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e Bargatze 发起播客《Comedy Means Business》,为喜剧圈搭建一套「创作即创业」的内容生态。这会是美国单口喜剧黄金时代的到来吗?如果说美国喜剧靠内容创业,中国脱口秀靠综艺出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第三条破局之路」?
Deadline推出全新播客《Comedy Means Business》,由美国知名单口喜剧演员 Nate Bargatze 担任首期嘉宾。这档播客聚焦喜剧行业的商业生态,尤其关注脱口秀演员如何将内容变成品牌,从而撬动更大收入。
Nate Bargatze 不仅是表演者,更成立了自己的娱乐公司 Nateland Entertainment,致力于为年轻喜剧人提供发展机会。他在《周六夜现场》主持后的知名度暴涨,也使其品牌价值得以放大。播客披露的数据称,2012年至2025年间,全球喜剧演出门票收入增长超三倍,仅2024年全球排名前25的喜剧演员总收入就高达5.83亿美元。
在美国,「讲段子」从来不只是娱乐,它是一门正经的生意。从Louis C.K、Kevin Hart、Ali Wong到当下炙手可热的Nate Bargatze,他们不靠综艺,不靠经纪公司推资源,而是靠一个个播客节目把自己做成品牌,并围绕这个品牌构建出完整的盈利闭环。
而这个盈利模型的关键就在于其「独立性」「可控性」「多元性」。演员自己掌握创作权、内容发行节奏,再通过公司的运营体系,扶植年轻喜剧人,形成自己的「内容厂牌」,反过来为整个脱口秀生态服务,导向喜剧创作的产业升级。
对比来看,国内的脱口秀市场似乎有「综艺依赖症」。
去年,因为一句「passion」爆红并夺下《喜剧之王》单口季冠军的付航,在节目结束后确实在尝试构建「私域」,开通了公众号、小程序「付航脱口秀」,做观众互动、售票和内容更新。但这套模式本质上还是基于社群运营+线下演出,缺乏一个稳定的内容表达阵地。除了演出之外,我们实际上无法「持续地认识他」。
当年李诞用《脱口秀大会》将一众脱口秀演员捧到台前,但这些演员的主要曝光、收入依然高度依赖平台综艺。在综艺节目之外,无论是线下演出规模、还是独立运营账号,整体仍缺乏一套可持续内容IP养成机制。
我们并不缺喜剧人,也并不缺笑料,我们缺的是能让创作者从「综艺人」转变为「内容品牌主理人」的平台;播客也并不冷门,它是最适合喜剧生长的温床。观众对脱口秀演员感兴趣的,从来都不只是「段子」,而是段子背后的世界观,是一个人讲起日常生活、琐事观察时带出来的「笑点哲学」。而播客,正是这种输出最纯粹的形式。
所以,喜剧生意下一步,我们要不要走向「播客化」?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盘点】全国付费频道活得咋样?! 2025-07-10
- IPTV月报|2025年5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6-24
- OTT月报|2025年5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6-19
- OTT节目榜单|2025年5月OTT点播节目排名发布! 2025-06-18
- OTT月报|2025年4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