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家广电总局领导“组团”回答,信息量大!
| 常话短说| 2025-09-26
【流媒体网】摘要: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两大业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9月25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曹淑敏介绍“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成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董昕、刘建国、韩冬出席,共同答记者问。

  常话短说小编也有幸受邀参加了本次发布会,在此结合自己的理解做相关梳理,一起学习。

  总基调和数据

  十四五期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发展的主基调和主方向:

  坚持“二三四”工作定位

  “二”就是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两大业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三”就是把握意识形态、公共服务和技术产业三大属性,

  “四”就是统筹广播电视网、IPTV、互联网电视、公众互联网四个业务层次。

  锚定三大工作方向

  “巩固提升广播电视、创新发展网络视听、融合聚合形成合力”

  发布会现场公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最新数据:

  用户规模: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直播卫星等电视大屏用户合计超过10亿,网络视听用户达到10.9亿。(提出了“两个10亿”用户)。

  内容规模:“十四五”以来制作发行电视剧(网络剧)超过1500部、动画片超过3500部,纪录片超过35万小时,微短剧约15万部。(微短剧被单独体现)。

  产业规模:2024年全国广电视听服务业总收入达到1.49万亿元,较“十三五”末相比增长61.96%。

  我国在用户、内容、产业等规模上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大国、网络视听大国。

  回应媒体关注

  发布会上曹部长从六个方面介绍了这5年来广电视听行业所取得的成绩,结合现场媒体记者的提问,以及广电总局各位领导的回答,本次发布会聚焦以下关键词:

  关键词一:双治理

  从2023年8月份开始“双治理”工作,到现在已经将近两年半的时间。

  曹部长提到的六大方面中的第三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佳体验、更优服务、更实保障,重点介绍了电视双治理的相关成果,比如:开机看直播,取消了机顶盒开机广告,大幅压减了收费包,增加了优质免费内容供给,逐步实现“电视机和机顶盒一体化”“一个遥控器看电视”,坚决整治广播电视虚假宣传医药广告、“自动续费”等。

  在此基础上,今年的重点工作:

  一是部署实现千万级插入式微型机顶盒和百万级一体化电视机,开展一体化电视机百万级试点应用。

  二是持续推进“一个遥控器看电视”。实现用一个遥控器同时操控电视机和机顶盒。在通用遥控器有一个功能,在任何界面下,通过“看电视键”这个键,一键回到直播。

  三是进一步拓展操作复杂的治理场景。已累计实现18.6万家酒店的“一键看直播”和没有开机广告,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把治理成果拓展到了其他场景,比如养老院、医院、残联机构、学校等。

  四是解决用户反映比较强烈的“自动续费”问题,让每一笔消费都能够安心透明,推动多个主体共同建设精品内容融合影视包,在不增加订购费用的前提下,实现“加量不加价”。

  五是强化智能电视及开机广告治理。前期实现了机顶盒开机广告的全面取消,在此基础上,目前93%的智能电视机机型实现了开机广告的“一键关闭”功能,而且向用户提供了“永久关闭”服务。

  关键词二:超高清

  曹部长提到的六大方面中,第四点是着力强化科技支撑、赋能、引领作用,超高清是其中的关键词。在答记者问环节,由刘部长介绍了超高清方面的具体举措。

  2024年,发展超高清列入了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范围。

  一是突出全面性,超高清涵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两大业务”,覆盖广播电视网、IPTV、互联网电视以及公众互联网这“四个层次”,其全面性体现在,电视大屏和手机小屏都要超高清化;

  二是突出贯通性,推动内容生产、节目制作、网络传输、终端呈现、产业支撑端到端全链条超高清发展;

  三是突出主频道和主平台在超高清发展中的示范带动效应。

  在内容生产方面,已经实现了新拍摄制作的电视剧、网络剧、纪录片等基本实现超高清化,新闻、体育、综艺等多类型节目超高清占比持续扩大。

  在电视频道方面,前期中央广电总台已经开播了2个4K超高清频道,今年上半年北京、广东、深圳三个卫视的4K超高清频道开播。而在9月28日,上海东方、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四川6个省级卫视超高清频道也将开播。

