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彭锦:微短剧备案政策详解
| 短剧新视点| 2024-07-04
【流媒体网】摘要:题材内容同质化是现阶段微短剧亟待解决的问题。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视听内容所副所长彭锦从监管视角对微短剧政策作了清晰、详实的解读。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6月1日起,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日前,抖音快手微信多家平台发布微短剧相关细则,备案细则、流程、系统都在跟进,网络上也有短剧从业者分享自己作品的备案完整流程和攻略。

  对此,短剧新视点主办了“微短剧政策解读与创作研讨”主题沙龙,邀请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视听内容所副所长彭锦,从监管视角对政策作了清晰、详实的解读。

  以下为彭锦发言摘录:

  两个政策与监管边界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微短剧的两个专门政策,一个是2022年6月出台的(广电办发〔2022〕128号),一个是2022年11月出台的(广电办发〔2022〕345号)。这两个政策在对微短剧定位时都强调了它的意识形态属性——

  第一,深刻把握网络微短剧具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产品双重属性,意识形态是放在前面的。

  第二,坚持把社会效应放在首位。这也决定了管理边界、未来导向等基本定位。

  首先想跟大家交流的是〔2022〕128号文件,它并非只针对微短剧,包含了网络剧、网络电影等网络视听全部内容链条。具体到微短剧需要注重两点:

  第一,主管部门对重点网络微短剧实施重点监管。即不是所有的微短剧都要总局管,总局管理的是重点网络微短剧。如果6月1日之前还没有这个证或无备案就无法上线。

  第二,特殊题材的网络视听。

  这里所指的特殊题材并不只包括微短剧,是所有涉及特殊题材的网络视听都要遵循同样要求,包括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国家安全、统战、民族宗教、司法、公安等。

  因为涉及相关部门的协审,周期会拉得比较长。比如一部爱情题材的剧里,男主是公安干警,女主是外交官,从爱情主题的表达来看,这样的人设会把审片周期无限拉长。

  满足以下五点其中之一就属于网络重点剧片:

  第一类,投资金额比较大。

  第二类,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招商主推。

  第三类,在网站客户端首页首屏专题板块或专栏专区当中推荐播出。

  第四类,优先提供会员观看或以付费方式提供观看服务的。

  第五类,网络剧片制作发行自愿按照重点网络剧片申报的。

  “345号文件”首先对微短剧进行了定义,同时第一次说明微短剧是具有意识形态和文化产品双重属性,并提出了基本要求。

  该文件同时对原有政策进行了补充和调整,比如关于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上半年《我在80年代当后妈》很火,但引发了不好的舆情,大家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另外文件中提到了审美取向,这是在很多文件中都没有的。2022年的时候,好多微短剧粗制滥造、不堪入目,因此就专门强调了审美取向这个要求。

  持证与分层分类管理

  下面讲解大家关心的持证管理。

  具体来说,持证管理是分层次的——

  对于播出平台来说,持有的是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而抖音、快手、小红书这些新型平台,实行的是备案管理;对于制作机构,持有的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如果制作机构要拍影片,必须拿到这个证。

  对于没有持证,然后没有纳入管理的微短剧,上传的平台方承担主体责任。

  6月1日即代表一个时间节点,从节点开始,所有的增量剧都要取得发行许可证或备案号,所有的存量剧都必须有相关材料获得备案号,没有则下线处理。

  关于分类分层

  从6月1日开始,微短剧会被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重点微短剧,这个的规划备案是由总局统一来备案公示。

  重点微短剧只能符合下面4个条件之一:符合特殊题材、总投资额达到100万元以上、长短视频平台招商补贴或在各终端首页首屏推荐播出、自愿按重点微短剧去申报。

  第二个是叫普通微短剧,普通微短剧是由省级广电主管部门进行归档备案和成片审查,投资额在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而且不是主推的,也不是招商类的剧,可以通过备案管理。

  第三类就是其他微短剧,由各家平台来自审,一方面要进行内容审核把关,另外一方面是进行版权的核定。

  总体来说,对微短剧管理的整体思路是压紧压实

  微短剧数量实在太大,任何一个层级的行政主管部门,不管是总局还是省局,没有力量去进行全部的审核,所以现在主要是把责任压在各家平台。像抖音从去年开始做质检,开始大规模招聘审核人员,整个业务板块扩大了很多倍。

  对于行业而言,这样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实现挤出效应,实现微短剧提质增效。

  未来重点监管方向

  题材内容同质化是现阶段微短剧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从6000部微短剧做出的词云图显示,有386名总裁、240位夫人,离婚有205部,新婚出现21次,复婚15次,此外还有闪婚、退婚、先婚后爱,我们开玩笑说形成了新婚、离婚、复婚的全产业链。

  如果大家都聚焦在一个很小的内容赛道和题材上去,对整个产业而言是极大的浪费,对产业生态也有伤害。

  对此,政策突出结构管理。

  我们原来更多的可能是一部剧出现了问题就选择下线,但现在会把这个时间点往前,就是通过前置管理和登记管理,从题材上进行统筹。

  如果大家要进入这个赛道,一定要注意规避同质化,不是不能做爆款题材,但是要做出差异化来,而且尽量去开发和创新一些内容。

  此外,小程序类微短剧过度商业化运营导致的内容风险同样值得关注,商业模式导致了它整体内容品质调性不高,也是未来整治的重点

  对此,现在各家平台会接到一些通知,都在诊断,包括前段时间中国视协微短剧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也在推动内容审核和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向专业化精品化发展,改观行业生态。

  总编辑负责制和黑名单制度

  从6月1日起,所有未经审核和备案的微短剧不得在网上传播,上线平台后一旦发现会进行相关处理。

  总局对此要求平台落实总编辑内容负责制,与其他网络视听节目一脉相承,施行先审后播、信息核查、播出计划报备、播出调控管理和请示报告制度。

  对于个人上传内容,上传到哪个平台,哪个平台承担主体责任。

  对于跨平台情况,比如一部剧之前在抖音上线,彼时没有问题,后来却在某方面出现了情况,这时再上线快手时,这部剧就成了问题剧,快手就要对这部剧重新评判、审核,再决定是否可以上线。

  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对于一部问题剧,不只是下线处理,现在还会针对到具体责任人。比如某平台连续出了几次问题,会建议平台调整总编辑,追究网站主要经营者责任。

  同时,黑名单制度也正逐步建立。

  目前,黑名单制度尚未对外公开,但是主要平台对此有所了解。比如说某些内容,他们会换一个马甲或者换一些内容、换一个形式,在这家平台下线了,就到另外一家去上。对此,黑名单制度建立起来后,制作主题的信息、渠道各平台实现互通,由此规避了换马甲上线的情况。

  在带动增长就业、培养发现人才、开辟对外传播新路径等方面,微短剧成效比较突出。

  虽然现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从政策的用词、各地的响应来看,也体现着官方对微短剧肯定扶持的积极态度。这也是想鼓励大家不要去担心太多,首先要把影片给做好,精品内容一定是王道。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