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大银幕的光影是许多动画人追逐的终极梦想,可如今,一批批动画番剧的剧场版正掉头涌入网大赛道。
就拿今年来说,已经上线的就有剧场版《神印王座剧场版:伊莱克斯传奇》《仙逆剧场版:神临之战》,《斗罗大陆剧场版:剑道尘心》《斗破苍穹剧场版:尘行逆旅》《完美世界剧场版:九劫焚天》也即将上线。
把时间轴往前拨,《画江湖之天罡》《西行纪之再见悟空》《西行纪之重生篇》《吞噬星空剧场版:血洛大陆》《完美世界剧场版》同样绕开了院线,在网大赛道占据一席之地。
而早在2020年时,几乎与骨朵交流的所有动画制作公司都在酝酿剑指院线,但到了今年,这些公司们又都告诉骨朵:“网大和动画番剧有天然的适配度。”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行业逻辑与市场考量让他们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网大赛道,国产动画的好去处
“大家慢慢发现,网大的用户和国产动画番剧的用户基本重合。”广州某动画公司负责人大K告诉骨朵,两类群体均以18-35岁男性为绝对主力,对玄幻、仙侠、热血题材的接受度远超其他品类,且日均网络娱乐时长稳定在2.5小时以上。
《画江湖之天罡》的爆发就是典型例证。作为《不良人》系列的衍生网大,其核心观众正是从番剧积累的8000万粉丝中转化而来,上线首日便凭借218万付费用户创下纪录,这种转化效率在院线市场几乎难以复制。
有同行向阿k透露,《神印王座剧场版:伊莱克斯传奇》的付费用户中,有73%是该系列番剧的历史观看用户,而《西行纪之再见悟空》的观众重合率更是高达82%。
“现在国产动画番剧基本上都是一周一更,这就说明动画番剧就是陪伴生意,既然是陪伴生意肯定是更新越频繁黏性越强,而平台算法则进一步放大了这种优势。”
阿K透露,《仙逆剧场版:神临之战》定档后,平台用智能推荐系统立即向《仙逆》番剧的忠实用户推送预约提醒,最终推动该片预约量达到370万,实现了未播先火。
而这种“番剧养用户,网大收成果”的模式,让制作方无需为陌生受众支付成本,只需要潜心服务原有的有付费意愿的用户即可。所以像《斗罗大陆剧场版:剑道尘心》这样有粉丝底盘的项目,即便经历改档,仍能凭借千万级番剧粉丝基础维持高期待度。
相比之下,院线动画面临的用户匹配难题更为突出。按照阿K的测算,一部成人向动画要进入院线,需额外投入上千万的宣发费用吸引非核心观众,而网大宣发费用却不足百万。甚至有的制作方只有十几万的预算,主要的宣发阵地就是他们在各平台的官方账号。
“《仙逆剧场版:神临之战》口碑并不好,但后续制作公司和平台一定还会再开发系列网大的。”阿K告诉骨朵,国产动画番剧转战网大赛道,已经成为了业内的新趋势。这背后,是网大“低成本试错、高周转变现”的特性与动画IP长线运营需求的契合。
即便单部作品口碑不及预期,依托番剧积累的粉丝底盘,仍能通过持续产出实现闭环。阿K认为这种“细水长流”的模式远比院线“孤注一掷”的押注更稳妥。
有人零成本,有人高成本
“如果重制全部数字资产那肯定成本高,而升级数字资产会按照升级程度不同有不同的成本。”杭州某制作公司负责人Bird告诉骨朵,对制作公司来说,数字资产的复用率直接决定成本高低。
所以番剧积累的海量模型、场景、动作库,成为了网大最珍贵的“家底”。比如某剧场版的大场面只是将动画番剧的场景提升了30%,又将主角的服饰进行了细节调整,这样一部90分钟左右的剧场版的制作成本仅需300万。
而一些直接复用动画番剧数字资产的剧场版成本更低。据Bird分析,按照6个月的制作周期,所有工作人员的成本和制作成本不会超过150万。
他透露,当前许多动画制作公司的网大项目基本上都不要外包公司参与,而是依靠自家的员工来制作剧场版。这笔费用对动画制作公司来说更像是运营成本,而不是制作成本。在Bird看来,这样的项目基本属于“零成本启动”。
当然并非所有动画制作公司都“墨守陈规”,也有公司会为网大量身定做数字资产,然后再投入到番剧使用。
就像某些公司会在剧场版先使用一些比番剧质量更高的场景,让粉丝在付费内容中优先体验,而在后续只需要会员才能观看的内容里,再陆续使用这些规格更好、更精美的场景。
