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短剧产业,在面临着付费向免费转向、流量见顶、从业者大批转行的同时,也在完成一场从"流量竞技场"到"价值创造者"的精品化转型之路。
精品转型怎么做?爆款短剧给出了答案。
继精品IP短剧《庆余年之帝王业》以高水准的视听语言刷屏业内外后。马伯庸IP改编的《大冲运》在“春节非遗文化+科幻”题材上实现破圈式创新,共同开启了IP精品短剧的黄金时代;
《家里家外》凭借方言叙事与市井烟火气成为国民级爆款。而《向南去》则以年轻化表达重构主旋律叙事,实现口碑与流量的双赢;
文旅短剧《美好不过食光》证实“慢剧”也有观众。双男主创新权谋剧《九千岁》则持续引发用户的追更热潮。
6月11日,九州文化出品的《大冲运》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5年第一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此前,《大冲运》得到浙江省广电、文旅相关部门的支持。官方高度肯定其在文化表达、技术创新与商业价值上的标杆意义。
在短剧行业从付费转向免费,出爆款越来越难的当下,这些现象级作品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精品短剧已成为市场主流,更观察到其文化价值的深度释放——它们正在突破“快餐内容”的刻板印象,构建起兼具即时爆发力与长尾生命力的新型内容生态。这标志着短剧行业正式告别“流量快消品”的初级阶段,迈向内容精品化、IP化、商业模式多元化的产业新周期。
短剧的内容升级:从“爽感”到“共鸣”
回顾短剧的发展历程,早期的内容逻辑往往依赖强冲突、快节奏的剧情,通过即时爽感刺激用户停留,很容易同质化。
2025年,短剧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内容升级,主题表达成为新的竞争力。
例如《老千》以赌局迷局揭露人性贪欲,传递“天下无赌”的警世意义;《好一个乖乖女》的主题是女性要成为自己的光,敢争敢抢。
这些作品证明,短剧可以兼具娱乐价值与社会价值,而短剧《大冲运》则凭借着故事、台词、主题等内容,成为这一趋势的集大成者。
《大冲运》改编自马伯庸作品《龙与地下铁》同名番外,讲述了未来社会“火漂人”春运回家的故事。这是春节申请非遗成功后,首部以春节为核心的短剧。剧中的主角们出口是梗,故事十分接地气,让人捧腹的同时也很感人。
2250年,在火星打工的大锁要买票回地球过年,却因为倒霉买成了火星土豆,路上大锁遇到了“外星文明观测员”韩梅梅,两人路上遇到了被查票、被伊娃追杀等多个困境。最终,韩梅梅明白了年夜饭的意义,大锁成功与家人团聚。
“垃圾不落地,火星更美丽,请扫脸打卡。”
“因《大冲运》期间客流量较大,为公平公正,本站将摇号购票。”
《大冲运》中,此类折射着当下人生活状态的台词处处可见,既是有趣的故事,也有着让人会心一笑的共情点。
评论区十分热闹:“短剧拍出贺岁电影的味道”;
“年夜饭的意义,每个在外漂泊的人都有、看出了中国人对过年和年夜饭的执着,背井离乡打工人的艰辛,这才是短剧的样子”;
“最后一集过年回家让人泪崩。有欢乐、有离愁、有烦恼、有无奈,情感很丰富”。
剧中,喜剧演员大锁恰到好处地诠释出了主角身上的幽默表达,以及细腻的情感。周体顺则将韩梅梅开始时对人的冷漠,到后面明白了人间有情的过程,演得层层递进。
这样两位有弧光的人物形象,也很好地凸显了该剧的立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人都会在春节踏上团圆的归途,和家人一起吃一顿热闹的年夜饭,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短剧制作:兼顾性价比和审美
用户在手机上看短剧时,场景多种多样,很容易被外界打扰,这也对短剧的视听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剧中的视听语言,既要有足够的信息量能够留住用户,也要画面有审美,符合竖屏美学的要求。
短剧能够发展快速,迭代出如此多的精品内容,和其制作上的成本相对可控较低、短周期息息相关。
如何能够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有审美的视听语言?《大冲运》做出了良好的案例。
在制作上,《大冲运》里的特效镜头占到了50%以上。制作团队租了3500平的摄影棚和580平的虚拟屏幕,共拍摄11天,再加上AI视频创作技术。最终,该剧呈现出了充满科技未来感的太空场景,如太空空间站、飞船售票大厅、中转站等瑰丽恢宏的场面。
《大冲运》导演洪晖分享创作经验:“火星垃圾场场景中,屏幕和置景区地面有接缝,我们没填缝隙,而是利用光源,制造大体量阴影覆盖接缝。控成本了,空间层次也出来了。”
