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传统友好情谊跨越千年、历久弥坚。近年来,双方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丰硕,成为南南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是中阿合作重要方面。2011年以来,在中国-阿拉伯广播电视合作论坛机制引领下,中阿双方持续深入开展新闻报道、节目交流、人员往来等方面的合作,各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2022年12月,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包括“文明对话共同行动”在内的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提出将同阿方共同实施50部视听节目合作工程,开启中阿广电合作新篇章。
一、论坛引领,夯实合作基础
“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于2011年创办,迄今已成功举办6届,是“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框架下机制性活动之一,得到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政府主管部门、广播电视媒体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阿拉伯国家广播联盟等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每届论坛都吸引了10多个阿拉伯国家主管部门和媒体机构代表参加,围绕政策对话、内容合作、技术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配套举行节目推介会、成果展、技术展等活动,已成为双方媒体对话交流的旗舰平台。截至目前,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已与13个阿拉伯国家广电主管部门和媒体机构签署了31项合作协议,为中阿广电视听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托和机制保障。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论坛工作,2019年向第四届论坛致贺信,充分肯定中阿深化人文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取得的成就,指出举办论坛是充实和丰富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希望中阿双方携手努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为增进中阿民心相通、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贺信为继续办好论坛、深化广电领域务实合作、推动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新闻合作,共担媒体责任
新闻合作是中阿广播电视合作重要领域。中阿媒体秉持“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坚持客观、公正、全面、平衡的原则,向国际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现和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和阿拉伯国家形象。中阿广电机构积极建立完善新闻合作机制,共享新闻素材,共同发声、相互支持,为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视频通讯社向阿拉伯国家签约媒体机构提供新闻素材和直播信号,为19个阿拉伯国家的192个电视台及新媒体平台采用。18个阿拉伯国家的61家媒体机构入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定制化服务平台(AMSP),实现内容共享和定制化报道合作。
中阿广电媒体积极报道中阿经济社会发展和双方重大工程合作项目及成果,提高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国际上的声量。CGTN阿语频道是与阿拉伯国家开展新闻合作的重要机构,2009年开播以来,阿语频道面向阿拉伯国家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新闻、访谈、专题等各类节目。2023年,阿语频道与伊拉克国家电视台首度合作,邀请中国、伊拉克专家,在北京与巴格达分别录制,制作特别节目“伊战二十周年”,实现了中、伊专家首度对话,创造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伊拉克国家电视台合作的“第一次”。
阿拉伯国家媒体积极报道中国重大活动、会议、外交成果、合作工程等。2021年,也门国家电视台报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2022年11月21日,埃及开罗新闻频道(AIQAhera News)报道中国参与卡塔尔卢塞尔体育场建设。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媒体高度肯定沙特阿拉伯、伊朗“北京和解”,认为中东地区将“翻开新的一页”。
三、节目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视听作品是中阿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窗口。通过本土化译制、共建栏目、节目展播互播、节目合拍、参加节展推介等方式,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加强节目交流,为中阿人民相互了解打开了一扇独特的窗口,增进了彼此认同和好感。
(一)加强本土化译制,提高节目传播效果
