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和电影似乎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物种,不仅叙事逻辑不一样,构图逻辑也全然不同。但有趣的是,短剧观众对一部短剧最大的夸赞就是“有电影感”。在很多短剧都在采用套路化的拍摄手法时,一部审美高级、精心制作的电影感短剧,会给观众在第一时间留下与众不同的印象。那么短剧如何才能拍出电影感呢?
为此,骨朵与精品短剧导演张楠展开了对话。张楠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短剧”导演,他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和温哥华电影学院,从业十余年来,一直在电影领域里深耕:从处女作《最后十米》获威尼斯圣马可亚太新媒体单元金奖,到2018年执导黑白科幻片《伊阿索密码》(梁静、李兰迪主演),再到2021年执导缉毒电影《生死交锋》(何晟铭、喻恩泰主演),张楠有着成熟的电影导演技巧和鲜明的导演风格。
而今年一个偶然的契机,让张楠开始涉足短剧领域,并接连拍出了多部精品短剧:缉毒题材的《我与玫瑰》,反情感诈骗题材的《盘中餐》。观众对于这两部剧的评价是:“剧情逻辑合理,主题立意高,演员情感表达细腻,眼神有层次感,服化道精美,贴近角色。”这两部剧不仅收获了观众的好口碑,还收获了官方的认可和奖项。在2025年CMG首届中国微短剧盛典上,演员王凯沐更是凭借《我与玫瑰》拿下“年度微短剧突破男演员”。
张楠认为:“电影感短剧的核心在于如电影般精细的设计感,从选景的线条感,到色彩运用的戏剧感,再到表演方式的质感,方方面面都朝电影对标,才能打造出电影感短剧。说白了就是用拍摄商业电影的理念去拍短片。”
短剧导演更强调情绪感受
作为导演,张楠的技能很全面,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欲也很强,“电影、长剧、中剧、广告、AI短片我都导演和制作过,就差竖屏了,今年也开始尝试竖屏了。”
张楠之所以开始留意竖屏短剧,是因为看了一部竖屏短剧《引她入室》。张楠被剧情所吸引,其中表现出色的演员赵佳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在当时即将开拍的《继承风暴》(横屏中剧)中,他启用了赵佳担任女一,这部剧播出后效果也很不错。
后来张楠看了精品短剧《江南时节》,非常喜欢,恰好《江南时节》制作方熊和兔的创始人雨薇正想邀请张楠合作一部缉毒题材微短剧《我与玫瑰》。张楠看完剧本之后,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尝试创作精品微短剧。因着共同的创作理念和对艺术的追求,张楠与熊和兔厂牌接连合作了两部精品微短剧。
骨朵:相比于短剧行业里的其他公司,您认为熊和兔厂牌最独特的优势是什么?
张楠:熊和兔最大的特点是“重视质量、敢于冒险”。熊和兔团队也是从传统影视后期团队转型做短剧的,曾经参与过多部大剧的制作和后期,审美很高级,也很重视剧作。而且熊和兔团队会充分运用强大的后期特长,来制造短剧的氛围感和故事感。
骨朵:您感觉长剧导演和短剧导演在工作逻辑上差别大吗?
张楠:我刚开始以为有很大差别,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核心要领是一样的。横屏要的是“事件连起来带来的感受”,竖屏要的是把“每集的感受连起来,形成更大的感受。”竖屏其实更像电影给我们的那种情绪快感,短剧中硬性逻辑没有那么的重要,情感逻辑是第一位的,流畅的戏剧感受最重要。
骨朵:您在导演短剧时,会怎么提高拍摄效率?
张楠:其实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长剧导演或者电影导演拍短剧会很慢,其实拍得快慢跟拍过什么没有太大关联,只是一个思路问题,讲故事的道理是一样的。拍摄长剧时,导演对画面和故事的精致度要求更高,逻辑更缜密,而拍短剧时,更要做细致的前期案头工作。我会放低对于精度的均衡用力,转而去追求重点戏剧化场面的刻画,在单场的细腻度上做深挖。
从表演上,我们会提前跟演员沟通清楚表演细节,如果表演准确,一般一两条就过了。在镜头语言的设计上,我没有时间提前画分镜,所以会在现场找灵感,尽量在调度的时候突出演员的表演,尤其是面部的表情。另外为了节约拍摄时间,我会采用一些灵活的土办法打光,来塑造更好的短剧气氛和人物性格,比如使用小机器,灯光师扛着灯跟着演员,保持光比的戏剧化展现。
骨朵:您感觉在表演上,长剧和短剧有什么区别?
