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热播期间,位于广东省茂名市泗水镇的滩底古荔园也迎来了流量高峰,不少摄制组前来拍摄,跨越千年时空的文化对话就此展开。
其实在长剧的“流量”抵达这里之前,滩地古荔枝园早已成为微短剧拍摄的片场。据驻村导演吴亚春介绍,滩底村依托180栋改造的农房庭院,打造30余种特色场景,仅2024年,就有108个剧组在此采风取景,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微短剧与乡村文旅结合地愈加紧密。日前,讲述青年返乡创业、以创新破解发展困局故事的微短剧《千年荔缘之钦州荔枝》在广西灵山县开机;总台首部乡村振兴融媒体短剧《乡村正青春》为微短剧的“乡村振兴的实践”做出有益示范,成功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5年第一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
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演员,把田地车间化为天然片场,在国家广电总局“微短剧+”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微短剧拍摄+文旅引流”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微短剧也正从娱乐产品蜕变为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
“微短剧+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年初,国家广电总局组织实施的“微短剧+”行动计划里,“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提到,继续围绕乡村振兴、名城名镇名村、产业园区、传统文化、国家文化公园、城市景点、自然景观等八大创作方向,探索更多“微短剧+文旅”的融合新模式。
排在创作计划首位的“微短剧+乡村振兴”在今年获得了多层次的支撑。
站位高、立意远的创作活动为微短剧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具体指导。今年3月,“视听赋能,短剧强农”——乡村微短剧创作活动启动,该活动由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指导,联合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各地方网络视听行业协会、县级融媒体中心、各省级媒体单位及主要网络视听平台共同组织开展。
5月,面向各级融媒体中心、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相关行业影视节目制作机构及个人的“视听赋能,短剧强农”乡村微短剧创作征集活动启动,活动提供四个创作主题,分别聚焦乡村自然风光、乡村传统文化和风俗、农业发展与丰收景象、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创作者挖掘更多富有乡村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批既具有艺术价值又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优秀微短剧作品,吸引更多游客关注乡村、走进乡村、体验乡村,从而推动乡村文旅的繁荣与发展。
奖励丰厚的扶持措施为精品创作提供关键支持。河南省登封市出台的《加速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到,鼓励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等涉及登封题材的微短剧剧本创作,扶持优秀微短剧剧本,最高给予不超过3万元一次性补贴;鼓励精品微短剧创作,最高给予不超过10万元一次性奖励。
专业基地的建设为产业强化造血能力。广东省高州市印发的《高州市扶持网络微短剧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提到,要建设三农微短剧乡村,支持通过申请债券资金或引进社会资本建设拍摄基地、建设一定规模的短剧场景和打卡点,对新建或改建以服务微短剧摄制作为主要业态的拍摄基地(数字摄影棚),项目实际投资额超500万元的,根据纳入市固定投资统计的金额或发票实际金额,最高按投资额的3%给予项目建设方一次性扶持,每个项目最高100万元。
江西省广电局同样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乡村振兴等微短剧特色拍摄基地。对首次入选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园区)者,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年接待剧组数量达50个以上且拍摄天数累计120天以上的产业基地(园区)或微短剧拍摄基地,给予相应奖励。
创新融合场景促进内容消费与文旅消费深度咬合。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推动“微短剧+拍摄基地+农文旅”融合发展,将景区、特色街区纳入拍摄取景地,推出“跟着短剧游农谷”旅游线路,鼓励微短剧植入本地农文旅元素,此外还联合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微短剧文旅挑战赛”,吸引游客打卡。
从资金到拍摄基地再到产业链,政策杠杆正从单一补贴转向生态构建,为微短剧浇灌乡村提供系统性支撑。
“微短剧+乡村振兴”的实战样本
乡村微短剧具有强大势能。
从过去看,荧屏上的乡土剧总有热度,村庄故事也总能提供戳中观众的瞬间。《乡村爱情》播了17季、近20年,象牙山的隐秘往事观众如数家珍;去年电视剧《樱桃》翻红,女主角在新一代年轻观众的解读下拥有了“邪恶车厘子”的称号。
乡土题材作品是具有包容力与能量的类别,乡土情怀、现实关切和时代命题均可以在这里展现。
就目前看,乡土题材完全可以借微短剧再度完成品质化升级。
一方面,乡村微短剧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创作群体。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农村网络视听用户规模为30304万人,使用率达96.6%。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使用这些媒体工具。
另一方面,乡村题材中拥有熟悉的生活场景、天然的代际冲突、不会过时的生活智慧,也就是说,乡村题材与观众有着天然的链接,乡村微短剧也有能力成为真实生活的浓缩表达。
已经播出的多部乡村微短剧已证明,这一赛道有着无穷的创作空间。
乡村微短剧可接地气、冒热气,以记录基层治理的鲜活故事。去年年末,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片单的微短剧《水韵风情梦塘栖》播出,10集内容先后展现了基层干部抗洪救灾、开发村级留用地、招商引资等奋斗事迹,还原了乡村振兴的浙江经验。
乡村微短剧呈现地域美学,带动文旅新增长。全程在温州瑞安曹村镇拍摄的《飞扬的青春》在播出后带动了整个村子文旅产业的发展。据浙江日报,该剧上线后,春节期间镇域内的5家民宿集体爆单,进士宴等餐饮成了顾客点名的打卡、消费的地方,曹村镇全域游客接待比去年同期增长超30%。
乡村微短剧可对接融媒力量,打造文化传播平台。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提出了“乡村微短剧融合融媒大力量计划”,该中心推出的微短剧《念哥餐厅》在餐厅老板念哥帮助徒弟阿祥重拾人生方向的温情故事中融入乡村振兴建设成果,也带观众完成了一次暖心之旅。40集的该剧在抖音平台收获超1000万播放量,全网累计播放量突破2亿次。
爆款乡村微短剧的经验在于将地域符号转化为情感载体,实现从眼球经济到实体消费的跃迁。
微短剧赋能乡村振兴显现出巨大潜力,也存在一定挑战,如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产业链基础薄弱、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面对乡土中国,微短剧的使命不仅仅是引流,更要通过文化深扎与产业深融,将“一时流量”转化为“一世留量”。
微短剧与乡村振兴的紧密结合,不只是体现在游客增长的数字,更是一场乡村价值的重估与重构。下一程的胜负手,在于能否以技术为犁、文化为种、人才为雨,在乡野大地上耕耘出可持续的共富之花——这或许才是光影赋能乡村最动人的剧本。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IPTV月报|2025年5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6-24
- OTT月报|2025年5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6-19
- OTT节目榜单|2025年5月OTT点播节目排名发布! 2025-06-18
- OTT月报|2025年4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5-27
- IPTV月报|2025年4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