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播学领域,媒介形态的迭代往往伴随着受众行为与社会文化的深层变革。
2025年春节档,红果短剧平台四部免费微短剧《好一个乖乖女》《老千》《咬清梨》《他偏要抢》以每部观看量破10亿的成绩,标志着中国互联网“爆款”的标准从微信图文时代的“10万+”飙升了至短视频时代的“10亿+”,彻底迸发了文娱消费的活力。
这种10000倍的跨越,既是技术驱动的必然,也是内容生态与受众心理共振的结果,更折射出短视频时代传播范式的结构性转变。
从媒介技术维度看,短视频平台重构了信息分发的底层逻辑。
以《好一个乖乖女》为例,红果短剧依托算法推荐机制,将内容精准推送至目标用户,完成了内容的冷启动。在第一波受众认可之后,结合演员直播、网红连麦互动及切片视频,通过社交媒体的跨平台矩阵式二次传播,扩大触达范围,让抖音主话题播放量突破10亿,微博热搜最高冲至第四位。
这种“算法+社交”的双重扩散模式,远超传统图文时代依赖用户主动分享的单平台传播效率,更重要的是文字易被搬运,但微短剧的所有导流最终都将回归至上线平台,不至于肥了他人田。
平台的技术架构不仅改变了内容触达方式,更重塑了受众的注意力结构——当竖屏微短剧以每集2-3分钟的节奏切割时间,观众在通勤、就餐等碎片场景中的“微观看”行为,催生了规模化的流量聚合效应。
内容生产模式的演变则是10000倍跃迁的核心动力。免费短剧采用“广告/观看量分账+IP衍生”的商业模式,打破了付费内容的用户门槛。
以《好一个乖乖女》为例,其制作团队通过工业化生产流程,在有限成本内完成服化道升级与精细化镜头设计,这种“电影级质感+短视频节奏”的融合,既满足观众对精品内容的需求,又适应平台流量分发的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女频爆款剧集普遍采用“双强人设”“社会议题嵌入”等叙事策略。《好一个乖乖女》能脱颖而出在于,原著作者下功夫深挖了女主角的人物内核。她一直在靠自己挣脱所有的牢笼,完全是一个自救者,就算是没有男主角这一角色,她依旧可以冲出重围。这种人物弧光激发观众在弹幕、评论区的集体情感宣泄,这种参与式传播形成了内容消费与社交互动的闭环。
而《老千》的成功更令从业者惊喜,不仅在红果观看量破10亿、7天分账超400万,而且付费端累计充值已经接近4000万,两头赚!这除了展现出微短剧的在各色人群中的全面渗透力,更证明了男性消费者的消费潜力和消费惯性,一旦习惯了一个渠道便不会轻易改变,即使换个渠道就无需花钱也不在乎。
然而,10000倍量级暴增的背后亦隐藏着文化隐忧。微短剧的“即时满足”特性虽契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但过度依赖强情节、快反转的叙事模式,可能导致审美疲劳与文化深度的消解。
如果免费微短剧的观看量成为行业唯一标杆,10亿+的量化标准或许会倒逼创作者追求“流量安全牌”,进而压缩实验性、思辨性内容的生存空间。如何在商业成功与文化价值间取得平衡,将是短剧产业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
这场从10万到10亿的跨越,本质是媒介形态、内容形态与人类感知方式协同进化的产物。它既印证了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预言——短视频作为新媒介本身已成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暴露出齐格蒙特·鲍曼所言“液态现代性”社会中,文化消费日益碎片化、随时随地可获取的特征。
当微短剧开始承担起大众情感共鸣载体的功能,影视剧本的最高优先级再一次获得了证明,创作者需要理解观众更深层次的感情内核,抓住所谓的标枪和钩子,熟悉其背后的情感逻辑,才能在大浪淘沙中存活下来。
毕竟,10亿+观看量不仅是数据的狂欢,更是数亿个体在数字空间的情感投射与身份建构。
责任编辑:房家辉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IPTV月报|2025年3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5-08
- 见微知著|海南自贸港2025封关,短剧出海新坐标? 2025-04-23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
- 见微知著|对话张若波:多年芒果系转身微短剧得与失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