张楠:横屏长剧在表演上会更强调演员的肢体语言,只要演员开始走路,哪怕一步迈错了,这个戏都会跑偏。而竖屏短剧在表演上强调的是演员的脸部表情。因为竖屏构图被限制了很多,有些调度就不允许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镜头语言的使用,反而强化了演员的表情传递。所以优秀的短剧演员,面部表情要控制的更好、更细腻、更有节奏,而不是滥用。
怎么把短剧拍出电影感?
擅长导演电影的张楠,也将自己对于电影语言的理解,注入在了精品短剧的拍摄中。他最近执导的反诈情感悬疑短剧《盘中餐》,就被许多观众称赞为“极具电影感”。很多画面随手一截,便如电影海报般唯美极简,并兼具神秘的故事感。
比如,女主角周敏芝在思迪酒店上旋转楼梯时,每走一步,步梯下的光便会逐节亮起,形似漩涡般的曲线轮回,给观众留下了暗潮汹涌、深不可测、杀机四伏的氛围感。
而《盘中餐》这个名字,也概括性地隐射了故事的内容——杀猪盘的情感博弈:为了给闺蜜复仇,钓系女总裁周敏芝(刘清心 饰)伪装成保姆,以身入局杀猪盘,试图找出捞男背后的真凶,而捞男路泽(王皓祯 饰)看似骗人无数,实际也是被囚禁在杀猪盘里的可怜棋子,两人最终携手破局,揪出杀猪盘背后的黑恶势力。
骨朵:您是怎么选角和指导演员表演的?
张楠:在选角上,我的戏从男一女一到背景角色,都要过了我这关才能用。我第一是看形,看演员的形象贴不贴合角色。比如《盘中餐》中,王皓祯的神秘感和忧郁的气质,就是我心中路泽的形象。刘清心的形象很符合大气的女强人人设。而且她以前是小品演员,非常擅长表演。
另外我不想要很表面的演员形象,而是想要更复杂的演员形象,比如《盘中餐》中的大反派邱滑德,上半张脸很严肃,下半张脸却在笑。此外在表演上,我希望演员能给我一些“反处理”的表演,比如在该发火的时候不发火,而是用另一种内敛的方式来表达愤怒的情绪,戏剧张力也许会更大。
骨朵:您从横屏风格转到竖屏风格后,会怎么探索构图上的竖屏美学?
张楠:从视觉上来讲,我认为竖屏的构图更接近于竖幅国画的道理,在构图上要简洁,取景场地要有大线条,在视觉上能给观众留下空间的层次感,所以我们选择了空间感很强的场景,比如“思迪酒店”。在色彩的搭配上不要太复杂,要注意色彩的互补和平衡,一般选择三到四个色块就可以了,因为色彩简洁,才能让观众更加关注人物。
比如有场戏,是周敏芝和明芳芳在金色空间中谈论计划,一个身穿金色衣服,另一个身穿蓝色衣服,色调的互补暗示着一种同盟关系。另外在调色上,最好选择一种主色调,比如《盘中餐》是以暖色调为主,不同的演员适合不同的色调,恰好刘清心和王皓祯都很适合暖光,暖光能给予他们更强烈的戏剧张力,金色能强调刘清心饰演角色的力量感。
骨朵:《盘中餐》女主的很多服装都很耀眼,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短剧服化道的选择上,您有什么特别的心得吗?
张楠:之前在拍长剧的时候,我们选择服化道都是更加贴近于生活的,这样能让观众有代入感。但是在短剧上,我发现剪裁和设计感越抓眼球的衣服,戏剧效果越出彩,观众也更喜欢。
比如说周敏芝有一套衣服,是金色的小洋装,深紫色的裙子,紫色的缎面手套,视觉效果很耀眼。其实现实生活中的人不一定会这么穿,但在短剧里你就会直观感觉到她的经济条件是很好的。这种稍显浮夸的装扮,其实刚好适合短剧,因为短剧不太要求现实感,而是要比生活高八度,具有识别度。
骨朵:您在短剧的剪辑上会怎么做,来放大演员的情绪?