《向南去》是九州文化首部隐蔽战线题材精品短剧,讲述了电台报务员的故事。全剧将“电台”视为穿梭时空的“神秘按钮”,讲述着电报传输中的故事。
该剧第一集,年老的鲁枫走进了红色军事陈列馆,看到了电报机后,一下子回到了年轻时的记忆中。画面开始从现代社会,转至革命年代。一个电波传输的长镜头,加上两个转场,便完成了故事的背景交代,视听语言干脆利索。
《美好不过食光》是九州的精品文旅短剧。该剧讲述了新塍姑娘唐小甜回乡后,传承传统糕点手艺的故事。剧中,女主扎着麻花辫,身着淡蓝色衣服在林间小院里和面肉饼时,让用户直观感受到了江南小镇日常温情的小日子。
《大冲运》中太空回家路的场景,击中了观众的思乡之情;《向南去》借时空转场传递家国情怀;《美好不过食光》则让大家看到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样貌。
这些作品证明了,精品短剧正在用更有想象力、沉浸感、审美高度的画面,讲述着能够引发用户共鸣的好故事。
当短剧内容上有深度,制作上有细节后,用户也可以从短剧中获得更长久的审美感受,短剧也有了更长久的生命价值,在IP、商业化上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正向循环:IP、内容与商业都要抓
短剧行业走向精品化的过程中,内容类型和商业模式的多样化成为关键驱动力。
内容类型多样,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消费需求和审美需求,承载更丰富的社会表达。商业模式多,意味着创作者能获得更稳定的营收,才能有信心加大投入。
今年年初,九州文化的古装权谋剧《长公主》上线。该剧讲述了燕国长公主婉柔如何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靠着自己的聪慧改写命运的故事。上线后正片播放量2713万,相关话题播放量5018万,抖音娱乐榜热搜TOP6&8。
“谋士以身入局,看这棋局还能怎么下?”权谋复仇短剧《九千岁》是小红书首部双男主短剧,野心宦官九千岁X单纯直率六皇子的虐恋组合吸引了许多女性受众。当BE结局放出,“群情激愤”,上千条评论苦求HE番外,可见观众追剧时的真情实感。
九州文化的年代轻喜剧《你好,我叫许星月》讲述了女儿为母亲改写人生的动人故事,将镜头对准母女关系中那些未曾言说的柔软与遗憾。
IP衍生剧《昭世录》改编自腾讯爆款长剧《九重紫》,集结原班人马张萌、尤靖茹主演。剧中的人设和《九重紫》一致,但剧情讲述了长剧之外的故事,用重生的外壳讲述了女性互助成长的故事。既保留了IP 内核,又为观众带来全新叙事体验。
商业模式上,九州文化通过和业界广泛展开合作,布局全球市场等战略举措,探索多元变现路径。
《昭世录》播出时,获“贝因美”冠名,联动抖音、耀客、九州三方出品,树立IP衍生短剧商业化标杆;《长公主》获得了立白冠名;《大冲运》在抖音全域免费播放下仍实现劲酒的品牌植入变现。
在出品制作精品短剧的过程中,九州文化将IP+精品内容+品牌的多元商业模式,形成了正向循环,为行业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势能。
《大冲运》入选国家广电总局优秀作品片单,《庆余年之帝王业》开创IP衍生新范式,《昭世录》实现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双赢。我们清晰地看到:短剧行业的精品化进程,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内容价值、产业价值和时代价值的全面升维。
在这份对行业的短剧片单梳理中,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几部爆款作品的闪耀,也是九州文化在行业精品化浪潮中淬炼出的底气,对文化责任的主动认领。这份底气和认领,既来自九州对内容创新的执着,对技术变革的拥抱,也来自其对做出精品短剧的坚定信念。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重大】新政出台,广电发展新机会 2025-10-24
- [常话短说] 【重磅】国家广电总局公示! 2025-10-23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靓号,冲! 2025-10-22
- [常话短说] 【突发】一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逝世 2025-10-21
- [常话短说] 【重大】重要通知,事关广电 2025-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