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全力押注F1:从银幕到赛道,重塑体育娱乐流媒体的新格局
Frank| 探显家| 2025-07-10
【流媒体网】摘要:苹果跨界F1,从转播权到电影《F1》的全方位博弈。

  据《金融时报》报道,苹果正在与 F1 洽谈获取美国流媒体转播权。这项协议将从 2026 赛季开始,取代现有的转播方 ESPN,后者的合同将在今年年底到期。ESPN 曾拥有独家续约权,但由于成本上升选择放弃。目前,转播权已向所有竞标者开放,苹果成为领跑者之一。

  苹果对 F1 的兴趣并非偶然。公司高管频繁出现在 F1 赛事现场,并在相关内容上持续投入。苹果首个 F1 相关电影大型项目《F1》在全球票房已超过 3 亿美元,此外,一部关于刘易斯·汉密尔顿的纪录片也正在为 Apple TV+ 制作。进军赛事直播成为顺理成章的下一步。F1 目前在美国的转播协议每年价值约 9000 万美元。

  最新估算显示,下一份协议的年价值可能升至 1.2 亿至 1.5 亿美元,主要受 F1 在美国人气激增的推动。对苹果来说,这一数字完全在其财力承受范围内。苹果已经拥有 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周五棒球之夜”的流媒体转播权,并全力投入 MLS(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将所有比赛独家呈现在 Apple TV 应用上。目前尚不清楚 F1 自有的 DTC 服务 F1 TV 将如何融入苹果的战略。F1 TV 年费约 130 美元,为粉丝提供赛事直播和点播内容。在一些国际市场,因独家转播协议,该服务会被地理封锁。如果苹果每年为转播权投入超过 1 亿美元,预计也会寻求在美国的类似独家权利。ESPN 仍在竞争行列,但局势已发生变化。

  自 2018 年以来,F1 在 ESPN 的美国观众人数翻了一番,赛事也新增了迈阿密和拉斯维加斯等地。但苹果雄厚的资金和跨平台战略,使其在竞标中占据有利地位。苹果在体育直播领域的布局一直谨慎且有策略。它并不追逐所有体育版权,而是选择那些能与自身内容生态和文化影响力相契合的赛事。F1 兼具全球吸引力和美国市场的增长潜力,正是苹果精心挑选的高端体育资产。如果苹果赢得转播权,不仅会打破 ESPN 对这一快速增长运动的垄断,还将加速高价值体育内容向流媒体平台的转移。对苹果来说,这又是其在流媒体大战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这样的背景下,苹果与 F1 的合作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转播权争夺,而是上升为一场关于内容创新、用户体验和行业变革的深度博弈。正是在这种多维度的融合与碰撞中,F1 与苹果的故事变得格外值得关注。通过深入探讨苹果与 F1 电影项目的合作历程和相关细节,展现了苹果如何将自身的创新科技、品牌影响力和资源投入到电影《F1》的制作中,力图在娱乐产业中实现突破,并通过真实还原赛车世界,提升苹果在文化和影视领域的地位。

  蒂姆·库克和刘易斯·汉密尔顿仿佛站在世界之巅。苹果公司 CEO 与 F1 赛车巨星一同站在加州库比蒂诺苹果园区天文台的观景台上。

  这个高处是库克在四月末阳光明媚的一天带汉密尔顿参观 175 英亩苹果园区的最后一站。尽管自 2022 年起汉密尔顿就已经作为《F1》电影的制片人与苹果合作,但这却是他第一次来到苹果园区。这部由苹果原创影业出品、耗资超过 2 亿美元、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动作大片《F1》,将于 6 月 27 日登陆各大影院。

  苹果公司和刘易斯·汉密尔顿都在这部电影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和心血,他们都需要通过全球票房的表现来证明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是值得的。这里没有任何犯错的余地:《F1》要么一飞冲天,成为年度最受欢迎的大片之一;要么就会被视为一次代价高昂的失败案例。这是一场在世界舞台上的高风险豪赌——正是这种“放手一搏”的冒险精神,才让企业高管和创意人士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合作关系。

  在这个微风拂面的下午,距离电影首映还几周,团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让更多观众了解并期待这部电影。但此刻,库克更想向这位明星嘉宾展示苹果园区令人惊叹的景色。

