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2日开始的红果暑期档起,《云渺4》等一系列重磅短剧上线,为暑期档的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纵观红果片单,我们不难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剧名末尾带"数字"的剧出现在片单之上。这些“续集”是原有剧集IP的延续,是新一季的故事。
这种“季更”的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很多大IP、长IP短剧的标配模式以及新剧的内容规划选择。
“季更”从何而起?分别有什么优劣势?会成为未来短剧的主流方式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下关于短剧“季更”的话题。
一、“季更”短剧珠玉在前
纵观各类榜单,其实不难发现一个趋势:有越来越多的IP短剧的“续作”出现:一部短剧的体量有限,所以部分长IP短剧开始采用“季更”的形式,通过一季季更新的方式来讲述一个长期的内容,其中有是原故事的延续,有的是沿用世界观的一个全新的故事。
(一)《武极天尊》:重振男频雄风
最早开始“季更”的短剧已经不可考,第一个算是做出了名堂的应该是《武极天尊》系列。
该系列一共有两部,第一部《武极天尊》于2023年11月上线,24小时充值破千万,登顶抖音巨量引擎剧目周榜,是当时玄幻短剧领域的黑马。
续作《武极天尊2之神界篇》于2024年8月上线,24小时充值更是超1500万,刷新前作纪录。
在当时短剧市场,女频当道,男频疲软,在整体付费低迷并且数据持续下行的情况下,《武极天尊》的爆火给市场注入了一剂有力的强心针。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男频短剧重回观众的视野之中。
(二)《云渺》系列:第五季正在路上
而目前“季更”短剧中,更新季数最多的,是《云渺》系列。
目前最新的第四季《云渺4:绝嗣佛子》已于8月2日首发上线红果,并且在该季结尾字幕中官宣《云渺5》剧本正在创作中并已在红果开启预约,但具体上线时间尚未正式公布。
该短剧改编自小说IP《我,修仙大佬强亿点怎么了》,此前也有几个改编的短剧版本,数据都比较一般,直到王小亿版才算是彻底带火了这个IP。
该剧主要讲述的是“云渺”在沉睡若干年后苏醒寻找自己记忆的故事,该剧通过“单元案件串联推动主线故事发展”的模式,通过主角云渺经历不同的案件,从而逐步揭示女主身世谜题。
《云渺4》上线前预约人数便超240万,远超其他同期上线短剧。正式上线第二日,该剧便登顶DataEye剧查查红果热力榜榜首,红果热度一度超过9500万。
该剧虽然已经出了四部,但是观众的热情依旧不减,并且给予新的一季非常高的评价,同时对于后续的剧情有着强烈的期待。
(三)《太奶奶》系列:高开高走的新赛道
听花岛的《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以下简称“太奶奶”)系列,无论是播放量还是热度,都堪称目前“季更”短剧的天花板。
《太奶奶》第一季自今年6月10日上线红果,4天原生端播放量超3亿,相关话题量超20亿,多次登顶DataEye短剧热力榜,女主角李柯以在短剧上线期间涨粉超40万,登顶各类演员榜榜首,成为新晋“短剧一姐”。
自第一部爆火,《太奶奶》第二季也火速提上日程并于次月25日上线,该剧红果热度值最高超过10900万,4天播放量破10亿,目前总播放量破30亿,打破红果平台“历史最高热度值”、“最快双破亿”等多项纪录。
《太奶奶》第二部上线还不到一周时间,其出品方听花岛便官宣了该系列的第三部正在筹备中,不日将与大家见面;目前第三部已经可以在红果平台开放预约。
随着这几部“季更”的短剧爆火,还有越来越多的短剧开始以“季更”的形式来运营短剧IP,甚至一些爆款老剧,也在策划通过更新“新的一季”来完成内容重启,激活IP的潜在价值。
根据DataEye研究院的统计,除以上两个系列外,还有以下短剧已经或者即将进行“季更”:
二、短剧是“季更”最好的载体
现在大部分短剧内容都是由网文改编,受限于短剧的故事体量,编剧很难把一个几百万字的故事在短短不到100集的短剧内完整地讲清楚。
早期短剧对于网文IP改编采取的方式是“取其精华”:将整个故事最重要的几个剧情片段进行拍摄,其他信息通过旁白或者快剪进行表达。这种模式虽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短剧在表面上“讲完了这个故事”,但是由于省略了太多的内容而导致观众实际上“看了个寂寞”,根本不知道完整的内容是什么,最终导致原著粉和短剧粉都不买单。
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出品方发现:原来没人要求我一次性讲完整个故事啊!他们便开始尝试一部剧只讲一个开头,然后看看观众反应。如果数据不错(能赚到钱),观众反响也还可以,就继续拍第二部,反正凭借短剧飞速的制作周期即使没有提前准备也可以在短期内上线;而如果数据不理想,观众对于内容也不买单,那就放弃这个IP再寻其他项目。
这样,“季更”形式的短剧便逐渐开始出现。
同时,网文IP的故事结构大部分也天然适配以“季更”短剧的形式来进行呈现。
国内的网文,特别是玄幻、修仙、学院流等题材,都逃不开“打怪——升级——换地图”的套路。这种模块化的文章结构中,每个“地图”是一个大事件,然后大事件中又有若干不同的独立事件进行连接——这种故事结构天然适配短剧的“季更”改编,而短平快的短剧,也同时成为了“季更”最好的载体。
三、“季更”短剧的优势
DataEye研究院发现,短剧的“季更”模式,通过以“季”为单位对同一IP内容进行连续性的更新,有望成为短剧精品化与IP长线运营的关键。
