了135万名购买者,印证了“内容即货架”的商业逻辑。值得关注的是,微短剧的盈利方式正从“一次性”收入转向“长尾”运营。数据显示,微短剧单部剧的收入周期从7天延长至90天,上线首月后仍能获得20%的收益。这意味着微短剧逐步脱离文化“快消品”的定位,进入变现链条持久的价值深挖阶段。
三、赋能千行百业,成为社会生活的“基础设施”
在总局《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 赋能千行百业》的政策推动下,微短剧正突破娱乐消费的单一属性,衍生为连接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关键枢纽。
在文旅领域,微短剧链接人物故事与线下场景,展现出强大的消费推动力。自2024年起,“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六批推荐剧目便是微短剧赋能文旅的鲜明注脚。浙江15个优秀作品取景地游客同比增长近10%,《一梦枕星河》播出期间,“小红书”“去哪儿”等平台“平江路”“苏州”搜索量环比上涨103%。而总局与铁集团联动的“坐着高铁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展播,则将直接内容流量转化为沿线城市的文旅增量。
在其他公共领域,微短剧也显现突出的赋能价值。在普法方面,《包大人,现在是2025!》《进去吧,骗子!》《我是猎手》,以年轻化叙事实现“以案释法、以剧普法”,开创了社会治理新范式。科普方面,微短剧则展现出推动知识破圈的强大势能。《GO“兔”月球》引导公众了解航天科技知识,《重回永乐大典》介绍古籍保护修复;《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普及考古知识;《守护好你的钱袋子》传播金融常识;《疑难门诊》将医学知识转化为“网络热梗”。这些内容架起引领公众走向知识的桥梁,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乡村振兴方面,茂名市推出的“三农类”微短剧《化州化橘红,天下第一红》直接带动2.6亿元产品销售,是微短剧作为数字“新农具”的又一有力佐证。
这种跨界赋能的巨大力量推动微短剧演变为科技、文化、产业融合的链接纽带,并在重塑相关产业价值链条、重组社会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迎来千亿级的视听产业大市场。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微短剧的崛起,印证了数字时代文化生产与传播范式的深刻变革,同时也以技术赋能、生态融合所带来的巨大能量重构着视听产业新格局。事实上,微短剧已经不仅是传统视听内容形态的升级,其使命已超越娱乐消费本身,而成为网络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打破次元壁的超级接口。未来,随着“微短剧+”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微短剧必将以更富生命力的姿态谱写出数字视听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由流媒体网主办的「中原论道暨第29届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将以“新局新视 智合聚变”为主题,再度携手产业各方,共启视听新局,共创智屏新篇。
5月22-23日,河南开封·大河希尔顿逸林酒店,「中原论道」邀您共聚。
责任编辑:李楠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IPTV月报|2025年3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5-08
- 见微知著|海南自贸港2025封关,短剧出海新坐标? 2025-04-23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
- 见微知著|对话张若波:多年芒果系转身微短剧得与失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