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演员在中国拍欧美短剧,一个半月赚两万美金
曾桂茵| 短剧自习室| 2025-08-27
【流媒体网】摘要:国内半年产百部短剧,7月开机数量骤降,出海易,回国难?

  今年上半年,在番茄的引领下,多家头部短剧平台纷纷在中国投入欧美短剧的拍摄。

  200多位外国演员踏入片场,与中国剧组合作,拍摄出100多部欧美短剧。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跨越10000公里,坐10个小时飞机,只为拍几部短剧。

  7月开始,国内剧组开机数量骤降,演员们纷纷离场。繁荣骤冷的背后,是什么因素主宰全局?出海短剧的摄制有可能回到中国吗?

  拍一个半月短剧,赚2w美金

  “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来到中国拍戏。”Dominique原本在洛杉矶的餐厅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朋友拉去当了短剧群演。那天只是帮忙,但镜头背后,她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很快,她被选角导演发现,试镜,拿到台词,成为主角。从此,她的生活被短剧改变。

  短短一年,Dominique已经参演了15部短剧,其中有4部是在中国完成的。她说,光是自己身边的朋友,就有20个在演短剧,其中到过中国拍摄的人就有13个左右,至于不熟悉、只是听说的演员,就更多了。

  中国是她第一次走出美国拍摄的国家。西安与上海,四部作品、一个半月的连轴转,最长一次连续拍摄26小时。综合业内人士透露的日薪估算,她这一趟可以赚1.9万-2.5万美元(运算过程在后文)。

  事实上,Dominique并非纯粹的“素人转型”。她的履历写满了舞台剧、莎士比亚训练和驻场艺术家的经历。但在美国影视行业疲软的当下,这些履历并不足以换来稳定的拍戏机遇。而如今,短剧让她快速进入角色。

  Dominique并不是孤例。今年上半年,已有超200名海外演员远赴中国,他们的身影出现在青岛、西安、上海、郑州等短剧产能密集区。

  200+演员飞到中国拍欧美短剧

  据无界影视创始人杨正估算,今年上半年,约有100-200部欧美短剧在中国诞生。

  无界影视原本长期在美国亚特兰大拍摄,今年4月起开始在国内承接项目。面对骤然增加的拍摄需求,他们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选角业务部,既服务自家项目,也向市场外包。

  “3月到6月是一个明显的增长期。”无界影视选角负责人Jason透露,仅国内,每月大约有30到60个剧组开机。若按每个剧组至少两名主演、两名配角从海外调用计算,综合一人参演多剧的情况,短短数月,至少有约200名海外演员活跃在中国的短剧片场。

  点悦娱乐高级副总裁、制片人赵相格曾在接受中新经纬的采访时提到,自己所在的公司采用海外组与中国国内组双线并行的策略,2025年计划在中国国内完成10部海外短剧项目。

  过去,欧美短剧虽然也有少部分在“海外低成本区域”拍摄,如土耳其、英国、温哥华,这些地方既有丰富的场景和演员资源,成本也比美国低,但亦存在审批流程复杂,效率低的难题。

  更多情况下,欧美短剧会选择在本土完成拍摄,丰富而现成的演员资源和场景,本地剧组人员,文化认同度高,使得“本土化生产”一度被视为行业共识。但今年上半年,中国拍摄欧美短剧,却成了意料之外的风潮。

  据杨正分析,现象背后原因是由平台牵头的系统性试水。番茄率先推动,将拍摄地落在中国,随后山海、麦芽、容量、柠萌、天桥等公司跟进,甚至跨境电商平台也开始介入。逻辑很简单:以有限预算做数据测试,看国内能承接多少产能、在成本与效果之间能否找到新的平衡点。

  从制作角度看,中国拍摄海外短剧具有独特优势。

  首先体现在成本上。以常见的霸总题材为例,60集素材在国内通常7-8天即可完成,预算约为12-15万美元;而在海外拍摄则需要8-9天,成本上升至15-18万美元。

  周转效率同样显著。上一个剧组结束拍摄后,演员休息两天后即可进入下一部作品。原因很直接——对制作方来说,演员的签证、机票和食宿加起来是一笔数量不菲的成本,若让一个演员在有限签证期内完成至少三部作品,费用均摊到三部戏中,预算才相对合理。

  而对演员来说,完成拍摄任务也优先于休息。正如Dominique所言:“我想尽快完成我的工作,不要浪费宝贵的签证时效,觉等回到美国再睡吧。”

  若换个视角,从演员角度看,赴华拍摄短剧同样是一个具有机会优势的选择。

  在中国拍摄欧美短剧,主演薪酬相比在美国拍摄会高出30%至58%,日薪平均700至900美元。若像前文Dominique这样四部剧连拍,假设每部剧拍摄7天,一个半月时间可以赚1.9万-2.5万美元。高薪酬甚至带来激烈的竞争,无界影视的经验显示,一份选角通告常常能吸引300-500位演员应聘,筛选后单角色有10-20个备选方案,最终录用率约为5%。

  即便如此,这也是一项具有风险的跨国工作。

  Jason分享了一次令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今年5月,一位从美国飞来的女演员刚结婚不久便来华拍摄,刚落地就因接待信息与实际酒店不符而产生疑虑。在缺乏及时沟通的情况下,她误以为遭遇诈骗甚至拐卖,趁工作人员办理入住手续的空档,她直接到机场买机票离开了。剧组不得不紧急召开会议,一方面确认她的安全,另一方面迅速启用替补方案,将原本的女二升为女一,才确保项目如期开机。

  爆款尚未出现,开机量骤减?

