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剧场化”两年考:模式变形、口碑参差,平台持续探寻爆款密码
小熊| 看电视| 2022-02-11
【流媒体网】摘要:在“剧场化元年”的两年以后,剧场化运营已经成为头部视频平台的必修课。

  2020年,爱奇艺“迷雾剧场”第一季开播,用几部爆款剧打开了包括用户、广告商、制作方等市场多方主体的视野。于是,那一年被行业奉为视频平台的“剧场化元年”。

  从那时起,12集的短小体量、平均7分以上的精品品质、以悬疑为代表的强烈风格类型,成了公众对于视频网站剧场化运营先入为主的直观印象。 其他平台也均不示弱,优酷迅速推出了“悬疑剧场”“宠爱剧场”,爱奇艺在次年加码“恋恋剧场”“小逗剧场”,芒果TV与湖南卫视开辟“季风剧场”,B站官宣了“轻剧场”,一直按兵不动的腾讯视频也在去年年底上线“十分剧场”。在“剧场化元年”的两年以后,剧场化运营已经成为头部视频平台的必修课。

  而仅仅两年后,如今的网生剧场已与其“元年形态”相去远矣。

  形态大变:

  5分钟的“短”与24集的“长” 春节前后,一部《大妈的世界》在圈内激起了几分波浪。每集5分钟左右的时长,总共20集的短小体量,戏骨云集的阵容和情景喜剧的样式,让这部来自腾讯视频“十分剧场”的横屏微短剧获得了豆瓣8.1的高分。

  这是截至目前今年全平台剧场中的最高分。从形态上看,5分钟的横屏短剧,使其既不像来自于抖音、快手的典型短视频,也不像来自爱优腾的常规剧集。单集时长的缩短,带来的是故事碎片化,于是该剧索性放弃了连续剧叙事,转而采用了每集一个小故事的情景喜剧模式。至于挽留观众的忠诚度,则纯粹其较依靠制作上的较高品质。 尽管与“迷雾剧场”的12集剧目同样称为“短剧”,但显然,此短非彼短。单集时长缩短后,以《大妈的世界》为代表的“十分剧场”成了众多视频平台剧场中的特殊产品,也成为长视频平台打造的最像中视频的PGC内容。 这也不失为一种探索,毕竟在“迷雾剧场”大获成功后,诸多类型剧场并未跳出其留下的框架,“十分剧场”在某种意义上开辟了新赛道。只不过,由于其具有的短视频基因过于浓厚,碎片化特征也过于显著,该剧在抖音上基于算法推荐的流量效果甚至比在腾讯视频平台内的播放效果还要更好。想要解决微短剧“有口碑无流量”的问题,还需要长视频平台再出新招,培养既有用户新的收视习惯。 与之类似的是,B站去年也发布了“轻剧场”,主打单集3-10分钟的微短剧。《夜猫快递之黑日梦》《抓马侦探》等剧获得了圈层内尚可的热度,也为B站的大up主们提供了专业影视化的机会。然而B站毕竟体量尚小,也并非以影视剧看家,当前的剧场运营尚不能与其他主流视频平台匹敌。

  一边在换着花样变短,另一边则在变长。春节正式收假后,来自芒果TV“季风剧场”的情感悬疑剧《江照黎明》目前豆瓣评分达7.8,也成为近期该剧场内的高分佳作。

  该剧共24集,在芒果TV每周更新4集,如此排播节奏下,有网友表示“如果不加更就要等不下去了”。据微博网友爆料,《江照黎明》最初仅有12集,每集70分钟,后被剪辑为24集,每集30余分钟。如此传闻无从考证,但从当前的反馈来看,当前战线过长的排播方式总会让观众忘记前序剧情,或许不太适合悬疑剧。 不同于爱奇艺、优酷的垂类剧场,“季风剧场”更像是线上版湖南卫视周播剧场,涵盖的题材更为多元,但贯通全年播出。起初,该剧场设立的目的即希望打造属于芒果TV的精品短剧阵地,而当其中的剧集从8集的《猎狼者》,变成14集的《婆婆的镯子》,到16集的《谎言真探》,再到24集的《江照黎明》,还有前不久播出的37集的《第十二秒》,“短剧”的标签正在从“季风剧场”身上被剥离出来。

