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在正式发布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前一周,阿里官网突发重大业务架构更新,将此前的“1+6+N”架构,调整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以及“所有其他”业务四大板块,而虎鲸文娱旗下的优酷和大麦娱乐皆被划分到“所有其他”。
这一调整的信号清晰明确,即在阿里整体业务架构中,虎鲸文娱所在的文化娱乐类业务,不再与电商、国际商业、云智能处于同一核心战略层级。而随后发布的财报,不仅为这一战略转向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进一步坚定了阿里集中资源押注核心的决心。
财报显示,受益于电商业务稳步复苏和云计算板块的高速增长,阿里第一财季净利润高达431亿元人民币,远超分析师此前预估的285亿元,实现了78%的同比大幅增长。
随后,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阿里过去四个季度在 AI基础设施和AI产品研发方面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人民币,未来三年,阿里将持续投入3800亿元用于AI领域。
由此不难预判,未来,阿里的战略资源将持续向三大核心板块聚拢,而沦为“所有其他”的虎鲸文娱,难以再获得母公司的大规模资源输血。
这意味着,“自力更生”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它是否已做好准备?市场又会留给它多少时间?
正因如此,整个互联网行业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于虎鲸文娱的首次秋集发布。
从老三到老四优酷越争越掉队?
从秋集披露的信息来看,今年开年以来,优酷剧集精品化战略收效显著。
截至2025年8月,平台已有《藏海传》《以法之名》《难哄》《蛮好的人生》《凡人修仙传》《七根心简》6部剧集获得云合S +评级,覆盖古装、司法、现言、现实、仙侠等多种题材,且《藏海传》《以法之名》《难哄》均成功跻身云合S +排名TOP5。
更值得浓墨重彩的是,于5月中旬上线的《藏海传》不仅在播放、商业、出海三大维度以全面断层式领跑创下多项行业新纪录,更在近日接连斩获“微博泰国年度最具海外影响力电视剧”、“微博年度文化出海影响力事件”两大殊荣,当之无愧地成为兼具市场号召力与化输出价值的年度标杆之作。
综艺方面,优酷也称得上收获满满。上半年,其不仅成功推出《无限超越班3》《麻花特开心2》《这是我的西游》三档云合评级S+综艺,还凭借《盒子里的猫2》《麻花特开心2》《这是我的西游》在游戏综艺赛道成功构建起了不俗的内容识别度和用户信任度。
剧综“两开花”,然而,这样一份喜上加喜的成绩单虽将优酷的月活从2024年底的1.84亿拉升到了2.02亿,却并未能将其重新送上“老三”宝座。
QuestMobile《2025年1—7月剧综市场盘点》显示,截止到2025年7月,在线视频APP行业活跃用户规模达到8.15亿,其中腾讯视频、爱奇艺、芒果TV、优酷四大主流平台的月活规模分别为3.65亿、3.58亿、2.84亿、2.02亿。
尽管优酷与芒果TV的规模差距较2024年底有所收窄,但必须明确的是,在优酷实现增长的同期,芒果TV亦保持着增长态势。而且,依据QuestMobile 稍早前发布的6月数据,优酷目前仍是长视频赛道中唯一一个被短剧APP超越的头部平台。
这一背景与集团的战略定位调整双重叠加,优酷俨然被推到了一个“退无可退”的关键转折口。
齐头并进精品和多元都要向前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沉浮间,没有人能永远屹立于巅峰之上。然而,尝过被仰视的滋味后,又有谁会甘心屈于平庸?
