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家头部厂牌已入驻!红果厂牌运营新计划,优质内容可获百万曝光!
| DataEye短剧观察| 2025-07-01
【流媒体网】摘要:红果APP推出厂牌入驻计划,吸引百家微短剧厂牌入驻,打造"种草-看剧"闭环生态。

  2025年上半年已过,微短剧进入下半场,平台从抢用户转向抢厂牌?

  近日,红果发布相关政策,吸引微短剧厂牌入驻红果经营账号。继拉新计划发布后,红果将目光转向微短剧供给端,厂牌可以通过入驻的方式在红果APP上做微短剧营销。

  值得关注的是,厂牌入驻并非红果首创。微短剧兴起后,抖音成为最大的厂牌入驻平台。年初,小红书官宣上线微短剧频道,也吸引了众多厂牌入驻。

  红果此次厂牌运营计划,有何不同,为何吸睛?

  本期DataEye来聊聊红果这次的厂牌运营计划。

  一、微短剧厂牌概念持续形成

  随着微短剧行业发展,厂牌概念逐渐被用户熟知。麦芽、九州、河马、听花岛、华策影视、完美世界等均推出了自家微短剧厂牌。

  从ADX数据来看,不少厂牌推出的微短剧表现出色。如听花岛推出的《家里家外》《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引她入室》等爆剧;熊和兔剧场推出的《痴人之爱》《声色犬马》等;马厩制片厂推出的《深情诱引》《情靡》等…

  在微短剧厂牌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各平台也在积极邀请厂牌入驻,为平台引进更多流量。基于此,红果也发布了厂牌运营计划。

  二、红果厂牌运营计划详情

  (一)红果入驻背景:用户优势

  据QuestMobile 5月份发布的202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报告,2025年3月,红果免费短剧月活用户达1.73亿,同比增长220.3%。

  从整体用户画像来看,红果24岁以下用户占比最高,达18.1%。25-30岁用户占比最少,为11.2%。数据可以看出,红果用户各年龄段分布较平均,侧面说明红果面向的用户群体丰富,微短剧受众辐射面广。

  用户基数和画像都为厂牌入驻提供了流量,也为厂牌微短剧的上线提供了播放保障。

  此外,相较于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红果作为微短剧垂类APP,拥有精准的目标用户群,能让微短剧获得精准推送。平台扶持更直接,商业模式更垂直,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流量倾斜直接触达微短剧用户,能做到高效转化,降低风险。

  (二)厂牌入驻资源:多方位曝光、官方协助宣传

  1、厂牌及微短剧曝光

  提高曝光是厂牌入驻红果后的一大优势。

  在搜索页面,用户若搜索相关关键词,厂牌账号能得到优先展示。

  其次,厂牌入驻后也能进一步提高微短剧曝光量。厂牌发布剧宣视频后,红果可以根据视频内容自动生成跳转链接,直达微短剧入口。

  一方面,对用户来说,用户在刷到感兴趣的内容后,可以实现直接跳转,提高便利度。另一方面,微短剧也可以因此触达更多受众,提高转化率。

  2、制定新老剧投放策略

  对厂牌来说,入驻红果后,不论是新剧还是老剧,都可以得到投放与曝光,提高微短剧资源利用率。

  新剧方面,厂牌可结合主演阵容、高光剧情、IP亮点等元素,于首播前在红果发布预告片,结合平台预约功能,激发用户选剧决策,积累预约量

  入驻红果的艺人也可以在新剧宣发时期转发剧宣视频,利用流量效应提高微短剧受众。

  此外,红果还将根据新剧数据为微短剧提供资源扶持。若新剧表现突出,红果则会提供更多曝光资源,为新剧热度“添一把火”。

  而当厂牌出现近一周没有新剧上线、一年内有爆款微短剧上线或有热点造势的情况时,则可启动老剧运营。通过老剧来维持活跃度、开启长效变现。

  3、协助厂牌打造爆款账号

  红果的厂牌运营计划还体现在账号运营上。除了微短剧外,红果进一步发挥“社区聚合”功能,打造微短剧厂牌账号矩阵。

  首先,厂牌可以通过发布新剧或爆款老剧的推剧素材来打造基础内容矩阵。推剧素材以剧宣内容为主,花絮内容为辅,结合用户的讨论热点来生成创意素材。

  其次,粉丝也是账号运营的重要资源,不仅能通过互动、分享提高微短剧热度,也能为厂牌提供长效流量,形成私域,提高账号商业价值。因此,粉丝运营深化也是厂牌打造账号的重要内容。