以往短剧“小成本挣快钱”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已经随着IAP的式微而逐渐没落。随着用户对于高质量内容的要求日益提高,季更模式正通过更长的叙事弧光和更深的人物塑造,对IP进行持续培养和优化,延长IP生命周期。
“季更”模式的出现,反映了短剧行业从“流量生意”开始向“内容生意”进行转变,预示着行业将从追求单剧爆发转向追求系列IP的长期价值,有助于推动短剧行业实现可持续性长期发展。
根据DataEye研究院观察,“季更”短剧同时还具备以下的优势:
1、“季更”模式可以及时收集整理观众对于剧集制作和内容的意见反馈,在后续“季”的剧集的制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修改,使观众对剧集产生一种反馈意见获得认可的参与感以及和剧中主人翁共同成长的陪伴感。
2、“季更”短剧积累的历史数据可以成为后面“季”新内容的助力,有助于尽可能将前面的历史观众转化为持续观众,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多次复购”;同时,“新季”在推广的同时,还能为之前播出的“老季”带来新鲜的热度以及流量,甚至带动同一出品方以及演员的其他剧目的数据增长。
3、“季更”模式对于短剧的多元化盈利有着更大的运营空间。以最常见的广告植入为例,“季更”可以让广告的植入更加灵活和多变,并且多季累计的热度和观看数据让短剧方可以有更高的客单价和更强的议价能力,甚至可以根据广告内容(价格)有针对性地对剧情进行修改或调整,从而在不影响故事结构和主题的情况下和品牌方有着更高的适配度。在目前短剧营收逐渐触及天花板的时候,广告植入有望在未来成为短剧新的营收增长点。
四、“季更”面临的挑战
然而,随着“季数”的逐渐增加,这种模式也将面临一般短剧所不需要面对的全新挑战:
1、“季更”模式追求精品化的同时,必然导致制作成本的上升。当前短剧整体的制作成本较2023年以来已经提高了至少50%。演员,特别是头部爆款演员的片酬水涨船高。同时,观众对于“新剧”总会有“更高”的期待,所以制作方也需要通过使用更好的服化道或者特效来满足观众的期待,从而维持在观众中的口碑。以上这些,必然导致短剧制作成本的增大,从而也给盈利端持续加压。
2、“季更”模式容易陷入内容创作的瓶颈和剧情重复的窠臼。同样的角色和人设容易导致内容创作疲惫。一成不变的故事每一季还要有不一样的内容创新,这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在创作时间和制作时间都非常紧迫的时候,内容的质量和体量很难做到两全。尤其是针对一些本身内容体量不大便被改编为短剧的IP(十几万字未完本),原小说内容不足以支撑后续短剧的内容更新,则需要短剧编剧对内容进行原创,这样一方面难以保证质量,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原著粉丝对短剧的“魔改”产生抵触。
3、在“季更”模式下,对特定演员的依赖会随着季数的增加而逐渐加深,万一演员决定退出或因为不可抗力或者意外无法参演作品,季更作品将面对“续作更换主演”或者“IP全线下架”等重大风险,有可能让之前多季积累的优势付之一炬。
五、“季更”模式将加剧IP之争
现在各方,特别是各大平台方,对于IP的追求和执念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夸张的地步。
无论是抖音版权中心的成立还是红果IP改编库的准入门槛提高,都说明了版权之争正愈发白热化。番茄小说”巅峰榜“中的IP为何不开放改编?难道番茄有钱不赚吗?其实不然,这些都是为了保护这些IP的稀缺性以及保证优质的IP不会因为被肆意改编而导致观众层面以及市场层面的评价降低。
鉴于目前短剧单剧的变现途径逐渐固定,盈利能力逐渐触顶,大家对于短剧制作的投入也达到了某种动态的平衡,这也限制了目前短剧制作的天花板高度。当大家制作水平一致,演员阵容一致(同为一线演员),那么最终大家可以卷的必然是IP的粉丝基础和号召力。所以一些类似《十日终焉》、《诡秘之主》、《诛仙》、《完美世界》、《凡人修仙传》等国民级别大IP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目前,短剧的IP改编还并未触及类似的顶级大IP,受限于成本和制作周期,大家还主要将关注点集中在一些有潜力的新IP和一线IP的改编开发之上,但无论网文行业的内容存量有多大,同质化和创作效率等问题只要一直没有解决,IP库就存在着被内容被掏空的风险。
未来,也许国民级大IP或网文圈最顶级的IP也终究躲不过被改编为短剧的命运,但就目前而言,短剧的制作水平及能力还不足以满足观众对于这些顶级大IP的期待。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待短剧制作流程和工业化水平的再一次飞跃式进步,短剧才具备真正下场尝试顶级IP的能力。
届时,才是短剧内容被主流文娱行业真正认可的契机。
责任编辑:凌美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立即行动】四部委联合规范酒店电视服务,广电抓住机会! 2025-09-30
- [勾正科技] OTT月报| 2025年8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9-29
- [常话短说] 【解局】这个省广电自我救赎,出招! 2025-09-29
- [常话短说] 【重磅】新型广电网络咋理解?! 2025-09-28
- [勾正科技] 勾正科技郑婷婷:2025大屏营销新机会 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