  “那是圣何塞吗?”汉密尔顿指着远处模糊的办公楼轮廓问道。64 岁的库克点点头,两人环顾四周,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也在思考着各自在《F1》上映时所承担的压力与期望。

  40 岁的汉密尔顿是七届 F1 世界冠军,是历史上最成功的赛车手之一,也是体育和其他领域多元包容的开拓者。这位 8 岁就开始赛车的英国天才,如今还是企业家、丹佛野马队的股东,以及拥有自创服装品牌 Plus44 的时尚偶像。尽管汉密尔顿曾以每小时 200 英里的速度驰骋世界各地,但苹果园区稀有的氛围和俯瞰硅谷的景致,依然让他印象深刻。

  汉密尔顿不仅即将迎来自己作为制片人的首部重要电影的上映,同时还在忙于 2025 年 F1 赛季的比赛,这一赛季从三月开始,十二月结束。如果 F1 车迷和其他车手不喜欢这部电影,汉密尔顿在巡回赛中肯定会感受到压力。但他毫不担心:“如果你看过以往的赛车电影,”他说,“你会发现很难拍出真正真实的赛车感觉。这部电影是有史以来最棒的赛车电影。”

  这部电影由《壮志凌云:独行侠》的编剧兼导演约瑟夫·科辛斯基主导,团队花了一整年时间开发先进的摄像技术,以捕捉赛车运动的极致速度与力量。库克特别强调,这项技术也被应用到了最新款 iPhone 的摄像头中。

  《F1》这部电影是由苹果原创影业、布拉德·皮特的 Plan B 公司、杰瑞·布鲁克海默影业以及汉密尔顿的 Dawn Apollo 公司联合出品的。华纳兄弟负责全球院线发行。与此同时,汉密尔顿和苹果还合作制作了一部关于他个人生活的纪录长片,预计将在部分影院限量放映。外界还猜测,等到现有转播协议到期后,从 2026 赛季开始,苹果有望成为 F1 在美国的电视转播权竞争者。可以说,苹果对《F1》项目投入极深。

  在电影上映前几周,尽管还没有正式的市场追踪报告,库克就已经信心满满地表示,这部电影完全配得上苹果的品牌。“你会感觉自己和摄像机一起坐在赛车里,”他说,“我们对每一个细节都极为在意。”

  《F1》是苹果过去六年拓展影视业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苹果押宝于科辛斯基和 2022 年大热影片《壮志凌云:独行侠》背后的团队,希望他们能打造出一部横扫各年龄层、在票房和流行文化影响力上都能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品。在最理想的情况下,《F1》不仅会成为票房爆款,还会引发无数网络热梗,彻底点燃F1赛车在美国的流行热潮。

  这背后其实是苹果对“软实力”的极致追求。硬件创新固然重要,但真正能让品牌深入人心、影响社会文化的,是那些能激发情感共鸣、引发广泛讨论的内容。苹果通过《F1》这样的项目,试图证明自己不仅能制造改变世界的工具,也能讲述改变世界的故事。这种战略眼光和文化野心,正是推动企业持续进化、引领行业的关键所在。

  《F1》这部电影是艾迪·库伊倾注热情的项目。库伊是苹果拓展影视业务的关键人物,也是资深的赛车迷,目前还担任汉密尔顿所在法拉利车队的董事会成员。他对这部电影的期待远不止于一个九位数的首映周末票房:“我希望大多数人看完电影后,都有成为赛车手的冲动。”库伊这样说。

  在库克看来,《F1》是检验苹果影响文化能力的绝佳载体。与其依赖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硬件,苹果更希望通过一部具有广泛吸引力的电影来展现自己的“软实力”。

  库克表示:“我们希望让体育的真实感和人生的起伏都在电影中鲜活呈现——《F1》做到了这一切。我们还把苹果独有的东西带进了电影,比如我们的摄像技术。我们计划让整个公司都参与进来——包括零售等各个环节。这是一个能让全公司凝聚起来的项目,能成为其中一员让我感到非常美好。”

  导演科辛斯基在整个电影制作过程中都感受到了苹果的“魔力”。在苹果的支持和汉密尔顿的人脉帮助下,科辛斯基得以在 2023 和 2024 赛季的多场 F1 大奖赛现场进行拍摄。电影的赛车制作团队甚至成了赛道上的“第 11 支车队”,拥有自己的维修区,能够深入赛事核心区域,更好地捕捉真实的赛车场面。