本土化语言译制的中国电视剧贴近阿拉伯观众,更容易为阿拉伯观众理解。《山海情》《父母爱情》《媳妇的美好时代》《以家人之名》《安家》等反映当代中国普通人生活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在阿拉伯国家主流媒体播出,深受当地民众欢迎和喜爱。
2022年11月以来,中国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山海情》阿语版先后在阿联酋、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苏丹、伊拉克、阿曼、埃及、摩洛哥、也门等10多个国家主流媒体播出,近30家阿拉伯国家媒体对该剧播出进行报道。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在Twitter对《山海情》在阿拉伯国家的热播予以回应,她说:“阿拉伯观众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着深刻的联系。”2016年,中国电视剧《父母爱情》阿语版在埃及国家电视台二台播出,收视率为3.8%,观众人数多达400万。2019年,《媳妇的美好时代》在伊拉克热播,伊拉克电视台台长海德尔·法特拉维说,该剧吸引了大量伊拉克观众,“有了原汁原味的阿拉伯语配音,伊拉克观众能够更加了解中国人民的现代生活和家庭婚姻关系,这是实现中伊文化交流的重要一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继续推动优秀视听节目阿语本土化译制,《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雅万出发——东南亚首条高铁纪实》《三体》《叽哩与咕噜》《令人心动的offer》《数字里的中国》等6部节目的阿语译制正在推进中,后续将在阿拉伯国家播出。
(二)开办固定栏目,丰富节目资源
中阿广电机构加强合作,共建电视栏目,丰富了阿拉伯国家主流媒体节目内容,为阿拉伯观众了解中国提供了稳定的播出平台。其中,CGTN阿语频道在迪拜电视台早间黄金档期播出《看中国》栏目,2023年1月-11月,共播出《中国梦》《保护野生动物》《茶》《航拍中国》《汉服》《上海国际电影节》《国庆特别节目》《中阿建交39周年特别节目》等8期节目。2023年2月11日,CGTN阿语频道《中国时间》栏目登录阿联酋主流媒体荧屏。2023年8月15日,CGTN阿语频道与约旦国家电视台(JRTV)合作播出《悦览中国》周播文化专栏。
中国地方广电机构也通过在阿拉伯电视媒体开办固定栏目方式,推动本地特色节目在阿拉伯国家播出。2020年6月,宁夏台在迪拜中阿卫视开办《视听中国·宁夏时间》栏目,宁夏广电局与中东广播中心(MBC)签署《电视中国剧场》合作协议,在其电视平台及网络点播平台播出中国精品节目。2020年1月,《视听中国·福建时间》登陆迪拜中阿卫视,截至2023年8月31日,该栏目共播出510期。2022年2月,《视听中国·陕西时间》在迪拜中阿卫视黄金时段开播,截至2023年8月底,共播出60期节目和2期晚会。2019年,北京视听品牌活动“北京优秀影视剧海外展播季”设立阿拉伯展播季,迄今已举办数十场中阿视听交流活动,译制播出了约5万分钟中国主题视听作品。
2019年5月“亚洲影视周”期间,湖南卫视播出《阿拉伯达人秀》,收视排名位列CSM全国网上星综合频道第二。《何以为家》《阿里,山羊与阿伯拉希姆》《美女与猎犬》《赫迪》等十多部阿拉伯节目在优酷平台播出。其中,埃及电视剧《阿里,山羊与阿伯拉西姆》在豆瓣评分7.6分;《何以为家》2019年6月在优酷播出,在豆瓣评分高达9.1分。
(三)加强联合制作,共同讲好中阿友好故事
联合制作是加强中阿内容领域深度合作的重要方式。中阿双方积极探索共同策划选题、共同播出的合作模式,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合拍作品。
2017年,中国与沙特合拍的首部电视动画《孔小西和哈基姆》在沙特国家电视台播出,迅速在当地掀起“中国热”。2022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沙特《利雅得报》发表题为《传承千年友好,共创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专门提及这部动画,说“中沙合拍的首部电视动画《孔小西和哈基姆》广受小朋友喜爱,播撒中沙友好的种子。”目前,中沙两国媒体机构正在联合推进《孔小西和哈基姆2》的制作。
纪录片是中阿联合制作的主要节目类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阿拉伯国家开展大量纪录片联合制作。2023年11月,总台与埃及合拍纪录片《当法老遇见三星堆》阿语版在埃及国家电视台首播,埃及《金字塔报》、巴林《海湾消息报》等20余家中东地区主流媒体发布相关报道。埃及国家媒体管理局局长高级顾问、埃及广播电视学院院长哈立德·法塔拉高度赞赏《当法老遇见三星堆》,认为该片是对中埃两国文明的生动诠释和深度链接,是中埃文化交流的开创性作品,其技术水准和内容品质都堪称一流。
中国地方广电机构也积极与阿拉伯国家广电机构联合制作纪录片。2019年,浙江台国际频道和卡塔尔国家电视台联合摄制的《旅行者的足迹》(中国篇)系列纪录片在卡塔尔国家电视台播出。2021年,广州广播电视台与卡塔尔赖扬电视台开展4K纪录片《阳光之路》合作,预计2024年推出成片。2023年,芒果TV与湖南卫视联合制作旅行探访节目《花儿与少年·丝路季》,节目组首站选址沙特阿拉伯,受到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喜爱。12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及多个中国驻外使领馆海外账号向全球推荐《花儿与少年·丝路季》,扩大该片在全球的传播力影响力。在第六届中阿广播电视论坛开幕式上发布的中阿合拍项目中,《万国餐厅》成为中阿首部合拍电视剧。
(四)新媒体传播,拉近中阿观众心灵距离
中国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对阿传播,成为阿拉伯粉丝近距离接触中国视听节目的重要渠道。
爱奇艺国际版阿语界面尊重当地用户使用习惯,采用从右往左的浏览设计,阿拉伯地区用户通过爱奇艺国际版可以观看到近4000部亚洲影视剧、综艺、动漫等节目,其中近300部作品已经完成阿语翻译。腾讯视频海外版WeTV面向阿语地区播出系列精品节目,自制精品电视剧《三体》、网络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4》将翻译成阿拉伯语,2024年将在阿语地区播出。
