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怪重出江湖,《聊斋》还有聊头
布菲| 骨朵网络影视| 2025-07-15
【流媒体网】摘要:聊斋IP持续焕发活力,《兰若寺》动画电影上映,志怪题材再掀热潮。

  2025年,聊斋宇宙还在持续扩大。

  上周六,改编自《聊斋志异》的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正式上映,大众熟知的《聂小倩》《画皮》等经典聊斋故事再次出现在了银幕上,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奇诡的聊斋世界。

  剧集领域,不久前主打聊斋风的单元志怪剧《无忧渡》曾引起追剧热潮,腾讯视频的剧集《聊斋》目前也在拍摄中。游戏赛道,最近讨论度极高的中式恐怖游戏《纸嫁衣》,也与聊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一代人的童年阴影——87版《聊斋》电视剧及同时期徐克的《倩女幽魂》系列电影,到2008年上映的电影《画皮》,再到如今形式更多样、领域更广阔的《聊斋》各式改编层出不穷,聊斋为不同时代的文娱创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它所构建的那个光怪陆离的中式志怪世界,也始终对文娱市场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聊斋:兰若寺》翻新《聊斋》成功了吗?

  整部《聊斋:兰若寺》(以下简称《兰若寺》)可以概括为蒲松龄听故事讲故事:青年时代的蒲松龄夜探神秘的兰若寺,误入井下遇到了爱讲故事的精怪灵蟾上人和玄龟子,他听完他们各自讲述的两个故事后,无法评断谁更胜一筹,干脆自己也讲了一个。

  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是以蒲松龄听故事讲故事的主线《井下故事》,串起五个篇章《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

  五个篇章故事的改编策略比较保守。故事主线基本遵从原著,翻新的点更多集中在形式上。一是明确时空:五个故事的发生地都被集中在了兰若寺,发生时间被具体地划分给了唐宋明等朝代,《聂小倩》的故事还来到了蒲松龄无缘得见的民国;二是整一些制作和视效上的“花活”,比如《崂山道士》篇章全程用毛毡风格呈现等,这也是动画电影特有的优势。

  在故事内核上做了出彩创新的,骨朵认为是《画皮》。电影中王生的妻子陈氏对画皮女鬼是有几分同病相怜感的,陈氏救了对自己不忠的丈夫王生后说的那句“恶心”,都让这个故事有了更女性视角的表达,也让原本故事里披皮女鬼吃人心的惊悚视觉恐怖感,转变成了一种当代的恐怖——恐婚。

  作为主线的《井下故事》,其实是最有原创气质的。它和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过程颇为相近:《聊斋志异》将近五百个故事里,既有他在茶水摊里听别人讲故事回来润色加工的,也有他自己纯原创的。

  大多数《聊斋》改编作品是没有作者蒲松龄出现的,就算有,存在感也不强烈。《井下故事》不仅让蒲松龄也当了一回故事的观众,还是会在上头时疯狂要求CP成亲的领嗑员。

  电影里对他的无节制摁头行为还有种隐隐的调侃和嘲讽感,让蒲松龄这个隐身的作者有了更具体、更活人的形象,颇有几分新鲜感。只是蒲松龄在整部电影里的主要作用还是串场,所以他的形象塑造也只能浅尝辄止。

  总体来看,《兰若寺》对聊斋IP的改编是以求稳为主的,五个篇章故事里有三个是大众耳熟能详的超级经典,翻新也更多地停留在新瓶装旧酒的层面。但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反响最热烈的,是两个对观众而言最小众的聊斋故事《鲁公女》《莲花公主》,口碑上最好的是《画皮》,可见观众们还是喜欢更新鲜也更现代的改编。

  鬼怪重出江湖,《聊斋》再续热潮

  据了解,自1922年的第一部改编电影《清虚梦》开始,至今已有超过150部的《聊斋》影视改编作品,聊斋IP的改编传统已经延续了百年,在不同的时代都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且,随着影视工业技术的发展以及文娱方式的多样化,它也可以进入更多诸如动画、游戏等领域。

  《聊斋》IP之所有如此深厚的生命力,一是因为我国有极其深厚的志怪传统,从魏晋时期的笔记志怪小说再到唐传奇,再到蒲松龄这个集大成者的出现,志怪传统从未中断。

  其次,《聊斋志异》近五百篇故事构建出了完善的妖鬼仙狐体系,以鬼狐映照世间百态,直击人性本质,赞颂自由和爱情、揭露强权等主题都具有跨越时空的魅力。而短篇小说的框架以及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都具有非同寻常的经典性和延展性,十分适合以各种形式进行改编,再加上这些年各种经典影视改编作品的反哺,才让《聊斋》IP始终历久弥新。

  但《聊斋》虽然经典永流传,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改编和解读。能成就经典的《聊斋》故事,诸如徐克的《倩女幽魂》等,均是对《聊斋》做了更具新意和当代意识的改编,而非简单的复刻。正因为是经典,才更需要刷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兰若寺》的后三个单元中都光明正大出现了“鬼”,聂小倩、画皮女、鲁公女的女鬼身份都不再遮遮掩掩。去年,还有一部动画电影《小倩》上映,这部电影里的小倩,也是货真价实的女鬼。

  鬼的重现,似乎意味着志怪题材的大门要彻底打开了。真正的鬼已经从荧幕上消失了很多年,聂小倩们这些年虽然一直没在荧屏上断过档,但她们通常会被改编为妖怪。实际上,这些年有不少妖怪故事,细究起来也是在打着鬼的擦边球,充当着鬼的平替。

  比如很多奇幻剧爱宣传的中式恐怖片段,把里面的妖换成鬼其实效果更好。物以稀为贵,鬼仙妖狐本来在志怪题材里是平分秋色的存在,但这些年观众们神仙妖怪故事看多了,正是需要更刺激一点的鬼怪来提供新鲜感的时候。

  在鬼还没能正式登场的时候,几部有强烈中式志怪风格作品的大热已经说明了市场对这一类题材的渴求。融合了悬疑探案的《唐朝诡事录》系列,捉妖谈恋爱两不误的《无忧渡》,女主画符驱邪降魔的短剧《云渺》,都证明了国人骨子里对这类题材的爱好。

  接下来的志怪题材除了《聊斋》,还有《子夜归》《攻玉》、尾鱼作品改编的《枭起青壤》《三线谜回》待播。期待这些志怪题材,能为影视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责任编辑:凌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