  有时,科辛斯基在关键赛事中会同时启用多达 28 台摄像机进行拍摄。到 2024 赛季结束时,累计拍摄素材超过 5000 小时。

  “F1 的世界本身就是不断突破技术极限,这已经深深融入了这项运动的基因。”科辛斯基说,“而这与苹果的整体气质非常契合。”他还补充道,这部电影“最终成为两个巨头品牌之间令人难以置信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如此规模的项目。”

  曾制作《壮志凌云》《闪舞》《比佛利山警探》和《犯罪现场调查》的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也表示:“这是一项巨大的制作。我从未见过有公司像苹果这样,为一部电影倾尽所有资源。”

  作为一家市值以万亿美元计的公司,苹果对成功的标准极高。公司已故联合创始人、库克的前任史蒂夫·乔布斯早在创业初期就确立了苹果品牌应当被尊重和保护的理念。乔布斯远远领先于时代,他深知对于科技公司来说,打造一个坚不可摧、与创新、创造力和酷炫划上等号的消费品牌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苹果标志性的“苹果” logo 及其所代表的意义,是那 3 万亿美元市值中无法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库伊一样,库克对 Apple TV+ 和苹果原创电影在公司中的作用有着清晰的愿景。库克说:“我们站在科技与人文艺术的交汇点。我们希望 Apple TV+ 成为伟大讲述者讲述他们最佳故事的地方。”

  Apple TV+ 于 2019 年 11 月正式上线。库伊和库克都注意到,2025 年是该服务历史上第一次能够推出完整、精心规划的全年片单,而不再需要应对全球疫情或 2023 年两次罢工带来的生产中断。“我终于觉得我们的片单没有再被罢工或新冠影响,”库伊说。

  苹果本可以通过收购大型制片厂或内容库,轻松并购进入这个行业。公司账上有 300 亿美元现金储备,完全有能力一夜之间签下大单。但“自建而非收购”一直是苹果自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在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车库创业以来的核心理念。

  库克说:“我们选择不去采购现成的内容库。我知道那是更快的入局方式,但最终那并不像苹果。苹果应该拥有我们倾注热情的东西,这正是我们在做的。现在你可以看到我们步入正轨,这种感觉非常棒。”

  在对话中,库克说话缓慢而温和,带有南方口音,体现了他阿拉巴马的成长背景。他在回答问题时思路缜密,语气既平静又充满权威感。

  当被问及苹果在电影和电视领域的投资对整个公司的意义时,库克解释说,苹果的核心身份其实是“工具制造者”,为用户提供能够激发创造力的电脑和其他设备。(“工具制造者”这个理念,最早由乔布斯在上世纪 80 年代提出。)库克再次强调:“我们是工具制造者。我们为有创造力的人制造工具,让他们能够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在进入电视业务之前,我们就已经和好莱坞有很多合作。”

  “在决定做 Apple TV+ 之前,我们研究了很多年。我知道外界对我们为什么要涉足这个领域有各种看法。我们的初衷就是讲好故事,同时也希望这能成为一项好生意。这就是我们进入这个领域的原因,简单明了。”

  事实上,苹果在电影和电视领域的投资战略一直受到华尔街的质疑。与大多数流媒体平台不同,苹果并不公开 Apple TV+ 的订阅用户数量,也没有单独披露该服务的财务数据,而是将其与音乐、游戏、App Store 等收入一同归入“服务”板块。

  媒体分析师和观察者一直在思考,苹果的内容业务如何与其硬件销售——也就是公司核心业务——相互关联。库克的看法却并不在于此,尽管在实际运营中,这种联系正在自然而然地出现,比如《F1》电影与苹果摄像技术的结合。库克说:“我并没有想着要通过这个卖出更多 iPhone。我根本不这么考虑。我把它当作一项独立的业务来看待。就像我们在 iPhone 和各项服务中发挥苹果的优势一样,我们也努力在 Apple TV+ 上发挥苹果最强的能力。”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苹果公司就面临着来自政府对进口商品(尤其是 iPhone)征收高额关税的新威胁。库克在 5 月 1 日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这些关税将在第二季度为苹果带来 9 亿美元的额外成本。他还说,由于局势不确定,难以预测未来的影响。在此之前,库克于 2 月宣布苹果将在未来四年内在美国投资 5000 亿美元,这一承诺也被特朗普大力宣传。

