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典礼于6月21日晚举行。
吉尔吉斯斯坦导演阿克坦·阿布德卡雷科夫的《黑,红,黄》摘得最佳影片,这是第一部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荣誉的吉尔吉斯斯坦电影。日本影片《夏日沙上》与中国影片《长夜将尽》并列荣获评委会大奖,万茜贡献突破性表演,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中国导演曹保平以荒诞喜剧片《脱缰者也》再夺最佳导演奖,继2015年《烈日灼心》后再度获此殊荣。波兰影片《失衡的梦想》编剧组合获最佳编剧奖;葡萄牙与巴西合拍片《被记住事物的气味》主演若泽·马丁斯获最佳男演员奖;德、瑞合拍片《德瓦克先生,你相信天使吗?》摄影师赢得最佳摄影奖;中国青年导演仇晟的《比如父子》获艺术贡献奖。
据官方统计,截至6月21日,本届上影节迎来了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名注册嘉宾,233家媒体的1226位记者参与报道上影节,影展观影人次近50万。初步估计,本届电影节给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旅游和零售等其他行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达49.97亿元。影院周边商圈餐饮、购物消费环比日常增长4.11%。29.2%观众专程赴沪观影,人均停留6天,带动住宿、交通、景区消费,贡献城市旅游收入约17.74亿元。
时值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历史性交汇点,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既搭建了全球电影艺术互鉴的舞台,让吉尔吉斯斯坦的民族史诗、日本的青春絮语、中国的科技哲思等艺术思潮在此共鸣;也通过不同角度的产业论坛切中市场发展痛点,为行业排忧解难;更以整个城市的温度,让影院与市集、票根与周边一起火爆,使电影真正融入城市文化,普惠万千市民。
艺术高度:全球视野下的光影共振
今年的金爵奖获奖名单的一大特点是国际多元性。2800余部投稿作品展现了全球电影创作的旺盛生命力,最终入围主竞赛单元的12部作品来自8个国家。最终的8个奖项分属8部影片,《长夜将尽》获得了两个奖项,而影片的制片国也有8国,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南美洲,充分彰显国际电影艺术的多元性与高水准竞争格局。
如摘得最佳影片《黑,红,黄》或许也是国内许多观众看过的第一部吉尔吉斯斯坦电影,在获奖之前已经收获了许多业内专家和影迷好评。
由意大利电影大师朱塞佩·托纳多雷领衔的金爵奖评审团,汇聚了黄渤、咏梅、三宅唱等国际影人,其多元背景下的专业评判本身就是国际合作的象征。
颁奖现场,吉尔吉斯斯坦导演阿布德卡雷科夫将获奖视为献给新生孙子的礼物,更直言要借鉴“中国电影讲述自身文化传统的方法”来讲述本国故事。亚洲新人单元评委会主席、日本导演三宅唱与泰国评委纳瓦彭在颁奖时互诉欣赏,坦言此次上海相遇是奇妙的“缘分”……
国际文化交流的魅力也在表演环节得到升华。成都青年舞者以街舞融合川剧变脸,与唢呐共同演绎《百鸟朝凤》;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则用《爱的颂歌》唤起世界影史的经典记忆。
国际媒体如《综艺》杂志赞誉上影节“搭建了文化桥梁”,布基纳法索《Sidwaya》报更点明“国际电影界的目光正转向中国”。英国电影媒体《每日银幕》的报道则以《上海国际电影节如何迈向新高度》为题,详细介绍“本届电影节创下了票房与规模新纪录”,“开票首小时售罄92部影片超600场次,总售出46万张票(73%售罄率),48家影院展映71国400部电影(30%为4K版本),金爵奖从2800部投稿中精选49部提名影片”。
面向未来:产业议题与创新探索
2025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持续上演跌宕的发展曲线。春节档由《哪吒之魔童闹海》引领史无前例的电影热潮,而随后的三、四月市场却迅速冷却,电影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前景再受质疑,而随着六月的回暖,暑期档大量重磅影片的先后定档,中国电影市场仍有信心穿越周期、向上生长。
本届上影节的多场产业论坛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直击产业核心议题,为未来发展探明方向。开幕论坛上,多位头部企业代表直面产业问题,“内容创作新力量”圆桌论坛则从导演的创作者角度对现状进行了更细化的分析和解读。
在电影一线从业者看来,中国电影正处于一个观众觉醒、创作承压、产业转型的关键节点。观众主体性的崛起要求创作更具诚意、共情与创新;产业的结构性困境呼唤更宏观的调整与支持,尤其是为青年创作者减压;而技术的洪流则要求电影人以开放心态拥抱变革,探索新可能。