从正午阳光操刀&肖战主演的《谍报上不封顶》、李磊执导&成毅领衔的《长安二十四计》,到国内首部深度聚焦税务稽查的《谷雨》、根据梁晓声小说改编的《我和我的命》,再到南派三叔编剧的民国传奇剧《九门》、周木楠“少年江湖系列”第三部作品《暗河传》……
带着沉甸甸的诚意与决心,优酷递出了一张更丰富、更具创新力的精品化“内容菜单”,也向外界传递了鲜明态度——优酷已经做好以“自力更生”的姿态,在剧综内容的“深水区”里争夺破局主动权。
具体来看,剧集方面优酷将片单分为了烧脑悬疑、奇异冒险、古装传奇、东方瑰丽、人间正道、热烈人生六大赛道,而核心打法也很清晰:
一是加紧锻造多类型精品化生产能力,以足够差异化的内容布局体系精准匹配细分用户群体,避免与其他平台直接同质化竞争;二是强化内容主导权掌控,以《十万狂花入梦来》《悬案》《我们生活在南京》《翘楚》等更规模化的自制内容稳定输出,打造吸引用户、形成品牌认知的核心武器。
这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笃定与坚持。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今年1-7月优酷独播剧占比达87.5%,居行业首位。
存量时代的竞争,本质上是一场围绕用户心智占领与价值效率提升的马拉松,而优酷此举正是从“短期价值” 向“长期价值”的战略升级 ,即以精品内容的深度沉淀持续筑高不可替代的竞争壁垒,进而为自己开辟出一条从流量争夺到用户深耕的“向新”路径。
综艺方面,优酷锚定年轻化、潮流化、IP化三大核心方向,双线并行布局内容:一方面以新鲜感升级与情绪价值传递为抓手,持续释放《这就是街舞7》《这!就是铁甲2026》《无限超越班4》《盒子里的猫3》等经典综N代IP的长尾影响力;另一方面紧扣青年文化生态、精准对接用户需求,在新综艺赛道推出《快乐趣吹风》《喜剧之战》《偏爱之恋》《未知的好地方》等多档全新原创IP,持续拓宽内容题材的可能性边界。
显然,优酷正在主动通过锚定年轻化、打造情绪同频,搭建起可迭代、可沉淀、可延伸的完整生态体系,继而推动平台综艺实现从“娱乐产品”到“情感陪伴载体”的质性跨越。
同时,在泛文娱和动漫这两大内容领域,优酷也在强化《圆桌派8》《沧元图3》等既有IP系列化运营的基础上,以全力“向年轻”为导向,通过《光阴之外》《非遗之城-天工季》《文化中国》等新作构建了一片更具文化扎根与创作进阶深度的“试验田”。
院线+演唱会+音乐节“虎鲸”破渊入深海?
优酷有了明确方向,大麦娱乐也找准了自己的路径。
实际上,早在5月底其由阿里影业更名为大麦娱乐时,业内便普遍判断,其战略重心将从院线市场转向线下娱乐生态。
一方面,阿里影业2025财年财报显示(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 3 月31日),大麦业务收入约20.5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36%,已跃升为仅次于电影投资宣发业务的第二大收入支柱;另一方面,大麦娱乐也确实释放出了大量与演出业务相关的岗位,覆盖范围更延伸至国际演出与票务领域。
在基础上,此次秋集又给出了更具体的执行细节,包括演唱会、音乐节、展览、脱口秀、沉浸式戏剧、音乐剧、话剧、舞台剧、儿童剧等多元品类。其中,由虾米音乐娱乐、阿那亚共同出品的第四届阿那亚·虾米音乐节,不久前亦再度以高话题度及强大的商业吸引力,成为备受关注的现象级文化事件。
院线市场方面,除即将上映的《轻于鸿毛》,大麦娱乐还储备了张艺谋执导的《惊蛰无声》、冯小刚执导的《抓特务》、袁和平执导的《镖人:风起大漠》以及《群星闪耀时》《特立独行》《爆水管》《偷偷藏不住》《六个说谎的大学生》《荒野之躯》等。
但值得一提的是,片单中并没有《封神3》的身影。
此外,大麦娱乐虽在今年6月官宣关停旗下全资子公司锦鲤拿趣,但这一动作更像是业务载体的优化调整,而非对IP衍生赛道的收缩。
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谷子经济”的持续升温有力带动了年轻用户对IP周边的消费需求,万达电影、光线传媒在今年上半年均借IP衍生布局收获显著增量;
其二,优酷在IP运营上的战略倾斜也需要大麦娱乐协同发力,而大麦娱乐手中还握有阿里鱼这一国内头部IP运营及商业化平台。
2025财年,阿里影业IP衍生业务收入达14.33 亿元,占比21.39%、同比大增 73.21%,其中阿里鱼凭借授权商品零售的爆发实现超90%的收入增幅。目前,阿里鱼的IP矩阵已覆盖二次元、文博文创等多领域,并签约了三丽鸥、宝可梦、环球影业等多个全球优质头部IP。总结来看,透过此次秋集发布我们可以清楚感受到,虎鲸文娱的“自力更生”已不再是被动应对。而接下来,其能否将内容布局的“诚意”转化为市场层面的“实效”,真正“破渊入深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存与增长之路,无疑值得行业与市场共同期待。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重磅】结对帮学,广电干部培养出新招 2025-09-12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人,请注意抬头看路! 2025-09-11
- [常话短说] 【重磅】某广电“投资”超聚变公司,啥意图?! 2025-09-10
- [常话短说] 【解局】各广电网账上有多少“余粮”? 2025-09-09
- [常话短说] 【快讯】系统性变革,多省70后一把手! 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