比如此前上线的《画江湖之天罡》就是用了大量全新的数字资产,甚至为了向观众展现大唐风采,还做了打铁花特效。“我记得不仅是有打铁花,《天罡传》还有两次着火的戏。”Bird解释道,铁花和火本身就是难做的元素,一是需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二是这两个元素的动态有很多变形,所以成本相对较高。
“我觉得花大钱还是花小钱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目前能做剧场版的IP都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动画番剧,或者已经运营五年以上的番剧。”Bird认为现阶段制作剧场版的关键不在于成本高低,而在于能否借助成熟IP的影响力,进一步激活粉丝热情、拓展IP的商业价值。
“剧场版一定会‘常年化’”
“趋势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很常见。”阿K认为,那些运营多年的成熟IP,会借助网大“低成本试错、高周转变现”的优势,形成“番剧更新维持热度+网大集中变现”的稳定模式。
就像《西行纪》《完美世界》等系列,已经通过多部网大巩固了粉丝群体,接下来很可能会保持每年一部的节奏,既让IP生命力不断延续,也为制作公司带来持续的收益。“对平台和制作公司来说都是好事,我判断未来会有更多年番、半年番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推出一部剧场版。”
而Bird对剧场版的看法更加乐观,他了解到许多动画公司已经组建了专门制作剧场版的部门,为的就是能够每年制作多部剧场版。“其实很多日本动画到一定体量就有剧场版了,有的是上院线的,有的也是在电视端或者网络播出的。”
在Bird看来,国内动画剧场版的发展轨迹正在向成熟市场靠拢。日本那些体量庞大的动画IP,往往通过剧场版不断拓展故事边界、深化角色魅力,形成了番剧与剧场版相互赋能的生态。如今国内动画公司组建专门的剧场版部门,正是在复制这种成熟模式。而且依托网大赛道的灵活性,国内剧场版完全有可能实现更快的迭代速度和更精准的用户触达。
“动画番剧其实还是缺少超级IP的,现在的年番、半年番、季播番都在吃原著的红利。”Bird直言,因为承载了原著的底盘,番剧必然要为原著粉服务,所以很多创作者没有办法将大量的改编创意融入到故事。但剧场版不同。
一方面是剧场版可以融入许多原创剧情,或尝试全新的剧情。大胆的创作者甚至还能在剧场版调整主要角色的人设,为整个IP动画化的后续内容提供新鲜灵感与方向,让IP故事线更具延展性和惊喜感。比如通过剧场版中角色的某次突破性选择,为番剧后续的剧情发展开辟新的支线,让粉丝对IP的未来充满期待。
另一方面,剧场版也是制片方筛选创作者的重要方法之一,毕竟“是骡子是马都需要拉出来溜溜”,而网大的单片付费形式也能更好地验证创作者的能力与市场认可度。观众愿意为某部剧场版付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作者对剧情节奏的把控能力和塑造角色的功力等,制片方可据此判断创作者是否适合参与更重要的IP开发项目。
从曾经对院线的集体憧憬,到如今在网大赛道的深耕细作,国产动画番剧向剧场版的转向,本质上是对市场规律的精准把握与行业生态的自我优化。
随着“常年化”成为剧场版的发展共识以及创作者在剧情、人设上的不断突破,未来会有更多动画番剧加入这个赛道,书写属于自己的“番外”故事。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盘点】全国付费频道活得咋样?! 2025-07-10
- IPTV月报|2025年5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6-24
- OTT月报|2025年5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6-19
- OTT节目榜单|2025年5月OTT点播节目排名发布! 2025-06-18
- OTT月报|2025年4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