YouTube成为阿拉伯观众收看中国节目的重要渠道。世纪优优阿语频道(YoYo Arabic Channel)2017年8月开始运营,阿拉伯粉丝达到230万。追剧最活跃的用户所在地为埃及、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青春现代主题剧集深受阿拉伯观众欢迎。2019年5月,华策影视集团在YouTube平台创办阿语频道,粉丝接近100万,内容以电视剧为主,其中电视剧《以家人之名》在阿拉伯语频道点击量达1亿次。优酷2021年6月开设YouTube阿语频道,订阅粉丝达100万。
四、人员往来,深化互学互鉴
十多年来,中阿政府主管部门和媒体机构之间交流交往密切,建立了良好沟通渠道,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每年均有多批次工作团组、摄制组等互访,增进了相互了解,促进了务实合作。
(一)人才培训形式多样,培训内容与时俱进
近十年来,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阿拉伯国家举办了20多个广播电视媒体培训班,600余名阿拉伯国家媒体人员来华研修,包括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管理官员研修班、媒体融合研修班等。2021年,45名阿拉伯媒体机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参加“2021年阿拉伯国家媒体融合线上研修班;2022年11月,“中阿广播电视转播技术创新论坛——从冬奥会到世界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举办。
青年交流是中阿人才交流重要方面,每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都有阿拉伯青年参与。2019年,来自埃及的选手诗雨获得第十八届汉语桥比赛冠军。2023年,约旦、巴林、突尼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摩罗、黎巴嫩、埃及、摩洛哥等多个阿拉伯国家青年参加第22届“汉语桥”大赛。
(二)短视频成为中阿青年交流重要形式,一批阿拉伯网红深受中国网民欢迎
2021年12月,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阿拉伯国家广播联盟指导的首届中阿国际短视频大赛启动,大赛以“友谊和希望”为主题,征集了中国、约旦、阿联酋、沙特阿拉伯、苏丹、黎巴嫩、埃及、摩洛哥、也门等10多个国家的青年代表选送的1600余条作品,网络投票总数超过100万人次。2023年3月,第二届中阿国际短视频大赛启动,以“牵手的十年”为主题,已征集到参赛作品1000余条,参赛选手来自中国、约旦、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黎巴嫩、埃及、摩洛哥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第六届论坛闭幕式上,启动了第三届中阿国际短视频大赛。短视频大赛已成为中阿青年交流的重要平台。
阿拉伯青年成为中国短视频活跃用户和“网红”。摩洛哥歌手迪娜在抖音粉丝达到200万,是首届中阿短视频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哔哩哔哩UP主“埃及法老刘正曦”、“ZEIN叙利亚小伙”、伊拉克UP主“老王在中国”用视频记录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拥有大量粉丝。其中,“老王在中国”在哔哩哔哩粉丝数为73万,视频播放总量超过6900万,获赞超过400万。
五、创新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中阿双方积极发挥媒体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传播优势,创新开展接地气、惠民生项目,打造媒体合作新亮点。
2019年,迪拜中阿卫视与科大讯飞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阿语影视译制人工智能科创中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中阿影视译制中的应用与推广。
杭州当虹科技参与阿拉伯电视台演播系统及视频处理系统项目建设,深度参与卡塔尔世界杯视频转播的视频内容制作、传输、分发等核心环节。杭州众传公司在沙特阿拉伯、索马里、伊拉克、利比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销售数字广播电视设备。
2019年、2020年,阿里巴巴集团天猫“双十一”晚会在中东广播中心MBC播出,扩大中国电商在阿拉伯国家的影响力。悦家繁荣集团收购中东最大的媒体零售平台阿联酋电视购物平台(Citruss),开展电视购物业务;与沙特阿拉伯媒体开展广告合作,推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广州汽车集团多款新车型亮相中东广播中心MBC、罗塔纳(ROTANA)电视台、沙特电视台,推广中国新车型。
中国古语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阿拉伯谚语讲:“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中阿广电合作作为中阿人文交流合作重要领域,将始终坚持合作互信、坚守媒体责任、坚定创新引领,共同讲好中阿友好故事,弘扬中阿友好精神和丝路精神,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李楠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见微知著|海南自贸港2025封关,短剧出海新坐标? 2025-04-23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
- 见微知著|对话张若波:多年芒果系转身微短剧得与失 2025-04-16
- [常话短说] 【解局】2025具体怎么干?多省广电给出答案!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