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行业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其对整个影视行业的冲击和改变仍在继续中。
新闻、综艺、电视剧曾是传统电视频道收视的「三驾马车」,如今,在影视行业巨变的背景下,传统电视频道尤其是地面电视频道开始普遍面临「买剧难」的问题。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地面电视频道创收能力下降,导致购剧资金有限;另一方面,影视行业纷纷转向为长视频平台和微短剧平台生产内容,不再以电视频道的偏好和需求作为首选。
在这种情况下,湖南卫视、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以及不少地面电视频道开始播出微短剧,开启了微短剧的大屏时代。
微短剧作为一类原生互联网内容,登陆传统电视频道播出是否会水土不服?又有哪些破解之道呢?
上篇:
电视播出微短剧遇到的问题
湖南卫视早在2023年末就播出了《风月变》,是微短剧上星的引领者;2024年,湖南广电把微短剧提升为集团战略,6月播出的《一梦枕星河》是首部登陆黄金档的微短剧,还推出全国首个黄金档微短剧剧场「730大芒剧场」。
上海东方卫视推出全国首个日播微短剧平台「品质东方•微剧场」,播出《金猪玉叶》《反诈风暴》等18部精品。
北京卫视精选出12部作品在大屏端播出,微短剧中的角色绝大部分由北京广播电视台的编辑、记者、主持人出演。
山东卫视近日在黄金时段播出现实主义法治题材微短剧《法官的荣耀》。
江苏广电总台综艺频道品牌定制微短剧《人间至味》以小屏加大屏、短剧加节目、热点加互动的创新传播方式在2024年10月同步上线。该系列微短剧首批上线 10 集,聚焦社会不同人群的十种缘分故事,传播缘文化品牌理念。
安徽影视频道推出「开心饭米粒」微剧场,精心选自「爱优腾芒」等平台优质剧目。
从省级卫视到地面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的微短剧开始登录电视大屏播出。但这一过程并非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注意和解决。
一是播出技术标准的问题。微短剧在电视频道播出,要符合电视分辨率、画幅比例、编码格式、音频质量等技术标准。目前,微短剧行业为满足多平台播出要求,一般都采用较高标准进行拍摄制作。但一些投资偏低的剧目以及竖屏转为横屏播出的剧目,就可能面临技术标准问题。
二是内容审核标准的问题。微短剧数量众多,成片品质参差不齐,更有部分微短剧内容低俗,过度展示暧昧情节、血腥暴力场面,传播不良价值观;甜宠、霸总、穿越等题材扎堆,缺乏创新。这就需要播出平台严格落实内容审核制度和要求,确保大屏播出导向正确、内容安全。
按照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要求,对微短剧按三类分三个层级进行审核管理。重点微短剧(符合特殊题材、总投资额度达到100万元及以上等几种条件之一)的规划备案由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备案公示管理;普通微短剧(总投资额度在30万元—100万元之间且非重点推荐)报省级以上广电主管部门进行规划备案和成片审查。其他微短剧(总投资额度不足30万元且非重点推荐),由播出或为其引流、推送的网络视听平台履行内容管理的职责。
因此,处于播出安全的考虑,在电视大屏播出的微短剧最好是(总局或属地省份简称)网微剧审字类,(总局或属地省份简称)网微剧备字类的微短剧也是可选的。
三是资源储备量的问题。电视频道开辟微短剧场后,就需要面临资源储备的问题。微短剧虽然部数量级庞大,但总时长偏短,符合电视大屏播出技术标准和审核标准,又在电视频道采购能力范围内的微短剧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维系一个电视频道剧场长年累月的播出需求,就需要储备大量的优质微短剧资源。
从目前多个电视频道的播出方式来看,受限于资源储备不足的问题,大多采用展播模式,在一段时期推出部分微短剧目,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观众长期的收视粘性。
四是创收问题。尽管相对于电视剧而言,微短剧成本似乎更低,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创收收入,对于电视频道而言,依然是不可持续的。电视频道播出微短剧,对于广告客户而言是一种新鲜的方式,以怎样的广告方式参与到其中,其广告价值又能否得到体现和认可,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印证,也需要电视频道与广告客户之间进行更多合作模式的创新。
面对上述多个问题,微短剧上大屏会不会是「噱头」大于实际效用呢?这些问题有没有破解之法呢?