  在网络视听方面,包括芒果TV、爱奇艺、优酷、腾讯、哔哩哔哩和咪咕视频等6个网络视听平台在内的网络视听机构加快超高清建设,今年底新增的节目当中超高清平均占比将超过40%,其中芒果TV今年二季度已经达到了75%。

  在网络传输方面,全国有线电视、IPTV将新增传输9套4K超高清频道,同时在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和头部网络视听平台均上线超高清点播专区。

  在终端呈现方面,目前有线电视和IPTV超高清机顶盒总规模已超过2.8亿台,而且85英寸以上的超高清电视机销量大幅上升。还将发布移动终端超高清显示和视频分发标准,推动5G超高清手机、平板电脑、车载屏等终端画质和体验全面提升。

  在技术产业方面,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动态范围和三维声等超高清视听领域的关键技术,已形成3项国家标准、66项行业标准,标准体系逐步健全,技术和产业能力也在快速提升。

  从上述内容中也能看到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正在贯通。

  关键词三:新型广电网络

  曹部长在讲话提到谋划建设新型广电网络,打造基础设施、内容服务、业务监测“三张网”,建强用好这一广电视听的“核心基座”。

  董昕部长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广电网络是支撑文化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主流舆论传播、公共服务惠民、数字文化赋能、综合信息服务、国家应急支撑”这五大功能。

  目前正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速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围绕进一步提升网络规模化集约化服务能力,今年年底将完成全国所有省份的“一省一网”整合工作。

  二是大力促进广电网络多渠道协同覆盖,在有线电视网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广电5G网络,向移动互联网延伸广电视听服务能力。

  三是全面推动“广电+”政务、文旅、康养、教育、医疗等特色服务,以此来满足社会需要,拉动信息和文化消费。

  四是坚持“广电为民、广电惠民”,中央与地方多级联动、多部门协同,让“重温经典”频道进入养老机构。为低收入家庭、残疾人、优抚对象等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有线电视服务和增值服务;为听障、视障人士开设手语节目和“光明影院”公益点播专区,让广电网络服务更有温度、可感可及。

  要建好用好全国基础设施一张网、内容服务一张网、业务监测一张网。

  通过这“三张网”,形成“内容+网络”“文化+科技”“大屏+小屏”的综合能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高清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打造广电视听行业“核心基座”,实现广电网络的技术、服务、体验全面跃上新台阶,更好“传播党的声音、服务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

  关键词四:应急广播

  截至目前,全国已经建成1个国家级、27个省级、162个地市级、1832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部署了284万个大喇叭发布终端,覆盖34.5万个行政村,基本建立起贯通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

  在答记者问中,刘部长介绍了应急广播方面的四个做法,这也是当前广电行业应急广播的重点攻坚方向。

  一是强化平级对接,与应急部门“横向打通”。国家平台层面国家应急广播平台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打通;县级应急广播平台与同级的防汛指挥部以及气象、水利等部门实现技术系统的连接、对接,乡镇、村一级的应急广播前端和本地的防灾减灾网格员密切协同,通过不同层级的对接,第一时间获取临灾预警、救援等关键信息,确保第一时间播发出去。

  二是统一调度指挥,实现应急广播体系六级“纵向贯通”。

  三是突出防灾减灾,播发应急信息“精准高效”。今年6月以来,全国应急广播共播发了红色预警信息1.3万条、橙色预警信息2.6万条;播发救援、恢复类信息7.7万条,有力服务了防灾救灾工作。

  四是畅通运行管理,保障系统“安全可靠”。各级应急广播平台在防灾救灾应急响应期间加强值班值守,及时排查抢修设备和网络,快速恢复修复受损终端,大幅度提升了大喇叭发布终端的在线率和可靠性。

  关键词五:系统性变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在中宣部的领导下,国家广电总局全面推进各级广电媒体主动探索实践,取得了系列积极成效。曹部长在会上进行了介绍。

