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的下半场,除了卷内容、卷制作,厂牌也卷起来了。
一部《家里家外》,再次让“听花岛”声名大噪,坐稳行业头把交椅。
从《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穿越爽剧,到《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的红色主旋律题材,从瞄准中老年观众的《闪婚老伴是豪门》,到以平实生活流+全方言的现实主义题材《家里家外》,这家北京十月初五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于2023年创立的微短剧厂牌,狠狠拿捏了“观众想看”和“创作者表达”,以前互联网上评价褒贬不一的咪蒙(本名马凌),多以北京十月初五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总出品人、总制片人的马凌的身份,大谈微短剧内容的表达、创新和美学,为行业观摩学习。
先捕捉社会情绪,再将爽感转化为流量,马凌还是原来的那个咪蒙,“听花岛”厂牌也因此通过稳定的爆款输出,显现出品牌效应。
微短剧行业的差异化竞争,大概要从厂牌竞争开始。
五大高光短剧厂牌
在竖屏微短剧领域,早有五大厂牌以特色风格俘获众多观众,被亲切地称为“短国心肝”。
“听花岛”:新格式叙事+高密度情节+高频迭代
“听花岛”原本是十月初五影视打造的一个小程序付费短剧厂牌,最开始制作的作品也是以《黑莲花上位手册》《李特助如此多娇》等流量先行的作品,虽取得了分账好成绩,但也因为价值观导向等问题被有关部门及平台整顿。
2024年,听花岛开始在内容题材、制作表达、发行渠道等方面调整发力,先后制作并上线了女性题材《夜色将明》《引她入室》,以及年代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多部微短剧。
“听花岛”销售爆款一部接着一部。“听花岛”做微短剧似乎与咪蒙当年写爆文一般,对社会情绪与行业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与高效的商业操作能力。
日前,马凌在《家里家外》研讨会上透露,公司2021年开始做微短剧时,当年的几个数据让她震惊:一是70%的长视频用户开始倍速观看,二是抖音有40%的用户爱看影视解说。于是 ,团队便开始研究微短剧这一“全新的内容格式和内容语言”。
“听花岛”出品的短剧与其创作方法论一样,均围绕“新格式叙事+高密度情节+高频迭代”做文章。《闪婚老伴是豪门》就诞生于主创团队的一个观察:2024年春节后短剧主要付费人群发生了变化——40-60岁的中老年男性成为主力。
让“爽感工业化”,成为全链条标准化与情感共鸣的标杆,听花岛还有一套流程化标准。
据听花岛制作负责人赵优秀介绍,团队设置了一套标准的培训流程体系,例如用户洞察方法论、短剧的爆款模型、短剧的爆款公式等,员工先经过标准流程的培训后,全员在内部统一认知,才会进入到实际的生产流程环节。
“熊和兔剧场”:以强情节包裹女性叙事
该厂牌成立于2023年,代表作有《江南时节》《声色犬马》《步步深陷》《炽夜》《多大点事儿》等。这些作品的议题讨论多有看点,比如《江南时节》以精英律师人设探讨大龄女性议题,《炽夜》结合复仇主线“揭露婚姻真相”等等。
作为观众评选出来的“短剧质感TOP”,相较一般的竖屏微短剧,“熊和兔剧场”制作的微短剧在画面与调色上比较考究。
这应该与创始人有直接关系。“熊和兔剧场”的创始人王雨薇、熊巍均出身影视后期。
王雨薇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做过制片人、剪辑指导、后期导演,剪辑作品有《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崛起》《警察荣誉》等。
熊巍曾做过调色师、DI总监,调色作品有《隐秘而伟大》《警察荣誉》《白鹿原》等。
“马厩制片厂”:擅用互联网思维
微短剧确实是影视人很好的创业赛道。以氛围感为观众称道的“马厩制片厂”,其创始人穆裕(张大马)是广告导演出身。
“马厩制片厂”代表作有《脱缰》《情靡》《深情诱引》《多大点事儿》等,旗下有2到3套固定的制作班底,很注重视觉风格与用户进行情感联结。
张大马曾分享过公司的创作思路,用互联网思维运营公司,用对待影视作品的态度创作短剧,立志成为“短剧界的正午阳光”。
“马厩制片厂”只是张大马成立的都市情感短剧厂牌,此外还有主打创新题材的厂牌“赤兔制片厂”。
于今无量:培育重点项目,提升爆款率
今年春节档,《好一个乖乖女》杀出重围,不光取得了斐然的播放成绩,也将男主角柯淳送到“短剧一哥”的位置。