下篇:破题之法
微短剧在电视频道播出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广电媒体打破传统惯性思维,创新内容生产和产业开发模式,从而在微短剧这一轮创新潮流中,破解自身发展困境。
首先是自制微短剧,自制内容可以确保符合电视频道播出技术标准和内容安全标准,传统广电媒体也具备自制的能力,这一点从各家广电媒体纷纷入局微短剧制作就可以看出。另外,广电总局力推「微短剧+」行动计划,以六大创作计划促进微短剧市场高质量发展,明确要求微短剧要与电商、文旅、普法等各行业深度对接,推动文化、科技和产业的协同联动,促进微短剧在更大范围赋能千行百业。这也给出了明确的信号,希望广电媒体能够抓住微短剧这一难得的行业创新机遇。
今年春节前,北京广播电视台就在全台范围开展了自制微短剧作品征集活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台9个频道、7个频率、2个平台(听听FM 和北京时间APP)以及相关部室共制作出微短剧29部、41集。经过评选,最终精选出12部作品在大屏端播出。这12部微短剧题材丰富、手段多样,作品体量在一集到三集不等,每部篇幅在两分半到13分钟之间,内容涉及都市、穿越、动画、AI等形式。
2025年初,河南广电发布「微短剧+」行动计划,提出创作「具有中原风格、中原气派的微短剧精品力作」,比如:「微短剧里看黄河」便是此次发布的七大创作计划中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之举。
制作联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安徽广播电视台「开心饭米粒」微剧场上线仪式上,安徽广播电视台台长吴文胜发出倡议,由安徽广播电视台牵头,联合 16 家合作公司及个人共同成立了「饭米粒微短剧创作联盟」,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和创作力量。
另外,广电媒体自制微短剧还有可能将广告客户的权益植入到微短剧中,甚至为广告客户进行定制化的微短剧生产开发,这样就极大地拓展了电视频道微短剧的创收空间。
其次是依托现有内容品牌IP进行微短剧开发,进一步挖掘广电媒体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品牌内容IP的价值。
在「以客为尊,因你而芒——2025芒果生态扩圈大会」上,湖南广电集中发布了120余部微剧微综作品,其中就包括借势头部IP,推出剧衍综、个人IP定制微综、剧集角色互动衍生微综等。如:《披荆斩棘的真实身份藏不住了》和《村花绽放 重启人生》两部微短剧分别由综艺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和《花儿绽放》衍生而来;《还珠格格》高概念改编版则是根据湖南广电的经典老剧IP进行的二度创作。
江苏广电总台举办的荔枝微短剧「潮计划」启动暨项目发布活动中,推出了「头部IP潮计划」,依托江苏广电总台多年培育的优质节目IP,推动经典IP在全新赛道焕发新活力。
最后是致力于微短剧产业全链条开发。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广播电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联合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于2024年9月正式启动「中国微短剧品质东方计划」,重点实施微短剧「剧场启航」「品质标杆」「高峰论道」「综艺创新」「创投蓝海」等五大行动,打造微短剧的创新创优高地。
据报道,「品质东方」计划将继续推进创投蓝海行动,实现微短剧展播、孵化的全产业链生态。除了东方卫视品质东方微剧场和剧综创新,SMG旗下看东方联合十大网文平台成立「东方剧库」,聚合IP、制作与发行资源,探索「微短剧+」的创新模式,实现产业与商业的共赢。东方智媒城则立足打造微短剧出海的服务基地。
1号结语
微短剧的蓬勃发展,是传统影视行业颠覆式创新的机遇,同样也是传统广电改变现状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尽管微短剧在大屏播出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盘点一下手里的品牌内容IP,重拾精品内容制作能力,拉起更广泛的制播同盟,广电媒体也可以搭上微短剧这一轮轰轰烈烈的潮流趋势。
责任编辑:李楠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见微知著|海南自贸港2025封关,短剧出海新坐标? 2025-04-23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
- 见微知著|对话张若波:多年芒果系转身微短剧得与失 2025-04-16
- [常话短说] 【解局】2025具体怎么干?多省广电给出答案!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