  刚刚过去的7月,海外短剧市场单月下载量首次突破一亿次,巨大的内容需求倒逼产能扩张。若国内片场能够承接更多项目,无疑意味着生产力的提升,能更快“喂饱”市场。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短剧剧组的涌入,不仅是内容产业的扩张,也是地方经济的新增引擎——酒店、交通、餐饮、文旅消费,都将被这股新的文化资本所带动。

  然而进入7月后,海外演员来华拍短剧的热潮却开始降温。“以青岛为例,3月至6月期间,每月有20-40部欧美短剧开拍,7月才3-5部开机,跌幅非常明显。”Jason说。

  原因是短剧上线慢,数据反馈不佳。

  在海外短剧的拍摄场景中,一个制片人往往同时监制3-5部剧,前一部还未正式上线,下一部已经开机拍摄。这样一来,第一季度就已经积累了大量待上线的短剧,在第三季度才会上线。如果数据表现不理想,平台一方面是迅速做出调整,暂停剧目投放和上线,另一方面是本就囤积了大量剧目,暂时也不需要再增加拍摄了。其他厂商如山海、麦芽,也基本跟随了这一节奏。

  若进一步深究,则是头部平台步入阶段性测试之后的调整期。此前,头部平台推动大规模测试,密集开机,几乎是用堆量的方式来验证国内生产的可行性。随着测试期结束,平台开始回收产能,战略性调整。“并不是说以后平台都不会在国内拍了,平台的考虑不是海外国内二选一,而是国内与海外的比例如何平衡,哪些剧组要保留,多少产出符合标准,每部剧的预算如何分配,所有环节都进入重新计算。”杨正解释道。

  实际拍摄中,制作方也发现中国目前还不是完美的生产基地。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场景的局限。欧美风格的街道、建筑在国内十分稀缺,很多外景一旦置入北美叙事,就容易穿帮,难以满足本地化要求。

  其次是演员资源的不足。爆款演员在美国不愁戏拍,几乎不会为短剧跨国而来,除非有极高的薪酬激励。但当前国内的海外短剧剧组仍处测试期,预算有限,不可能大规模启用爆款演员。多数来华的面孔虽然新鲜,有一定的表演经验,却在专业度上与北美当地的演员存在差距。

  第三是剧组经验的缺口。在国内拍摄的海外短剧,大多由中国团队执行,语言与文化隔阂导致沟通不畅,信息传递失真,常常出现重复拍摄和严重加班。来自乌克兰的选角公司创始人Anna,本身也是一名资深的海外短剧选角导演。她以一位演员的真实感受为例:“拍摄一周,导演一句话都没有跟她说,都是通过翻译传达,这让她觉得工作很难进行,也有不被尊重的感觉。”

  更深层的挑战在于审美的错位。中国团队的运镜、灯光和表演捕捉,天然带有中式叙事的痕迹,最终产出的作品往往带着“中国味儿”,难以符合北美观众的审美预期。Anna认为,这或许是部分平台发现“国内拍摄短剧数据不佳”的主要原因。

  出海短剧回国拍,依然可以期待

  “短剧是从国内走出去的,未来海外短剧也会在国内拍。”即便存在挑战,杨正依然很有信心,日后中国会成为海外短剧的稳定产能地。

  在演员问题上面,无界影视通过标准化流程和工作条件的改善,提升演员的信任度,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首先是流程标准化。无界影视选角负责人Jason介绍,演员到位前,他们会办理工作签证、发放邀请函,演员的饮食禁忌和宗教信仰等信息,也会提前收集并分发给剧组。“其实选角只是制作环节中的一个过渡服务,它并不复杂,但需要标准化和细节化。”Jason说。通过这样的流程,演员抵达中国后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清晰的指引,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疑虑。

  然后是改善工作环境。超时、休息、餐饮和住宿,是外籍演员最敏感的问题。针对片场可能出现的超时,无界影视设定了“每日不超过三小时”的上限,并明确加班费按1.5倍时薪结算;若当日超时,次日必须保证至少10小时休息。餐饮标准是每天100元,配备制冰机和咖啡供应以缓解片场的紧张感。住宿则统一到三星级以上、单间200元左右的标准。Jason坦言:“只要把这四点做到位,大多数问题就能避免。”这些看似细小的举措,实际上是提升跨国合作信任度的关键。

  Anna作为一名在华外国人与短剧从业者,既深谙海外演员的诉求,也看好中国拍摄市场的潜力。为此,她计划创立一家演员经纪公司,专门向中国输送优质演员人才。“我希望能结合自身的独特经验,为演员们提供切实的帮助。”她说道。

  至于场景问题,国内并非没有欧美风格的片场,而是场地资源较为分散,未规模化。“目前,在青岛、上海、郑州等地都有欧美片场,可以完全复刻海外场景。”海外短剧导演刘松介绍道。集中在西安、上海拍摄的无界影视也正计划在郑州搭建欧美拍摄基地,为自己公司和同行解决取景问题。

  据悉,中文在线在2025年中报提到,将在珠海横琴建立短剧拍摄基地,该基地定位出海短剧领域,进一步补全其在国际业务的全生态布局。

  除从业者的介入外,中国也各地区积极推出专项政策,吸引海外短剧回国拍摄。上海设立5000万元扶持资金并提供“拍摄—制作—出海”全流程服务;上海仓城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则通过专项补贴和全周期服务支持剧组落地;福建计划三年投入3000万元,在创作、制作及出海等环节提供奖励;海南推出外籍演员入境免签及专业园区建设等便利措施等等。

  “中国对我来说太遥远了,如果不是因为短剧,我大概不会来到中国,我很高兴自己来了。”Dominique说。对她而言,这段拍摄旅程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段记忆——同行的友谊、夜市的烟火、火锅与KTV的喧闹,都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也许,未来还有更多海外演员可以前来,带走关于中国的独特记忆,让这个“遥远的国度”不再遥远。

责任编辑:凌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