张楠:长剧剪辑的逻辑是事件发展的逻辑,在这个逻辑基础上梳理清楚人物的情感逻辑和状态逻辑,共同推动戏剧的发展。而短剧剪辑的逻辑是要找到每场戏的戏核,所有的剪辑都是围绕这个戏核展开的。比如这场戏的戏核是两个人在吵架,那么所有的剪辑就要去把两个人吵架的状态推上去,吵架的情绪就会被放大。
因为情绪是由状态支撑起来的。短剧的剪辑很考验剪辑师的敏锐度,所以剪竖屏短剧要比剪普通长剧更加复杂和具备节奏感。因为长剧松一秒两秒看不太出来,但短剧6帧就决定了一个情绪。
精品化短剧的未来
去年精品化短剧还是市场中的少数派,而今年精品化短剧的占比显著扩大了。一方面是因为观众对于短剧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是各大短剧平台在用政策助推精品化短剧的诞生。因此今年市场上不仅涌现了数百部精品爆款短剧,也让精品短剧厂牌如听花岛、熊和兔等打出了更响亮的名号,还有很多影视正规军下场做短剧。这一系列现象,让精品化短剧成为了一个势不可挡的市场趋势。
精品化短剧,不仅在于制作上的精良,更在于题材表达上的意义深远。对于导演张楠来说,他期望能在这两点上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并寻找市场与精品化的平衡。
而他导演的缉毒题材《我与玫瑰》,也是短剧现实主义的突破之作。这部剧讲述了从小在福利院长大的犯罪心理师沈黎雾,因寻亲认识了缉毒警察周烬,周烬因战友(沈兄)的临终托付,决定默默守护沈黎雾。最终,沈黎雾知道了自己家人都是缉毒警察的身世真相,周烬也从毒贩手中救下沈黎雾,两人成功抓获了毒贩的故事。
原小说IP总共拍过4版短剧,《我与玫瑰》是最具现实质感的一部,不局限于小情小爱,而是将格局上升到了“家国大义”的层面,让很多观众对缉毒警察的敬意油然而生。而演员王凯沐用细腻自然的演技,塑造了一个冷峻果敢又直率真诚的缉毒警察形象,这个角色区别于他之前常演的霸总角色,让很多观众看到了他不同的一面。因此王凯沐得到了“年度微短剧突破男演员”的奖项。
骨朵:很多观众认为《我与玫瑰》是短剧中少有的缉毒正剧,您在创作时会怎么去处理这种更加严肃的短剧题材呢?
张楠:我之前导演的《生死交锋》就是一部缉毒题材的电影,因此在拍摄《我与玫瑰》时有一些经验可以复用。在拍摄《我与玫瑰》时,我是抱着对于缉毒警察的敬意去拍摄的。这部短剧的类型相对女频,但我更希望做一个有正气的现实质感的短剧。男主角的帅,也更倾向于塑造一种人民警察的力量感,而不是简单的酷帅,我相信这样的男人是很有魅力的。
在拍摄中,我们尽量用了相对平视的镜头机位和自然生活流的表演方式,这点和很多更加商业化的短剧不同。因为我不想破坏一个警察题材在我心中的样子,也希望能给市场一个不一样的题材和表达。
骨朵:您在接下来的短剧创作中,会怎么向市场靠拢?
张楠:我的新短剧《她比枪火炽热》刚刚完成后期工作,是由姚冠宇和韩乐瑶主演。在这部剧中我会有意识地去运用“黄金三秒”,开场会用冲击力的画面抓住观众。在剧情刻画上,我会更加突显角色理想化的一面,人物关系的发展会更加跌宕起伏,人物刻画会更加富有立体感和时尚感,以及使用视觉设计感的运镜去营造气氛。
我希望让观众沉浸于那个年代五彩斑斓的氛围,感受主人翁的人物弧光,和角色一起去冒险。之后的创作我会在镜头展现方式、视觉设计、戏剧节奏等方面,用更强烈、更商业和立体化的方式,去适应短剧的拍摄基调,向短剧市场全面靠拢。
骨朵:您认为精品化短剧的未来是怎样的?
张楠:我认为短剧市场的未来一定会逐渐演变成精品化短剧的天下,成本一定会提高,很多明星和大级别团队也会来拍短剧。观众也会逐渐厌烦一些特别狗血、low、同质化的剧情,他们想看到精品化的短剧。比如像《盘中餐》这样的作品,从各个平台的观众评论来说都很不错,也很认可我们对于人物的塑造和制作的水准,证明目前的道路是对的。观众的评价就是我们未来的镜子。而且精品化短剧的受众很大程度上就是长剧的受众,这些受众未必会接受特别下沉的短剧。
只要观众有需求,就说明精品化短剧有市场,而且市场会慢慢扩大。现阶段主要是要探索精品与市场的平衡。我觉得现阶段在题材上尽量商业化,大众化,类型题材上选择家庭、婚姻、爱情、甜宠类、古装或谍战等强类型题材,在制作上的精品化是选用专业化的团队,这也许是现阶段精品短剧的平衡之道,未来我相信市场会展现更多的类型适应度。
责任编辑:凌美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立即行动】四部委联合规范酒店电视服务,广电抓住机会! 2025-09-30
- [勾正科技] OTT月报| 2025年8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9-29
- [常话短说] 【解局】这个省广电自我救赎,出招! 2025-09-29
- [常话短说] 【重磅】新型广电网络咋理解?! 2025-09-28
- [勾正科技] 勾正科技郑婷婷:2025大屏营销新机会 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