  其实,苹果本无需涉足动荡的娱乐行业。但十年前,随着流媒体大战和“美剧黄金时代”的到来,库伊敏锐地察觉到机会。他说:“我们一直认为艺术是苹果 DNA 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没想过会自己制作电影或电视剧。”然而,随着流媒体平台的激增,“我们看到世界在变化,大家都在追求数量。我们认为,如果我们专注于高质量,就有属于我们的机会。”

  库伊是硅谷的资深“圈内人”,自 1989 年加入苹果,经历了公司最艰难的时期——那时乔布斯被赶出公司。1997 年,苹果负债累累,几乎要破产。乔布斯当年回归,展开救赎。三年后,苹果迎来新生,2001-2010 年间推出了 iPod、iPhone、iPad 和 iTunes 等一系列改变世界的产品和服务。库克 1998 年加入苹果,乔布斯 2011 年去世后,他接任 CEO,肩负起带领苹果继续前行的重任。

  库伊成为苹果进军娱乐业的最佳人选。他最初在苹果负责软件工程和客户支持,后来因主导了多项关键业务晋升高管,比如 1998 年创建苹果首个在线商店,2003 年与大型唱片公司谈判推出 iTunes 音乐商店,2008 年推动 App Store 上线。

  回头看,iTunes 和 App Store 其实是苹果全面进军媒体和娱乐领域的铺垫。与谷歌、Facebook 等硅谷邻居相比,苹果更愿意用真金白银和品牌声誉去制作电视剧和大制作电影,比如 2023 年马丁·斯科塞斯执导、耗资 2 亿美元、长达三小时半的《花月杀手》。

  库伊花了两年时间,拜访娱乐圈资深人士,寻找合适的领导者来带领苹果进军好莱坞。2017 年,苹果聘请了 Zack Van Amburg 和 Jamie Erlicht 担任全球视频业务负责人,统筹所有影视内容。当时,这两人正是索尼电视的联席总裁,手下有《绝命毒师》《风骚律师》等口碑剧集。

  两年后,Apple TV+ 和 Disney+ 几乎同时上线。迪士尼有《曼达洛人》一炮而红,苹果则有瑞茜·威瑟斯彭、詹妮弗·安妮斯顿和比利·克鲁德普主演的《早间新闻》。上线九个月后,疫情肆虐全球,Apple TV+ 凭借杰森·苏戴奇斯主演的《泰德·拉索》在 2020 年 8 月取得了全球性成功。

  Apple TV+ 最近的原创内容阵容非常强大,包括塞斯·罗根的《The Studio》、乔恩·哈姆主演的《Your Friends and Neighbors》、第二季的《人生切割术》(Severance)、贾森·席格尔和哈里森·福特主演的《Shrinking》、加里·奥德曼的《慢马》(Slow Horses)、凯特·布兰切特的《免责声明》(Disclaimer)、克里斯汀·韦格和卡罗尔·伯内特的《Palm Royale》,以及乔尔·埃哲顿和詹妮弗·康纳利的《暗物质》(Dark Matter)等。正如苹果园区建筑中光滑的浅色木材和大理石一样,与苹果合作的明星名单几乎没有尽头。

  正如 Van Amburg 打趣道:“我们花了五年半才成为一夜成名的‘新秀’。”《人生切割术》的执行制片人本·斯蒂勒也称赞 Van Amburg、Erlicht 和 Cue 为创作者营造了一个温暖、紧密的创作环境,“他们非常乐于接受创作过程中的反复交流,氛围很像家庭。他们真的很在乎自己做的内容,也会以个人的方式与人沟通。”

  电影方面,由 Matt Dentler 领导的团队发展相对缓慢,部分原因是疫情导致的停摆。去年,苹果临时取消了由乔治·克鲁尼和布拉德·皮特主演的《Wolfs》的大规模院线发行计划,部分原因是口碑平平。这一决定引发了外界对苹果是否真正重视院线发行的质疑。

  Erlicht 表示,围绕《F1》的宣传将打消这些疑虑。他强调,这部电影正是为满足院线方最渴望的“广泛吸引力”而打造的。像《壮志凌云》一样,《F1》围绕皮特饰演的 Sonny Hayes 展开一段感人至深的救赎故事,这个角色完全为皮特量身定制,适合在大银幕上呈现。

