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属于当下的“新大众文艺”,才刚刚开始。
什么是“新大众文艺”?当艺术不再是少数创作者的“远行采风”,而变成了全民参与的“生活叙事”,人人皆为作者、万物皆可创作的“新大众文艺”呼啸而至。
7月2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上,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以《共筑视听新生态,共启繁荣新未来》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提出,传统影视的生命力在于精神价值,体现为思想性、艺术性、主流价值观引导性,和大众性。创作者既要放大、扩大、突出长剧的势能,也要学习微短剧的优势。二者在相互借鉴、相得益彰的过程中,最终实现“横竖都精品”。
爱奇艺早有布局。抓住时代、观众、创作的当下性,直面审美变迁、市场收缩、注意力争夺的重重挑战,它坚持精准把握长视频7.5亿用户的分众需求,进军微短剧并拿下2024年度最佳分账纪录,并热烈拥抱虚拟制作等先进技术。
以平台之力托举,爱奇艺如何引领行业?从长短结合、横竖之辩,再到新大众文艺,在这场演讲中,外界得以窥见爱奇艺“共筑视听新生态”的系统打法。
“从产业、观众角度来讲形成一种新常态,各得其所。”
▍以故事力量,引领“审美之新”
传统影视行业的生命力在于“精神价值”。在龚宇看来,思想性、艺术性,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性,是传统影视生命力的根基。而在此基础上注重大众性,亦是“新大众文艺”的应有之义。
在刚刚落幕的第30届白玉兰奖上,爱奇艺自制剧《我的阿勒泰》斩获了“最佳中国电视剧”的最高荣誉。提及近年来《狂飙》《人世间》《我是刑警》等剧集取得的成绩,龚宇认为,正是其“广泛的大众性”使然,“表达小众、表达自我可以有,但不是主流,我们更多要代表大众,这是传统影视行业最高价值之一。”
叫好又叫座,爱奇艺2025年上半年也持续在长剧精品化上交出答卷。2025猫眼上半年度榜单显示,《白月梵星》以累计有效播放19.68亿次,成为上半年剧集有效播放总冠军;而《漂白》则以集均9336.1万,将上半年集均有效播放总冠军收入囊中。
人民大众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参与着文学艺术的生产传播,进而改变和塑造着一个时代的文艺形态。换言之,所谓的“新大众文艺”,一是内容扎根,作品要从市井街巷、田野乡村、工厂车间乃至网络世界汲取养分;二是手法多元,故事表达不拘泥于传统的、经典的结构,充分发掘用户全新的心智结构。
从《我的阿勒泰》形散而神不散的慢叙事手法,到《我是刑警》中去戏剧化现实主义的叙事逻辑,从《城中之城》以金融职场为切口的群像纪实笔法,到《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将志怪元素与历史考据融合的类型化创新——
在向下共情、向上创作的过程中,爱奇艺已然找到了“新大众文艺”的平衡点,既展示了长视频的广阔空间,也给行业传达平台对长视频的充足信心。
精品化并不意味着束之高阁,“是不是说我们影视行业未来会像我们某些艺术品一样只是少部分人喜欢?不对,影视行业男女老少、南北通吃,永远具有大众性。”在演讲中,龚宇多次强调,“传统影视生命力旺盛”。
▍以长短结合,引导“形态之新”
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报告(2025)》显示,网民中经常观看微短剧的用户占比达39.9%。仅2024年全行业就上新了超过35000部微短剧。
形态之新,正是“新大众文艺”的又一表征。正因创作主体的全民参与、叙事类型的高度融合、技术赋能的传播裂变、接受场景的极大拓展,微短剧、竖屏剧等更自由的形制建构集合成了独一无二的视听场域。
躬身入局,2024年9月,爱奇艺首次公开上线微剧场、短剧场两个新剧场,而其对微剧、短剧两者概念的厘清,也被认为对相关政策制定,以及微短剧更好实现分类分层监管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将微短剧导入精品影视创作话语体系之内,已成为爱奇艺的重要策略。此次演讲中,龚宇再次强调,“横竖其实都是专业内容。”他认为,“绝大部分(微短剧)行业的人都很专业,特别是中国竖屏微剧走向世界以后。所以无论长短都是专业内容,这是共性。”
在精品化的语境下,微短剧行业走向正规,而曾经艺术性差、质量太低的印象也将逐步扭转,共同融入物美质优的大潮中。
因此,虽然这一年“鲶鱼搅动了市场,特别对传统影视行业的影响,甚至可以用‘冲击’这个词来代替。”但当逐渐趋于平静,“(微短剧)变成一种新常态,我们网络视听的内容生态系统又多了一个品类,而且这个品类和其他的品类各得其所。”
在长剧上新之前,《成何体统》微短剧版于爱奇艺率先播出,上线首日就创下猫眼热度同类历史新高,其“多重穿书+反套路谋略”核心设定引发了追更热潮。而《唐诡奇谭》《大王别慌张2》《少爷和我2》等一大批微剧、短剧作品,亦谋划着长短并行的篇章。
通盘考虑、辩证看待,才能让长短之争不至陷入泥潭,而是共同融入更宏阔的空间体系内,创造彼此交融的优质内容生态。
“‘横竖’既博弈,又相互依存借鉴,相得益彰。”在龚宇看来,“长(横)剧的精神价值,在于更有审美价值和精品化空间;‘竖’的价值则是在于内容脱水、篇幅更短、节奏更快。”
▍以平台赋能,引入“方法之新”
“新大众文艺”本就是网络传播时代的产物。正因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信息传播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赛博生态格局推动了“新大众文艺”的出现。主动拥抱新技术,是“新大众文艺”的内在要求。
以科技创新赋能,在龚宇看来,是精品内容之外,“横竖都需要”的首要技能。爱奇艺已经新兴技术应用于制作、播出,“发展空间非常大,现在只是刚刚开始”。
今年6月,爱奇艺对外界宣布大幅下调虚拟制作系统使用价格,其不含数字场景制作的全套软硬件系统使用价格,最低降至3.5万元/天。此举被广泛视作对虚拟制作技术的行业推广。此外,持续向同行开放制片管理系统,以及赋能一线生产者的智能工具,亦在不断有效提升着剧集制作的工业化水平。
这也是对平台生态协同力量的再强调、再强化。“新大众文艺”的生发与生长,不仅为行业带来一股新气息,也为拥有网络视听行业最大用户基数的视频平台吹来了一阵新风。
基于当前行业动向,爱奇艺对“平台何为”有更多指向未来之思。比如孵化、扩展IP价值,“不能单一依靠内容的发行、广告或者是会员收入,要增加货币化能力”;又如影视出海,在当地电视台或电影院之外,“互联网视频平台要形成协同效应。”
是播出平台,又绝不仅限于播出平台,在托举与护航之下,爱奇艺力图重建行业信心场。在“新大众文艺”这一新常态下,龚宇认为,要“抓住优势,猛冲猛打,把自己的优势放大、扩大、突出,这才是更有生命力的要点。”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盘点】全国付费频道活得咋样?! 2025-07-10
- IPTV月报|2025年5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6-24
- OTT月报|2025年5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6-19
- OTT节目榜单|2025年5月OTT点播节目排名发布! 2025-06-18
- OTT月报|2025年4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