  变短或变长,在“元年”过去两年后,各家都不再局限在“迷雾剧场”创下的范本中了。播出剧集形态的变化表明,彼时市场追捧的每季12集的短剧形态未必就等于网生内容的爆款密码。

  口碑不稳:

  精品不再常出 环顾去年以来各大平台的剧场化表现,几乎没有一个剧场能如第一季“迷雾剧场”那般“部部惊奇”。 “季风剧场”去年诞生了《我在他乡挺好的》,该剧以8.2分成为去年所有国产剧的豆瓣口碑Top7;爱奇艺“恋恋剧场”中的《变成你的那一天》豆瓣7.5分;优酷“宠爱剧场”《我的巴比伦恋人》豆瓣收获7.2分;前文提到的腾讯视频“十分剧场”《大妈的世界》豆瓣8.1分……众多剧场中也诞生了一些高分作品,但相比之年产90+部的所有作品来说,精品的数量还是少了些。

  近期,德云社班底打造的《瓦舍江湖》作为爱奇艺“小逗剧场”开篇之作开播,尽管豆瓣尚未开分,但网友对德云社众弟子的期待值并不算高涨。另有《不会恋爱的我们》登陆优酷“宠爱剧场”,剧情设定也或多或少被网友议论。即便是众所期待的“迷雾剧场”,在播至第二季时也遇到了口碑困境。

  口碑不稳定,或许与剧场内剧集数量暴增有关。如果说爱奇艺的的几个剧场在播出前还能看到总体规划的片单,那么优酷“宠爱剧场”的排播就很难梳理出规律,似乎优酷平台上所有的情感剧都被装入了“宠爱剧场”中。 在第一季“迷雾剧场”后,各平台纷纷抢占剧场高地,这已经表明剧场化运营的初心在于集中高品质剧集打造平台的品牌形象。但当所有网络自制剧都被归入剧场时,本该宁缺毋滥的剧场就有些形同虚设了。 倒不是说所有平台都要遵循“元年”时的运营模式,只不过,在平台间进行差异化竞争之时,社会达尔文主义也在悄然之间对不同平台上的各个剧场起着微妙的作用。毕竟,当口碑偏低的剧目进入剧场后,其影响的已然不止剧集本身的形象,也影响着剧场这个时效更长、对平台建设意义更重的品牌。

  爆款剧场难复制并不意外网生剧场的终极形态长啥样?

  元年以后,再也没人能超越元年。在各平台剧场扎堆创立之时,这个现象不得不引人深思,为何剧场化运营难出“迷雾”? 在某种程度上,这倒是符合商业规律的。“迷雾”初创,彼时的网生剧场一片蓝海,成本可控,播出也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而当短剧已然成为剧场化运营的显著性标志,各家平台纷纷布局,商业竞争的力量促成成本的提高,也导致观众目光的分流。红海之下,想杀出一条血路并不容易。 所以,恰如笔者在前文所提,“十分剧场”开创的剧集新形态也许会以探索开辟新蓝海。但如果皆如《大妈的世界》一般叫好不叫座,其也很难成为合格的商业模式。或许,为新形态剧集评上高等级,在剧集品质之外也加持上重量级宣发,打破让“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魔咒可解其围。

  什么是网生剧场的终极形态?这显然不是一个能简单回答的问题。但可知的是,质量始终是内容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在剧集前期开发阶段就进行充分把握,平台全流程参与剧集创作,为剧场打造符合特点的专属剧集,为剧场注入品质与匠心也许可以成为网生剧场的发力方向。


  流媒体网推出《全国信息通信行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集》,报告内容涵盖了2市12省的全方位具体规划内容,供行业参考,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报告PDF。

  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210372

责任编辑:侯亚丽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