  Erlicht 说:“即使一部电影毫不掩饰地商业化(《F1》就是如此),也不代表它在品质上不能达到最高水准。这部电影实现了你对纯粹肾上腺素赛车电影的所有期待,同时拥有令人共鸣的人物和情感。这是我们对电影行业信念的体现。”

  苹果在《F1》上的时间和技术投入,最终体现在影片的观感和质感上。正如 Van Amburg 所说,这部电影在原创和 IP 之间游走,得益于汉密尔顿对真实赛车画面的极致追求,F1 的元素被深深融入每一帧画面。导演科辛斯基和摄影师克劳迪奥·米兰达(同为《壮志凌云:独行侠》班底)将技术与情感戏剧完美结合。

  Van Amburg 评价道:“科辛斯基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与他讲述人性脆弱与真诚故事的导演功力不相上下。我认为《F1》几乎就是全球顶级IP。虽然它是原创电影,但我们有强大的合作伙伴。我们在梅赛德斯和法拉利之间的维修区有自己的车库,布拉德·皮特和Damson Idris在赛道上做排位圈和比赛。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拍摄权限和支持。”

  对 Erlicht 和 Van Amburg 来说,《F1》与 Apple TV+ 原创剧集的同步爆发,是对苹果高层这些年坚持原创内容投入的最好回报。

  Van Amburg说:“现在我们有了节奏,每周都能推出新内容。我们有几千小时的原创内容,超过300部作品可供观众选择。回归剧集比以往更多,热门电影也有续集。我们从未感觉如此良好。”

  2018年,汉密尔顿得知汤姆·克鲁斯和科辛斯基正在筹备《壮志凌云》续集,便主动联系克鲁斯,表达了参演意愿。两人讨论过让汉密尔顿出演Mickey “Fanboy” Garcia中尉,但最终因汉密尔顿无法兼顾F1比赛和电影拍摄,这个角色由Danny Ramirez饰演。

  汉密尔顿坦言,自己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赛车运动大多属于年轻人,但拥有3900多万Instagram粉丝的他,退役后机会无数。上个月他还与安娜·温图尔共同主持了Met Gala,时尚影响力大增。进军影视行业正是他未来的方向之一。

  “总有一天我得停止赛车,”他说,“我真的很热爱电影,也很期待打造Dawn Apollo并吸引合适的人才。有苹果这样的合作伙伴支持我,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了。”

  不过,真正促成《F1》合作的,是科辛斯基在疫情期间看了Netflix的《极速求生:F1》后,对赛车运动产生了浓厚兴趣,几年后主动联系了汉密尔顿,最终促成了这部电影的诞生。

  科辛斯基、汉密尔顿和布鲁克海默曾在西好莱坞的 San Vicente Bungalows 会面,商讨如何拍出一部既有前所未有视觉体验、又能吸引大众的赛车电影,并邀请布拉德·皮特担纲主演。汉密尔顿则动用自己在 F1 圈内的全部人脉,为剧组争取到了前所未有的拍摄权限。电影中,汉密尔顿和其他F1车手也以本色出演,短暂亮相。

  科辛斯基回忆道:“汉密尔顿一开始就对我说,‘我从没在电影里见过能真实还原驾驶这些赛车的画面。’这就是他给我的挑战。”

  那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如今,库克和汉密尔顿在苹果园区畅谈电影前景时,园区的安逸与安全感与激烈的赛车世界形成鲜明对比。而电影最终能否在美国主流市场获得长线热度,取决于观众的热情。库克和库伊都很清楚,这部电影因为有苹果的标志,必然会被外界放大审视。

  就像汉密尔顿在赛道上追求极致一样,库克坚信,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卓越的执着。苹果的产品必须做到极致,影视内容也不例外。

  库克说:“我们其实只做很少的事情。以我们公司的体量,产品线很精简。我们会把全部心血投入到每一项产品中——做电视和电影也是如此。这关乎于始终坚持苹果的本质,坚持创新,坚持我们的北极星。如果能做到这些,并用优秀的方式娱乐大众,那我们就做得不错了。”

  他补充道:“我相信,苹果进入这个行业,对我们来说会是件好事。”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