“一带一路”电影产业圆桌论坛汇聚了万达、爱奇艺、壹同制作、大麦等头部企业,深入探讨IP的线下转化与全产业链开发。万达影时光总经理李金蕾分享了从衍生品运营到“超级娱乐空间”孵化的升级路径,壹同制作总制片人钱重远以《唐探1900》影视城带动十多万游客和数千万收入的实例,揭示了实景娱乐的巨大潜力。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张航则宣布其沉浸式文娱空间“爱奇艺乐园”即将落地扬州、开封,通过VR/MR技术实现“一鱼多吃”,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IP体验闭环。
大麦娱乐副总裁张莹介绍了阿里鱼IP2B2C全链路服务模式的成功实践,如《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与喜茶联名饮品成为爆款。东方乐城副总经理赵莹则从文旅目的地开发角度,强调寻找具备“文化符号独特性、情感共鸣穿透力、业态融合延展性”的IP,以期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协同发展。
AI等高新技术也是重要议题。“未来进行时:技术变革浪潮下的国际影视产业合作论坛”直面AI对影视产业的颠覆性冲击。
好莱坞视效大师约翰·休斯展示了AI在《酱园弄·悬案》中模拟野猪毛发飘动细节的能力,并预言一年内AI或将生成达到院线标准的长片,但他强调“真正打动观众的还是人类情感驱动的叙事”。
互影科技创始人鹍鹏展示了AI互动视频《新世界:暗影成双》如何通过观众选择影响剧情,实现20余种结局,模糊电影与游戏的边界,开创“个性化生成内容”新形态,导演张末分享其使用AI生成剧本大纲的“套路化”体验,认为AI更适合作为预演、剪辑辅助工具,而“创意核心仍需人类把控”,并对AI加速制作周期寄予厚望。
电影之城:光影融入城市肌理
6月的上海弥漫着对电影的热情,相较于过去几届来说,活动更加丰富,便民服务更加到位,电影艺术氛围也更为浓厚了。
在普陀区,"未来影院单元"开启了文旅融合新尝试,本次未来影院单元三天集中展映16部中外VR短片,覆盖近250场次,据主办方统计,所有场次近2000张票提前三天售罄。走出VR体验馆的观众可凭当日观影票根兑换苏州河游船票,参观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苏宁艺术馆等普陀区特色展馆,用一张电影票串联起文化消费链,成为电影赋能城市空间的实践样本。
全市超过50家展映影院设立电子取票终端机,大幅缩短了排队时间。上海影城SHO推出无障碍观影专场,配备手语翻译与助听设备;为解决电影节期间影迷“吃饭难”等问题,天山电影院今年首次与现所·创邑MIX“天山Yeah市”展开深度合作,与十余家商铺达成联动、上影节票根成为了“美食通行证”,凭票根可获得折扣套餐、赠品等优惠,部分商铺营业至凌晨或通宵营业,为夜场观众提供便利。
据悉,今年上影节官方文创产品包括30多个品类、60余款产品,为上影节文创设计类目和款式最丰富的一届,单价从12元到228元不等,约80%都是新品款式,其中最受欢迎的三个单品是票夹、“赶场ing”的白伞和致敬大卫·林奇冰箱贴。
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成为可感可及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在上海,电影节便民服务的细节延伸至整个城市,"电影之城"的理想正转化为市民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体验感。
而在《伊人制造》国际首映现场,嘉定影剧院创新设置动漫主题互动区,观众在观影后可直接参与Cosplay场景拍摄、主题打卡墙合影等活动,围绕“动漫主题日”精心策划了“动漫世界绿幕体验区”与“次元市集”。天山电影院大厅则利用公共空间打造“当光影星河遇见东方美学——新中式美学宋锦文创限时特展”,展示金爵盛典评委礼服设计的非遗工艺元素,让国际电影节的魅力与中式美学遥相呼应。
据悉,在上影节的观众满意度调查中,受访者对本届电影节总体满意度达86.20分,推荐度达90.38分。有99.02%的受访者表示明年会再次参与。
星光熠熠的大牌明星,闪光灯不断的红毯仪式,盛大的颁奖典礼和正襟危坐的产业论坛都只是电影节的一部分,而有了全民大众的热情参与,才是一届成功电影节美好图景的全部。
结语:
电影节终将落幕,但其引发的共振持续发酵。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以空前的规模、开放的姿态、前沿的探索和广泛的人民参与,让上海这座光影交织的“未来之城”越发闪耀,相信在未来上海国际电影节仍会以其包容与远见,为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的未来增添一份明朗的光芒。
责任编辑:凌美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IPTV月报|2025年5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6-24
- OTT月报|2025年5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6-19
- OTT节目榜单|2025年5月OTT点播节目排名发布! 2025-06-18
- OTT月报|2025年4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 2025-05-27
- IPTV月报|2025年4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