出品该剧的于今无量公司,从信息流广告起家,核心团队并非影视专业出身,而是全部出自原字节商业化团队,在短短半年内推出了13部千万级播放量的爆款微短剧,年产能现已达到200部,以轻快节奏吸引Z世代观众。
此前,微短剧行业通常采用“堆量”的方式,比如一个IP拍多遍、一部短剧拍多种开篇等等,以期爆一部而弥补其他作品的亏损。
于今无量在意识到精品化的趋势后,愿意花更多时间、精力和资源在重点项目上,创始人李峻丞介绍,其团队的重点项目爆款率已经接近90%,普通项目如果以上榜率为定义,则可以达到30%~40%,如果按千万级充值为标准,可以达到20%。目前行业爆款率大概在5%左右。
等闲内容引擎:自小说广告中升级
等闲内容引擎也是从信息流广告转战微短剧的,代表作有《你的眼睛我的世界》《追凶神探》《秦爷的小哑巴》等,2019年两部原创微短剧《奇妙博物馆》与《人生回答机》便出自这家公司。
2021年,等闲内容引擎获得掌阅科技投资,在微短剧上的业务开发成积极态势,对于爆款内容的前期选择及后期管理运营逐步形成体系。
传统影视公司向“短”
微短剧行业火热后,传统影视公司也开始了从“长”向“短”、从“横”到“竖”的战略调整,不少影视公司都成立微短剧厂牌,开始垂直深耕。
“好有本领”:以全明星,精品短剧破圈
柠萌旗下短剧厂牌“好有本领”,以明星出演、精品制作打开了好市场与好口碑。由杨蓉出演的都市题材微短剧《二十九》不光以扎实的内容成为微短剧界的“细糠”之作,也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品牌定制短剧。
2024 年推出的《庆余年之帝王业》则探索了大IP衍生微短剧模式,同样进行了不错的品牌植入。
“好有本领”CEO郑安迪曾表示,短剧的成功需要长剧工业化流程与短视频节奏、语法的结合。“只有具备传统影视工业制作的扎实功底,同时深谙短视频的算法与传播特点,才能打造既有内容品质又符合观众习惯的爆款短剧。”
长信传媒:以长带短,共塑IP
从长剧转微短剧,不浪费自家长剧IP是一种不错打法。长信传媒已于2022年开启这一尝试,微短剧《女神酒店》便出自其原创长剧《南洋女儿情》的支线内容。
既注重长剧粉丝的延续性,通过短剧补充世界观或角色支线;又强化“IP宇宙”概念,探索短剧与长剧的联动效应。不久前,长信传媒创始人、董事长郭靖宇在公开活动上表示,要为《灵魂摆渡》《唐朝诡事录》IP拍衍生微短剧,要让“长剧不断、短剧上新、共塑IP、永久相伴”。
华策影视:长剧基因嫁接短剧
华策影视虽暂未成立微短剧厂牌,但其在长剧IP转微短剧方面颇有成绩,衍生自《去有风的地方》的《我的归途有风》,衍生自《以家人之名》的《以爱之名》,均延续长剧的细腻情感刻画,以更轻快的节奏,适配碎片化观看需求。
完美世界:专注女性题材
投身竖屏微短剧,完美世界旗下专注于创新内容赛道的工作室建设女性短剧厂牌“她的世界”,主要关注情感和成长话题,据了解,其目标用户群体为精致妈妈和新锐白领。
“娱丸”:“大女主”的短探索
欢娱影视于2019年成立的子公司“娱丸”已成为该公司的短剧厂牌,作品基本在“穿越”“复仇”这两个舒适圈中打磨。
今年,“娱丸”推出了大女主重生复仇爽剧《吉天照》,虽并未大爆出圈,但其服化道还是可圈可点。
“华谊兄弟火剧”:“影视+IP”战略
2024年末,华谊兄弟宣布正式创建短剧厂牌“华谊兄弟火剧”,深入践行IP路线。
“华谊兄弟火剧”公司已与多家网文平台、游戏公司展开合作,如与阅文集团合作的《万道龙皇之陆鸣救父》《凤吟九霄》《抱歉我拿的是女主剧本》先后于去年末、今年初上线,由热门游戏《地下城与勇士》改编的《天选之子的我在地下城当救世主》也已播出。
据悉,华谊与中文在线合作的《情缘断尽渡无情》、与点众科技合作的《娘娘绝色》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改编自热门游戏“和平精英手游”的《菜鸟精英》(暂命名)、唐家三少的《大龟甲师》、原创项目《狂澜》将进入筹备阶段。
不论长短,也不分资深与否,在微短剧精品化的命题下,微短剧制作公司与传统影视公司现站在同一竞技场,未来,各大短剧厂牌如何在工业化生产中保持的灵活性与创意活力,在规模化与差异化之间找到平衡,才是持续领跑的关键。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盘点】全国付费频道活得咋样?! 2025-07-10
- IPTV月报|2025年5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6-24
- OTT月报|2025年5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6-19
- OTT节目榜单|2025年5月OTT点播节目排名发布! 2025-06-18
- OTT月报|2025年4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