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故事穿上西方职场的外衣,当东方玄幻遇上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中国短剧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这一现象背后,跨文化改编策略的创新成为关键 —— 从剧本重构到技术赋能,中国短剧正以 “文化轻骑兵” 姿态撬动全球流量。
跨文化改编的重要性
文化背景的差异是横亘在短剧出海之路上的一道巨大鸿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由于历史、宗教、社会习俗等因素的影响,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念和情感需求。在西方一些强调个人主义的国家,观众可能更倾向于展现主角凭借自身努力实现梦想的剧情;而在东方注重集体主义的国家,强调家庭、友情羁绊,为了集体利益奋斗的故事往往更能引起共鸣。如果短剧在出海时不进行跨文化改编,直接将国内版本原封不动地推向海外市场,很可能会遭遇 “水土不服”,无法赢得当地观众的喜爱。
跨文化改编的三大核心策略
1. 情感共鸣:跨越文化壁垒的普世密钥
情感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无论身处何种文化背景,人们对于爱、友情、亲情、梦想、奋斗等情感主题都有着强烈的共鸣。在短剧出海过程中,挖掘这些普世情感,是跨越文化壁垒的关键所在。
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挫折与成长、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等,都是人类共同的经历。
情感的表达需要细腻而真实,通过细节的刻画和人物内心的描写,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案例:《梅花香自苦寒来》东南亚逆袭
这部聚焦女性励志的国产短剧,在东南亚市场播放量超 3000 万次。制作方九州文化通过强化 “逆袭”“救赎” 等主题,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与东南亚观众熟悉的婚恋观念结合,例如将 “婆媳矛盾” 转化为 “家族企业继承权争夺”,既保留东方叙事特色,又避免文化隔阂。该剧在印尼、泰国的付费转化率较纯译制剧提升 40%。
数据来源:广大大
策略解析:
情感锚点迁移:将中式 “孝道” 转化为东南亚观众更易理解的 “家族荣誉”,如女主为家族产业隐忍奋斗的情节。
文化符号适配:保留中国传统服饰、园林等视觉元素,但减少对 “科举制度” 等特定文化背景的依赖,通过字幕简化解释。
2. 本土化制作:混血模式破解文化折扣
文化折扣是指因文化背景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他文化受众理解而导致其价值降低的现象。为了破解文化折扣,短剧出海需要采用本土化制作的 "混血模式",将中国元素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打造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被海外观众接受的作品。
✅ 组建本土化团队
✅ 融入当地文化元素
✅ 符合当地审查标准和市场规则
案例:《Owned by the Billionaire Mafia King》的全球叙事实验
剧情介绍:女主Sarah因家庭债务陷入一场秘密交易,却意外被身份神秘的Jaxon“买下”。从起初的恐惧与抗拒,到逐渐被对方的守护吸引,再到最终得知母亲之死或与Jaxon有关,剧集通过“占有—救赎—信任危机”三段式情绪推进,建构出典型的“反差型情感关系”。
数据来源:广大大
这部 53 集短剧在北美、中东市场同步上线,采用 “中式剧情框架 + 海外演员演绎” 模式。例如,将原剧中的 “家族企业” 改为中东观众熟悉的 “石油集团”,并邀请埃及演员饰演男主,通过阿拉伯语配音和本地化场景(如沙漠庄园)增强代入感。上线首周即登顶中东短剧榜单,单集收藏量超 1 万次。
策略解析:
地缘文化嫁接:针对中东市场,将 “商业谈判” 场景改为符合当地礼仪的 “家族议事会”,并融入斋月、头巾等文化符号。
技术赋能效率:适配了 32 种方言及口音,实时生成符合当地表达习惯的字幕。
3. 文化符号转译:从表层移植到深层解构
文化符号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包括语言、习俗、艺术、历史等方面。在短剧出海过程中,不能仅仅是表层的文化符号移植,更要进行深层的文化解构,让海外观众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当中国短剧中的 “折扇”“灯笼”“茶道” 等元素漂洋过海,如何避免成为猎奇式的文化标签?
案例 :短剧《长公主在上》的符号破壁术
这部古装短剧在 YouTube 播放量超 2 亿次,海外观众却对 “公主礼仪”“朝堂权谋” 存在理解障碍。制作方青禾影业启动 “轻量化转译”:
视觉符号:将 “公主上朝” 转化为 “女性领主议事”,保留 “玉佩”“华服” 等视觉符号,但通过字幕注释 “象征领地主权”,让欧美观众理解服饰的权力隐喻;
制度符号:删除 “科举”“嫡庶” 等复杂设定,将核心冲突简化为 “女性继承权争夺”,用 “剑穗颜色代表阵营”“印章交接仪式” 等可视化符号替代抽象制度;
情感符号:强化 “姐弟互信” 的亲情线,将 “君臣之礼” 转化为 “盟友契约”,比如男主跪地并非 “朝拜”,而是 “递上合作协议” 的动作设计。
跨文化改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 文化差异导致的理解障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巨大,可能导致一些文化元素在目标市场无法被理解或产生误解。例如,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习俗等元素在短剧中的呈现,如果没有适当的解释和背景介绍,可能会让海外观众感到困惑。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在改编过程中通过巧妙的剧情设计或旁白等方式,对关键的文化元素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海外用户理解。
2. 制作成本与质量的平衡
在追求本土化制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制作成本上升的问题,而过高的成本又可能影响短剧的盈利空间。同时,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质量,也会影响短剧的传播效果。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优化制作流程,提高制作效率,合理利用资源。例如,可以利用Ai进行精准的内容生产和传播,降低人力成本;在保证核心剧情和制作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场景搭建、道具使用等方面的成本。
结语
未来的赢家,必属于那些能精准把握文化脉搏、兼具创意与效率的“全球化故事工匠”。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IPTV月报|2025年6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7-28
- [常话短说] 【盘点】全国付费频道活得咋样?! 2025-07-10
- IPTV月报|2025年5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6-24
- OTT月报|2025年5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6-19
- OTT节目榜单|2025年5月OTT点播节目排名发布!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