  一是以用户导向为牵引。

  二是以内容创新为根本。从今年起,我们推动实施“广播电视内容焕新计划”,强化新闻立台,推动新闻内容、形式、形态多方位创新,切实提升新闻的时效性、贴近性,更好地体现广电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努力拓展“广电+”业务,如“广电+体育”“广电+文旅”等。

  三是以融合传播为驱动。我们充分发挥大小屏融合传播的特色优势,积极推动多层次传播资源整合聚合和高效配置,形成传播合力。

  四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技术变革与媒体变革相融相促,大力推动广电媒体由重装备向轻量化转变,构建云化、一体化、智能化的综合性技术平台。正在打造高质量的视听数据集,构建视听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动高价值规模化应用场景。同时,加强人工智能安全能力建设,防范各类风险。

  五是以深化改革为保障。大力推动频道频率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推进广播电视台组织架构重塑,构建全媒体生产传播流程,完善绩效考核和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关键词六:精品创作

  在本次发布会上,有很多内容都在强调精品内容创作。

  韩冬部长在答记者问中也明确表示,总局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抓作品与抓环境相贯通”的要求,致力于为视听精品创作营造更好的环境。其中微短剧作为当下的一个热点,本次发布会上也透露出了诸多值得关注的信息。

  第一,在推动繁荣发展方面。

  一是加强选题指导、创作扶持,《狮城山海》《去桃花盛开的地方》等一大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微短剧呈现出题材更丰富、制作更精良的发展趋势。

  二是组织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开展“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非遗”等活动,不断拓展微短剧题材,推动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

  三是指导各地加大对微短剧的扶持力度,全国已经有14个省(区、市)出台了微短剧发展扶持政策,通过资源整合、创作引导等方式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

  在规范管理方面。

  一是建立微短剧分类分层管理机制,规范发展秩序,正在制订《微短剧管理办法》,计划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为微短剧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二是开展专项治理和常态化监管,及时处置违规节目。

  三是不断细化管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比如“雷人”剧情、“霸总”人设、片名哗众取宠等问题,及时进行纠偏。

  接下来,国家广电总局将采取更多有力举措,推动微短剧精品化、大众化、国际化。

  关键词七:国际传播

  曹部长的讲话中,第六点是加快提升中国视听内容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董昕部长在答记者问中详细介绍了在“走出去”和”引进来“具体做法。

  一是要全力推动“走出去”。持续开展“视听中国·全球播映”交流活动,推动大批精品节目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网络视听平台与外国观众见面。广电视听节目和服务出口规模增长已经超过了40%。

  二是主动促成“引进来”。“十四五”期间,每年都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视听作品在中国播出,境外人员累计近万人次参与境内广电视听节目制作。

  三是继续拓展“朋友圈”。“十四五”期间,我们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与时俱进完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落实“中非广电视听创新合作计划”,持续打造中非媒体合作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等双、多边机制性平台,同时我们还积极参加亚广联等广电视听国际组织工作,到目前,都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果。

  常锐评

  2025 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近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各个领域主管部门与媒体见面回应行业和老百姓的关切。

  从上述总局各位领导今天发言内容来看,信息量非常大,不仅总结了成绩,也为当前的重点工作进一步锚定了目标,释放出了一系列的重要信号,比如:

  逐步实现“电视机和机顶盒一体化”“一个遥控器看电视”;

  我国正大步迈向“超高清时代” 97%省级电视台已应用AI技术;

  坚决整治虚假医药广告、“自动续费”问题;

  本月28日将推出湖南、四川等6个省级卫视超高清频道;

  正修订《电视剧管理办法》等,坚决治理天价片酬;

  正在制订《微短剧管理办法》;

  年底省级卫视全面取消虚假医药广告

  是挑战,更是机遇。对于广电网络来说,今天发布会提到了一个词”“核心基座”令小编印象深刻,如何落地,关健就在于建好用好“三张网”“五大功能”。

  三张网:全国基础设施一张网、内容服务一张网、业务监测一张网

  五大功能:“主流舆论传播、公共服务惠民、数字文化赋能、综合信息服务、国家应急支撑”。

  这是时代交给广电网络的课题,也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答卷。

责任编辑:赵莹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