  最后,红果也可在厂牌账号打造过程中提供资源扶持,配合厂牌共同策划用户投稿等主题活动,重大节点可申请联合运营资源位,通过征稿来激活传播裂变,进一步引爆话题度与流量。

  (三) 厂牌入驻成效:100+头部厂牌已入驻,转化人数破千万

  据红果官方信息,目前已有听花岛、百川中文、九州等100+头部厂牌入驻红果,通过打造厂牌账号,单厂牌日转化看剧人数已超上千万。

  “九州短剧官方”入驻后共积累13.7万粉丝,获2.3亿点赞,关联微短剧共1697部;“百川中文”入驻后获10.6万粉丝,1.6亿点赞,关联微短剧共147部;“山海星辰·精品短剧”入驻后获7.3万粉丝,1.5亿点赞,关联微短剧共379部;“听花岛剧场”入驻后获5.7万粉丝,1亿点赞,关联微短剧共37部。

  三、为何不同于传统影视,微短剧行业正形成厂牌概念?

  (一)免费趋势之下,厂牌成了标签

  传统影视在大银幕或长视频平台分发,观众大多只注意作品的播放平台、导演、编剧、演员等角色。

  而微短剧的分发渠道则比较零散,尤其是当行业主流从付费转向免费后,大部分微短剧会选择同时上线付费端与免费端,或者干脆主攻免费端。

  这种情况下,厂牌则成为了一个内容聚合标签。观众会根据自己的看剧习惯选择某一个制作方,产生路径依赖。而制作方也会持续产出稳定的、同一类风格的微短剧,因此厂牌的概念逐渐形成,观众可以在不同平台找到自己需要的微短剧厂牌。

  (二)创作方式不同导致团队差异

  长剧(电视剧、电影)制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风险高,团队方式不利于分散风险。通常来说,公司在开展影视项目时,核心在项目本身,并通过项目来组建导演、编剧、演员等工作人员。导演、编剧和演员等角色不会进行长期合作。在成本高昂的情况下,长剧团队进行磨合,并摸索合适的创作路线,是一件极其耗费时间、精力与资金的事,一旦失败将会面临巨大损失。

  而微短剧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试错机会多,团队化的方式能提高微短剧产量,实现微短剧制作量产化。在这种情况下,厂牌的形成有利于持续稳定地输出爆款,实现工业化流水线的生产方式。

  (三)中心制不同

  传统影视属于创作者中心制,项目的成功高度依赖导演、编剧、演员等人的创作能力或个人品牌。公司虽然起到资金统筹、项目主导、资源整合等作用,但在宣传或剧播期间不会得到太多突出,曝光不高。因此观众端只对“谁导的”“谁编的”“谁演的”有印象,而很少关注到出品方,资源、关注向创作者倾斜。

  但大部分微短剧则属于编剧中心制。当下微短剧行业依靠题材、剧本来制造爆款,流量演员不多,尚未形成“流量即爆款”的局面,因此厂牌的作用更大。观众的关注度更多集中在制作方、出品方、或者编剧,资源、关注向厂牌倾斜,因此微短剧中厂牌的概念才会逐渐深化。

  厂牌的形成,本质上说明了微短剧行业正在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各平台邀请厂牌入驻,同样也是为了整合各厂牌资源,给观众供应更多优质好剧。红果此次邀请厂牌入驻,除了帮助厂牌进行微短剧宣发外,还协助厂牌打造爆款账号,在APP内打造“种草-看剧”一键闭环,进一步打造高效、聚合的社区环境,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凌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