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擦边球”终结:“劣币”出局!低俗内容淘汰赛与千亿市场的合规化整改
| 开花文娱| 2025-05-06
【流媒体网】摘要:2025年微短剧强监管常态化,多平台整治违规,行业迈向合规发展。

  短剧公告现状

  2025年4月,抖音、红果、快手等主流微短剧平台联合发布治理公告,累计拦截、整改及下架违规微短剧700余部。此前的4月3日,微信也针对违规微短剧类小程序采取了处置措施。此次行动延续了自2024年以来行业强监管的常态化趋势:

  违规数量大幅下降:相较于2月四大平台下架超1200部违规短剧,4月违规剧数量减少近半,表明行业内容质量有所提升,治理效果显著

  治理透明度提高:红果平台首次公开点名违规剧目如《小祖宗***》《请***心》《无**回》等,一改此前隐去剧名的做法,体现了治理的严厉性和警示作用

  抖音:拦截下架476部违规微短剧,包括《只**钟》(渲染人性阴暗)、《门**对》(挑起穷富对立)等,并对“甜**天”“红**场”等账号进行公示。

  红果:下架143部,重点打击低俗、价值观偏差内容。

  快手:处置百余部违规剧及账号,并将情节严重剧目列入“黑名单”。

  微信:通过事前拦截和巡查审核,清理违规小程序及剧目,强化主体责任。

  违规微短剧的典型问题分类

  通过对抖音、红果、快手等平台下架微短剧的分析整理发现,违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10类(根据多平台公示整理):

  1.价值观导向偏差

  宣扬拜金主义:如《我**哥》渲染金钱至上,或短剧中出现“霸总炫富”“一夜暴富”等不良价值观(如《外史小哥竟在三小时内成为万亿富豪》)。

  不劳而获与阶级对立:如《门**对》刻意放大贫富冲突、婆媳矛盾,激化社会对立。

  2. 低俗与擦边内容

  色情暗示:如《替身*曲》宣扬不良婚恋观,利用暧昧情节博眼球。

  恶俗审美:如《丈夫**戏》以低俗桥段吸引流量。

  3. 血腥暴力

  渲染犯罪与虐待:如《大佬,你女儿被婆婆家****》详细刻画暴力手段,或展示血腥场景。

  4. 侵害未成年人

  语言/肢体虐待:如辱骂、扇耳光、罚跪、雪天光脚等情节。

  遗弃行为:现代背景下遗弃未成年人的剧情。

  5. 违反公序良俗

  伦理底线挑战:如《嫂子****啊》描绘不正当男女关系,或违背家庭伦理的内容。

  6. 片名与海报违规

  隐晦低俗:使用“杀疯了”等词汇,或海报设计含性暗示元素(如《离婚后***》)。

  7. 恶意营销与同质化

  博眼球引流:通过夸张标题、争议性内容不当吸引用户。

  批量生产同质剧情:大量重复“逆袭打脸”“豪门恩怨”等套路化内容。

  8. 侵权与盗版

  洗稿搬运:未授权改编小说、影视剧(如部分剧目因侵权被微信下架)。

  9. 历史与文化扭曲

  恶搞经典:如丑化名著角色、篡改历史事件。

  丑化特定群体:如医护人员、教师形象被恶意扭曲。

  10. 违规“换马甲”传播

  改名/换号重新上线:已被下架的剧目通过修改名称或更换账号规避监管。

  版权政策变革:从规范到行业协同

  国家版权局及相关部门在2025年密集出台政策,推动微短剧版权生态的规范化:

  1. 立法完善与专项治理

  著作权法修订:明确视听作品分类及权利归属,配套法规如《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加速修订,强化微短剧版权界定。

  “剑网2025”专项行动:将微短剧版权秩序列为重点任务,严打洗稿、侵权改编等行为,2024年已查处涉网案件3.6万件。

  2. 平台责任压实与技术赋能

  分类保护机制:探索针对不同作品类型(如文旅、普法题材)的差异化监管,拓展版权预警范围。

  技术确权与追踪:推动区块链、数字水印等技术应用,解决盗版内容隐匿传播难题(如网盘黑产低价兜售资源)。

  3. 国际合作与行业共治

  海外维权支持:建立版权贸易服务机制,助力企业应对海外盗版(如微短剧出海面临的交易不畅问题)。

  行业协会引导:中国版权协会成立“微短剧工作委员会”,发布行业自律倡议,推动调解、仲裁等多元纠纷解决渠道。

  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1. 内容提质与题材转型

  “短剧+”模式兴起:政策鼓励与文旅、医疗、非遗等领域结合,如《白色光芒》(医疗题材)、《一梦枕星河》(非遗传承)等作品成为范例。

  现实题材占比提升:取代“霸总”“重生”套路,聚焦普通人生活(如《60岁学徒竟是隐藏大佬》展现老年再就业)。

  2. 市场格局重塑

  劣质内容淘汰:低俗擦边剧目的“挤出效应”显著,2024年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但盗版损失约200亿元,倒逼行业合规化。

  头部与小微团队分化:头部公司凭借资源整合能力稳定发展,小微创作者转向创新与精品化(如反赌主题剧《老千》获市场认可)。

  3. 技术驱动与生态构建

  版权交易平台建设:如联盟化版权管理平台,旨在降低维权成本。

  用户意识培养:通过普法行动与举报奖励机制,引导公众支持正版。

  2025年,微短剧行业在强监管与版权政策双重驱动下,逐步脱离“流量至上”的野蛮生长模式,转向内容质量与合规性并重的发展阶段。违规内容的集中清理、版权立法的完善以及行业协作机制的建立,为微短剧融入主流文化消费奠定了基础。

  未来,随着技术赋能与国际合作的深化,短剧有望成为传播中国故事、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其健康发展仍需持续平衡娱乐性、社会价值与商业利益,不仅需要平台以及上层的监管,更需要我们短剧制作方出品方从源头上自我规范,让短剧“自律”实现真正的“自由”。

责任编辑:凌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